蘭州大學開設“治學”專欄,以“網授”之形施“心授”之實——“大家”陪伴師生安心居家“戰疫”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尹曉軍)本是春來複蘇,節後返校的時節,卻因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開學日期推遲。“會延遲多久?那些制定好的‘雄心壯志’怎麼辦?”“沒帶電腦和書,怎麼學習?”“在家沒有狀態,看不進去書。”…… 面對師生共同的焦慮情緒,這段時間以來,蘭州大學通過開設“治學大家談”線上專欄,邀請“大家”、名師、校友以及學生談讀書治學、講人文道理、論濟世方略,引發了師生們心靈共振、理想和鳴,受到了大家的追捧。

談及開設專欄的初衷,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說:“為阻斷病毒的傳播,大家響應號召減少出行,推遲返校居留家中。我們在思考,困守在家、寂寞自甘的學生,如何來充分利用這段特殊的時光,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讓陪伴和期待他們成長的家長多一份欣然和放心?讓我們長期渴求立德樹人的教師,在這個時候發思教育的追求和拷問?”

在嚴純華看來,通過開設網絡專欄,借“網授”之形施“心授”之實,將因空間隔離而使師生間無法面授交流的不利,轉化提升為另一種師生間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拉近師生心與心的距離,真正做到教化於人。

在這個專欄中,蘭州大學法學院院長甘培忠教授以隨筆形式分享了自己的學術生涯小故事:碩士畢業論文初稿被導師完全否定,44歲考博惡補英語,一邊當博士一邊當博導,60“高齡”參加中國郵儲銀行獨立董事考試……“學術成長的路上多是泥濘坎坷,就是匍匐也得前行。”他藉此勉勵廣大師生,要選擇勤奮刻苦學習,踏實幹好每件小事情、勇於做獨樹一幟的人。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所長、敦煌與西域文明研究院院長鄭炳林回想起上世紀90年代曾有人勸他下海以改變生活的窘境,在專欄中寫道:“我要聽了這話,耐不住寂寞,蘭州大學會少一個敦煌學專家,而蘭州街道上會多一個擺攤賣卦的算命先生。”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總會有開心和失落,有收穫和捨棄,有成功和失敗,有歡聚和孤獨,有昂揚和低沉,有幸福和悲苦,人生不可能只有美好。只有這樣的心態,才能讓我們過得更有意義、更有希望。”蘭州大學文學院2019級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張黎寫道。

……

閱讀著這些“大家”之言,之前內心焦慮的學生們開始沉下心來,重新制定假期計劃。該校管理學院2017級本科生王慧“宅家”設定了任務時間表:在4月的雅思考試中拿到6.5及以上、完善論文及國創申報書、認真學習線上課程……

在瀏覽每日專欄的過程中,鐵粉、學生家長、遠離母校多年的校友、高三備考生、考研生、中學教師等,都被這場“精神大餐”凝聚在一起。網友攀登Peak說:“我每天都會堅持看這些優秀的學者的治學理念,獲得力量!”

網友可樂味牙膏讀完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彭勇教授的《如何快速成長為合格科研人員》一文後,留言說:“報考蘭大研究生,初試順利過關。最近一心準備複試,讀過老師文章,對研究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願疫情過後,能夠進入我日思夜想的學府,在蘭大這片知識的熱土上繼續深造。”

網友狼外婆在看到蘭州大學副校長、曾任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院長的李玉民撰寫的文章後,在評論中講起就醫往事:“我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退休老人。由於膽管結石,影像檢查出現假陰性,反覆誘發胰腺炎,痛苦不堪。李院長臨床就準確判斷病情,手術時他直接打電話到手術室詢問情況。醫護人員一直說‘你是李院長的親屬’,我都懵圈了。我說‘院長要求你們把病人當親人,他自己以身作則做到了’……”

據統計,目前,蘭州大學“治學大家談”專欄共吸引近200名教師、學生、校友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投稿,已發佈任繼周、李吉均、柴之芳、張宏福、丁林、李燦、南志標、張肇西、姚檀棟等9位院士、70多位一線教師、17位學生、8位校友等在內的一百多篇稿件,全網總瀏覽量800多萬次,點贊超萬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