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重生》:兩起案件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值得深思

我一直想為《重生》這部網劇找到一個合適的詞彙,說它是刑偵劇,卻滿是文藝片的味道;說它是文藝片,但每一件案子都直擊人性,無疑又有倫理劇的風格。我想,這部劇應該是刑偵劇的骨骼,文藝片的皮肉,倫理劇的內臟。

上篇文章有人說我是水軍,是在為《重生》造勢的人。看到評論後,我笑了。作為一個在底層打滾的痞子寫手,我還真心巴不得製作方能給我來個電話,委託我寫一篇搖旗吶喊的文章,並且給我巨大的流量支撐。

網劇《重生》:兩起案件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值得深思

想歸想,估計製作方也沒空理我。但我還是要說,真正的好劇不需要水軍操作的。無論從劇情編排,還是老戲骨遍地的演員陣容,都足以看得出製作方的初衷。還是那句話,這年頭用良心去做劇的人越來越少了。

其實,這部戲的劇情也並沒有刻意塑造離奇的情節,反倒是用了一種簡單直接,甚至有點老套的開篇。一位人民警察在一次槍戰之後受傷失憶,這樣的情節安排其實很爛。所謂的失憶,無非是不願想起。從某種角度說,《我是特種兵》第一部裡面的男主小莊,也算是一種失憶。但他從嚴格意義上說不算病理上的失憶,而是思維上受到了打擊,刻意去忘記一些事情。

這部劇最難以把控的地方,正是男主角失憶後的表現。如果請來馬景濤這位“咆哮帝”不知道會是什麼情況,好在劇組請來了“劇拋臉”的張譯。作為從娛樂圈外圍一直被遺忘,逐漸憑藉自己實力走出來的張譯,完全沒有辜負劇組的期望,用一張面癱式臉孔,將劇中性情大變的秦馳刻畫得活靈活現。他對身邊親人以及同事的冷漠卻又不誇張的表情,使觀眾對他印象頗深。

網劇《重生》:兩起案件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值得深思

劇中細節也是被觀眾點讚的是一個重要的點。劇中案子目前並不多,秦馳一上崗就遇到了鄭家滅門慘案。《重生》打破了以往刑偵破案片子的規律,角色出場完基本就能判定兇手了。鄭家滅門慘案的的兇手煙霧彈很多。

正因為細節上的處理到位,才收穫了大批觀眾的點贊。在第一集就出現的鄭家滅門案中,這部劇打破了常規的劇情設定。在一次又一次的煙霧彈中,設定再推翻的來回反覆,兇手在最後一刻浮出水面時候,所有的觀眾都為之震驚。而秦馳給予案件的推理,卻又不得不讓人信服。這件案子給我的最直觀的衝擊,就是人性。

網劇《重生》:兩起案件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值得深思

在這件案子的煙霧彈中,鄭鑫的老師算是一個。孫老師在鄭家滅門案上,所表現出的態度,一度讓所有觀眾迷惑不解。當煙霧散去,才知道編劇的虛晃一槍,卻刻畫出了孫老師一位德才兼備的好老師形象。孫老師為了鄭鑫不被學校開除,選擇替他隱瞞逃課的事實,而面對警察對鄭鑫的詢問,所表現出的關切更是令人為之動容。不過,也正是她的態度,令我們一度不理解。

在劇中,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細節。在鄭鑫的全家福中,原本在外人看來應該是鄭家心頭肉的鄭鑫,卻和母親吳曉芸站在了最邊緣的位置。這個細節,其實正是提示觀眾,鄭鑫母子在鄭家的地位。而在秦馳看全家福時候,鏡頭掃向那張照片的時候,在吳曉芸的臉上做了一到兩秒的短暫停留。當時我還不理解,直到最終案件破獲,才恍然大悟。

而秦馳也正是通過全家福中,吳曉芸和鄭鑫站的位置,開啟了破案的思維和方向。當然,這也深度刻畫了男主角秦馳敏銳的洞察力。

網劇《重生》:兩起案件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值得深思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幸福的家庭大抵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家庭暴力往往是許多不幸家庭的通病。早在2001年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部劇熱播以後,家庭暴力的話題也開始隨著時代發展走到了電視熒屏。但是多年來,似乎從來沒有什麼突破。在當今流量當道以及利益最大化的文明社會里面,人類往往在人性的思考上面出現了退化。現在的影視劇中,很少再找到《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之類的良心好劇了。金錢使人們變得冷漠,如同動物界為了一塊血淋淋的鮮肉相互廝殺。如果金錢比作鮮肉,那麼從某些角度來看,人們的叢林是什麼?

鄭家滅門案所反映出的家庭暴力,已遠遠超越《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夫妻之間的直接拳頭相向,吳曉芸婆婆所表現出的惡言相向的諷刺冷暴力,也是一把雙刃劍。或許那一刻,吳曉芸過失殺人之後,想到是不是放過公婆,選擇自首。可是,鄭家老太太的話語,再次擊垮了吳曉芸的心靈防線。

網劇《重生》:兩起案件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值得深思

通過這一系列的情節展現,吳曉芸雖然是滅門案殺人兇手,卻博取了熒屏前大量觀眾的同情與眼淚。絕對的善與惡,從來不存在。吳曉芸是惡人嗎?鄭家人是惡人嗎?

但是該劇有一個巨大漏洞,就是吳曉芸既然一直忍受著家庭冷暴力,為何從沒有選擇去做親子鑑定。即使是鄭家人為了顧及面子,不想津港整個醫療界傳開,而吳曉芸卻沒有去選擇做親子鑑定,還自己一個清白。如果說吳曉芸屬於一個遇事慌張的小女人的話,那她在殺人之後佈置現場的冷靜與縝密,顯然與此無法聯繫。

或許,吳曉芸真的出過軌,她對鄭鑫這個孩子到底是誰的,也充滿懷疑。在秦馳盤問他的緋聞情人時候,那位男的竟然說自己只是可能睡了一個女人。其背後寓意,需要觀眾自己去揣摩。真實的世界,其實遠比影視劇複雜與可怕。

其實,吳曉芸的悲劇並非僅僅是疑似出軌,因為作為鄭家的社會地位,完全可以以感情不和為由離婚再娶。劇中並沒有交代,吳曉芸的丈夫患有不育症,或許又是編劇丟給觀眾去猜測的一個空間。

網劇《重生》:兩起案件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值得深思

而關於吳曉芸在鄭家的地位問題,說白了還是門不當戶不對。一直到最後,吳曉芸跳樓身亡,劇中並沒有提起一點吳曉芸孃家半點信息。這一點或許是編劇的漏筆,但我們也可以假設吳曉芸是個孤兒或者孃家人與鄭家地位懸殊過大,早已經斷絕來往。無論那種猜測,都可以是吳曉芸在鄭家地位底下的因素,這種忍氣吞聲的地位,不僅要忍受丈夫的拳腳相加,還要忍受公婆的惡言相向,最終吳曉芸心靈崩潰,選擇了殺人。如果說第一個人是過失殺人的話,那麼殺鄭家老太太就屬於忍無可忍,殺鄭老頭就屬於將錯就錯,將一輩子的怨氣發洩了出來。

家暴,雖然看似離我們很遠,然而卻又離我們很近,在家暴中,無論是誰,都無法獨善其身,尤其是對於女性而言,力量上的不均等,從一開始上帝的天秤就已然划向了強勢的一方。而在《重生》鄭家滅門案中,卻完好地揭露了家暴下女性的無奈與深深的絕望。

網劇《重生》:兩起案件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值得深思

起初,我並不理解為什麼把「滅門案」作為第一個案件,因為滅門案與7.14大案也並無本質關聯。直至最後處,秦馳將自己與吳曉芸做比較,對方用“一躍而下”擺脫一切,可他必須將留人世,等待正義將噩夢喚醒。

在婁頤尋找兒子範凱的案件中,一種親子關係的話題或許將引起熱議。在範凱的藏身之處,秦馳與之搏鬥,不幸被範凱將毒品灑向自己臉部。在幻覺中,秦馳看到了自己已經故去的叔叔秦莽。而在婁頤找到自己兒子範凱的時候,範凱說出了心中壓抑多年的話,對自己的母親滿是抱怨。編劇無非是想告訴的大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陪伴。而範凱正是因為童年陪伴的缺失,導致了在迷失的道路越走越遠。

作為德高望重的婁頤,曾是公安系統定點醫院主任,她不僅救治過秦馳已經故去的叔叔秦莽,也救治過路局長,對公安系統來說可以說很受尊重的一位女性。不僅如此,在她退休以後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為服刑人員子女提供學習生活機構,對整個社會來說是很有貢獻的人。也正是婁頤做出的這些,才使她想到了用私交找秦馳幫忙。

網劇《重生》:兩起案件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值得深思

然而姜頤的人生可以說是成功的,但家庭教育卻是無比失敗。兒子範凱曾多次因各種犯罪行為拘留判刑,還曾因為吸毒進過戒毒所;不僅涉嫌吸毒販毒,還挾持少女。

最後關頭,在姜頤執意要陪同尋找範凱的時候,已經做好了陪兒子同歸於盡的打算,所以中途引開警察追捕,跟兒子有了當面對質的一幕。

範凱竟然這樣抱怨母親:

“我該好好上學,可是沒人來接我啊?我該有了委屈給你說,可是你總罵我啊?我該在生日那天等你回家一起吃蛋糕,吹蠟燭,可是你記得我的生日是哪一天嗎?你都不愛我,為什麼要生我到這個世上來呢?”

婁頤淚如雨下:

“對不起,是媽媽虧你太多了,媽媽是愛你的,沒有你我怎麼活?”

網劇《重生》:兩起案件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值得深思

這一句對不起,來的太晚了,範凱已經沒有回頭之路,在警察趕來之時,他把刀駕到了媽媽的脖子上來要挾警察,媽媽這時候才發現,一切都無法挽回,就自己主動讓孩子手裡的刀刺進頸動脈。

每個人的童年都只有一次,每個人的親生父母也無法更換,所以有些東西無法重新再來,沒有再次選擇的機會。所以如果做錯了選錯了,必然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姜頤為了工作,為了其他人的幸福,犧牲了自己的生活,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成長,等到發現孩子誤入歧途,就像覆水難收,無計可施。

家庭暴力、母愛的偉大與自私、親子關係的成長與陪伴,這一系列社會問題折射出的人性真實地擺在我們面前,令我們唏噓不已。如此強烈的精神共鳴,《重生》的確讓人意猶未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