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玩具大師《他鄉的童年》紀錄片:送給孩子的玩具使用指南

一部叫《他鄉的童年》的記錄片,在互聯網上有著極高的熱度,豆瓣評分也高達9.2分。該片的導演是周軼君,歷任新華社駐巴以地區記者,鳳凰衛視資深國際記者,曾多次深入中東戰地一線。

在《他鄉的童年》當中不僅僅向他人展現了芬蘭、英國等發達國家的教育模式,也展現了一個與中國同樣屬於發展中國家,並且在近二三十年與中國一樣迎來高速發展的國家——印度。

在紀錄片當中,一個被譽為玩具大師成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阿爾溫德·庫布塔。

在1970年代視為年輕工程師的他發現很多窮孩子都沒有玩具,於是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從廢品當中找材料,幫助孩子們製造玩具。

而通過庫布塔的製作,不僅讓很多窮人家的孩子擁有了玩具,還讓他們掌握了知識和技能。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本質即是工作(活動),工作即遊戲,玩具就是兒童工作的材料,有玩具,其工作才不至落空;有玩具,才能引起兒童工作的興趣,也才會專心的去操作學習,也才能幫助其自我建構與神經發展。玩具的提供與應用,直接關係的兒童學習的效果。”

玩具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非凡,為了能夠讓玩具最大限度地促進孩子成長,家長應該注意到玩具對於孩子的意義,並且瞭解讓孩子玩玩具的策略。

印度玩具大師《他鄉的童年》紀錄片:送給孩子的玩具使用指南

一、應該給孩子多少玩具?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有學者表示,孩子玩具的數量應該是5個。

他們的理由是:玩具少於5個,孩子可能會自卑;如果超過5個,不僅玩具玩的不充分,還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經過他們觀察,凡是家裡有一大堆玩具的,孩子玩耍玩具的頻率更低。

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在童年的時候就讀於巴學園,巴學院是專門收留殘疾兒童的用廢舊車廂拼裝起來的“學校”。

在那裡幾乎沒有任何玩具是買來的,在孩子們的眼裡,那裡的玩具都是從垃圾堆裡面撿來的,並且數量不多,但是孩子們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卻很盡興,曾經就讀過巴學院的孩子,大多數長大之後都特別的成功。


印度玩具大師《他鄉的童年》紀錄片:送給孩子的玩具使用指南

所以玩具的數量與孩子的智力不是成正比的。

二、給孩子多少時間玩玩具?

很多家長都會有意識的給孩子玩玩具,但是卻不知道應該給孩子玩多久時間的玩具。

在這個時候,家長們需要清楚的是,每一個孩子在不同階段大腦的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專注力也是不一樣的。由於孩子的前額葉區發育遲緩,一般只有到20歲左右才能夠發育成熟。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專注力是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的。美國有關機構經過研究後發現:孩子專注力的時間(分鐘)=生理年齡+1。

依此來看,一歲半的孩子注意力只有2.5分鐘,孩子能玩5分鐘,在這個年齡階段已經達到了該有的時間了。孩子的專注力一般符合以下規律:

1歲以後:能追視移動的物體,能有意識的玩細小的事物。

1歲半以後:可以玩有步驟的玩具,喜歡捉迷藏。

3~4歲的孩子:能夠持續的玩一個玩具。

5~6歲的孩子:自控力增強,能夠在受到干擾之後,仍舊重新專注玩玩具。

一定程度上,孩子玩遊戲的時間也和孩子的創造力有關。美國密歇根大學各研究人員將491名兒童分成幾個組,之後對他們進行了一種名為“託倫斯測試”的創造性和想象力檢測,這種檢測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一系列根據圖形進行拓展繪畫,來判斷創造力程度高低。孩子們被要求以某個特定圖形為基礎進行自由創作,然後給自己的作品命名,並描述出故事的背景。

測試結果顯示,有遊戲經驗的孩子比不玩遊戲的孩子更能夠發出有效的創造力。此外,經常觸碰電子工具的孩子也顯示出同樣的趨勢,他們比沒有藏族經驗的孩子思維更發散也更靈活。

孩子在玩遊戲過程中,家長不要過度的關注孩子和打斷孩子,儘可能的給孩子營造出一個獨立的玩樂空間,讓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玩玩具的過程中。

印度玩具大師《他鄉的童年》紀錄片:送給孩子的玩具使用指南

三、如何給孩子選擇玩具?

玩具本身對人類而言是一種非人狀態,所謂非人人狀態是指孩子無需靠他人介入,就可以藉由與玩具的互動獲得樂趣。

在這樣的非人狀態下,任何的一切都是透過自己的意志操控及主導,孩子在玩玩具過程中才會更加沒有壓力。簡單的來說只要將孩子處於一種無外源壓力的狀態下,什麼都可以成為孩子很好的玩具。

實際上,能夠讓孩子主動發揮和開發想象力、創造力的玩具,就是好玩具。

有專家給這類玩具專門起名為開放式玩具,開放式玩具能夠提供多種不同的玩法,或者是同一種玩法當中有很多不同的策略,可以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啟迪孩子的思維、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能夠主動的調動孩子的玩玩具的興趣。

開放式玩具不一定全都是買來的,生活當中有很多不起眼的物品,只要稍加改造之後,也能夠成為一個有趣的玩具,因此家長只要留心,讓孩子肆意的玩,身邊到處都會是孩子開放式的玩具。

印度玩具大師《他鄉的童年》紀錄片:送給孩子的玩具使用指南

四、家長應該如何陪孩子玩玩具?

現在很多家長給孩子進行購買玩具,完全是將玩具當做了自己的替代品進行陪伴孩子,但是一定程度上,這不僅妨礙了孩子的成長,並且還影響了親子關係的和諧。

家長在陪陪孩子玩玩具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這幾個方面:

1.給予孩子一定的陪伴

著名心理學家說過,培養出來一個聰明孩子的方法,就是玩兒,很多的玩兒,正確的玩兒。

遊戲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工具,平時培養孩子道德品質、智力智商的最佳手段。

但是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擾,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陪伴與鼓勵,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帶著你玩,讓孩子成為遊戲的主體,讓自己成為孩子的玩伴。

而不是一邊在孩子旁邊橫加阻撓,或是直接插手幫孩子進行完成,亦或是一邊玩著手機,一邊敷衍的孩子,給予孩子難以言喻的孤獨感和挫敗感。

印度玩具大師《他鄉的童年》紀錄片:送給孩子的玩具使用指南

2.讓孩子放手去玩,不要限制孩子

有的家長總是過度地緊張孩子接觸到的東西,生怕孩子弄髒或者受傷,但一定程度上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家長不要擔心孩子會弄髒手、衣服,應當給予孩子自由探索世界的權利,順應孩子玩的天性,多創造安全的環境和好的條件,讓孩子自由玩耍。有力地增強孩子的四肢協調能力,不要因為怕孩子弄髒,而限制孩子愛玩的天性。

3.耐心的陪孩子玩

很多家長都存在兩大錯誤:一個是缺乏耐心,一個是以成人的思維和方式來要求孩子。

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是以孩子作為主體的,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思維去否認孩子玩玩具過程中開創性的思維,否則就很容易造成衝突和矛盾,沒有辦法繼續玩下去。

家長應該適當的轉變自己的思維,慢慢的陪伴孩子進行玩玩具。不要急於的交給孩子什麼東西,放慢腳步,不要讓常人思維,成為孩子的壓力。

愛玩遊戲和玩具都是孩子的天性,家長理應順應孩子的天性,給予孩子更好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