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這道“過油肉帶汁”,深州人獨創,一次吃不夠

說到“過油肉”,許多人並不陌生,它是中國的傳統菜餚,在山西、江蘇、上海和浙江地區都有。但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道“過油肉”有所不同,它起源於河北衡水,叫做“過油肉帶汁”,是深州特有的地方菜,也叫裡脊帶汁。

衡水這道“過油肉帶汁”,深州人獨創,一次吃不夠

相傳,此菜起源於民國年間,為深州人獨創,因適合大眾口味,吃起來香而不膩,流傳至今成為與雜燴菜、青椒料並稱的深州三大名菜。


過油肉,就是把豬瘦肉用熱油炸一下,帶汁既帶湯。這道菜是下飯菜,一般隨大餅或者饅頭上桌,因此又稱主食菜。過油肉帶汁以香嫩適口經濟實惠位居三大名菜之首,深州市區大小飯店都有經營,隨處可見“傳統風味,過油肉帶汁”的招牌。


過油肉帶汁有兩種做法,一種以肉見長,價格稍貴一些;另一種以湯為珍,經濟實惠。


以湯為珍的過油肉帶汁飯店裡最為常見。製作過油肉帶汁的原料非常簡單,主料就是豬瘦肉(或裡脊),輔料有木耳、蒜薹(或者其他時令菜)、西紅柿、黃花菜等。輔料用量很少僅作為成菜的點綴,主要還是吃肉喝湯,品嚐獨特的地方風味,體會真正的實在與實惠。


先將豬瘦肉洗淨切成兩公分大小薄厚均勻的肉片,加入雞蛋、澱粉、味精、鹽等攪拌粘稠,俗稱“上漿過糊”,備用。木耳用清水泡發兩小時以上使其充分浸透水分朵朵舒展,去掉雜質,撕成小塊兒,西紅柿切片,黃花菜切段,放入小碗中,加適量的醬油、醋、高湯、水、鹽、溼澱粉、料酒等兌成汁。炒鍋置火上,放入食用油,待油溫七八成熱時,把漿好的肉片並蒜薹段下鍋用炒勺劃散,肉一變色即可出鍋,控油,備用。另起鍋開始炒汁,炒汁非常關鍵,先爆蔥薑蒜三末,下炸好的肉片翻炒,隨即加入提前兌好的汁,勾芡入味,淋入香油,出鍋,分別盛在小碗中上桌。香菜、蒜末可隨個人口味添加。


過油肉雖帶汁,但汁不多也不濃,微微透明,不油不膩,味道酸、鮮、香俱全。。


這樣一道看似簡單的菜,內涵卻很豐富,選材、配料、烹調無一不凸顯濃郁的深州地方特色。首先要選新鮮的豬肉,橫絲切片,包裹雞蛋和澱粉滲透滋味,這樣在油炸過程中能使肉片膨鬆不失其鮮還能變得柔軟嫩滑,兩全其美。火候的掌握非一日之功。人們說的“做不好”大多是指火候。


肉片在油鍋內變成嫩粉色為熟透,泛紅則為火候不夠。過油忌炸糊,如果火大,可將炒勺掂起稍微離火,用餘溫把肉片炸熟,這個過程一定要快。用高湯調汁可使汁的味道更加豐厚鮮美。清水可以稀釋醬油的顏色,使成菜色澤柔和,更為悅目。醋有去腥、解膩、增香、提色等作用,但用量要恰到好處,不宜少,更不宜多,以肉和汁的味道酸、鮮、香俱全口感剛剛好為宜。過油肉雖帶汁,但汁不要多,也不要濃,要微微透明,不油不膩,如此才能保持純正的深州鄉土之原味,正所謂“食無定味,適口為珍”。

衡水這道“過油肉帶汁”,深州人獨創,一次吃不夠

點擊“瞭解更多↓↓”,進入本網官方商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