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中間宿主”如此重要?我們應該如何認識?

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了大家的極大關注,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相關決定紛紛出臺。對於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橘子醫生是雙手贊成的。對於這次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我們應該清楚這種病毒的“

中間宿主”。

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中間宿主”如此重要?我們應該如何認識?

我們都知道:預防傳染病,首先要明確傳染源。

那麼,此次 2019 新型冠狀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起源自哪裡呢?

2020 年 1 月 23 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最可能來源於蝙蝠。

所以,一些報道和科學家們發表的研究中提到:蝙蝠可能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且傳染過程中可能存在“中間宿主”

雖然 2020 年 1 月 26 日,國家疾控中心發佈消息認為 2019 新型冠狀病毒也有可能來源於其他動物,並非一定來源於蝙蝠。

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中間宿主”如此重要?我們應該如何認識?

但是,暫且不表。我們來聊一聊各種“宿主”是什麼意思。

天然宿主:與病毒相安無事

想要知道“天然宿主”的含義,先明白一下什麼是宿主。

“宿主”這個詞是從醫學的寄生蟲學而來的。這是一門專門研究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的特性和相關疾病的學科。

當兩種生物共同生活時,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營養物質和居住場所給受益者,這種關係稱為“寄生”。

受益者稱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稱為宿主(host)。

而根據 WHO 的《國際衛生條例 2005(IHR)》的定義,“宿主”則是指傳染性病原體通常寄居的動物、植物或物質。

例如,一些病毒、細菌、寄生蟲、真菌等只有寄生在人或動物、植物的體表或體內才能獲取營養和生存繁殖,並損害對方。

但是,有的也可以非致病的“共生”狀態存在。此次的 2019 新型冠狀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它需要感染其他生物體(如人)後,獲得持續生存或增殖的營養和生活環境,這種被“寄生”的生物體就被稱為“宿主”。

比如,新型冠狀病毒就是寄生物,而目前多數報道認為蝙蝠就是病毒的宿主。

那什麼又是天然宿主呢?

這是指病毒或其他病原體較廣泛存在於某些生物體,但該生物體卻不會產生相應疾病或不產生相應的感染症狀,這些生物體稱為該病原體的天然宿主

蝙蝠為什麼不會被傳染?

一般而言,病原體對天然宿主不致病,或者說即便致病,也不會引發相應的症狀,而且這種疾病也是非致命的。

如同 2003 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病毒感染中,中華菊頭蝠可能是 SARS 病毒的天然宿主。


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中間宿主”如此重要?我們應該如何認識?

中間宿主”:“你”是誰?

如果粗糙的推測,蝙蝠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但人類與蝙蝠的交集並不多,直接由蝙蝠將病毒傳播給人群的可能性比較小。

那麼,它們又是如何將病毒傳染給人類呢?

科學家們提出這是通過一種中間媒介來完成的。於是大家提到了“中間宿主”這個概念。

中間宿主,在寄生蟲學中是指:寄生蟲的幼蟲或某個階段所寄生的宿主。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介紹中,借用了這個詞,來表達病毒從天然宿主傳播到人的這個“傳播媒介”。

在 SARS 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的案例中,科學家的研究認為果子狸和駱駝是兩種病毒最重要的傳播媒介,病毒在這些動物中廣泛傳播、變異,最終入侵人體導致疾病,而果子狸和駱駝就是所謂的“中間宿主”。

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中間宿主”如此重要?我們應該如何認識?

在新型冠狀病毒進化過程中,誰是“中間宿主”呢?

這個問題的回答對於我們日後防範傳染病是至關重要的,畢竟“中間宿主”是引發人類感染的直接原因,而我們可以因此有的放矢的杜絕“中間宿主”進入到人類的生活。

因為早期病例大多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有關,因此大家都猜測也許是該市場的某種野生動物是病毒的“中間宿主”。但遺憾的是,我們沒有來得及在市場封閉之前採集野生動物樣本,目前只有在市場的環境中獲取的585樣本,並在其中發現有33份樣本含有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

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中間宿主”如此重要?我們應該如何認識?

因此,我們只能大概率猜測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中間宿主就是華南海鮮市場的某一種動物,在2019年的某個時間點,它偶然傳染進入了武漢一部分居民的體內並且導致了這場大規模疫情的爆發。

但是,在逐步對此次肺炎疫情病例信息的回顧中,我們發現新冠病毒肺炎最早的幾位感染者本人其實並沒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接觸經歷,那麼他們到底是如何被感染的?難道還有華南市場以外別的動物作為中間宿主的可能?

基因組學是我們追根溯源的有力助手?

2020年2月7日上午,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宣佈,已在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重大突破——研究顯示,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潛在中間宿主。

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中間宿主”如此重要?我們應該如何認識?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與廣東分離出的穿山甲冠狀病毒棘突蛋白的RBD相似。由此,研究人員推測新冠病毒在演化過程中與穿山甲冠狀病毒株之間可能發生棘突蛋白RBD重組。因此推論,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這為疫情防控的野生動物管控的相關政策調整提供了科學依據。

揭秘這個“中間宿主”,過程難且艱。但,揭秘它,才能使我們人類對病毒的傳播和“成長”歷史獲得徹底瞭解,從而避免下一次類似疫情的發生。天然宿主也好,中間宿主也罷,還有最終感染致病的人類,其實都只是病毒這些微生物“臨幸”過的寵物而已。我們要放下人類自身的高傲感,對萬千生靈負責,懷有對自然界的感恩,不越雷池去捕食那些本不該進入人類食物鏈的生物,或許才能保證人類自己不被自然界的失衡所懲罰。

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中間宿主”如此重要?我們應該如何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