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也有人愛寫詩,卻感覺沒有一點詩的味道?

佛手Bergarmot


詩,人人都可以寫,良莠卻難齊。

有句老話:畫虎不成反類犬。寫詩與作畫好有一比,不知自己能吃幾兩乾飯,光憑“興致”寫出的詩,大多難有詩味。

《大染坊》中陳六子幾人用“韓詩”作笑料,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愛寫詩,不是壞事;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說了半天,咱也自賣一回瓜:

凡事都要細鑽研,說時容易做時難。

二兩小酒剛下肚,眼裡不見唐詩仙。

工作學習雖難全,不怕鄰居笑翻天。

生活苦中尋點樂,湊夠小曲三百篇!


小曲三百


詩好寫,要寫好詩確難,像我半年多寫了將近兩千首詩,但感覺首首不錯,覺不知看了幾本關於詩詞格律書,就發現亂了格律,雖押了仄韻或平韻,可句中就亂了韻,沒好遵守格律,感覺很多很多不雅,再如今雖找到格律,但文字表達想那種,可寫不出,如我掌握宋詞三四十種寫法,可提筆時就表達不出,看這樣我文淺才疏,這得好好多多多看,多讀,多寫,多思,多悟等等,相信詩詞永遠會發揚光大,不會衰退,只會更好,更強,更會出一批批精英,不知說的對不對,謝謝大家!祝大家的詩詞更佳!!!


健康平安陳三根95888



關於詩的味道,本人有一點粗淺認識,權作和題主交流探討。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這是詩麼?既不合轍,也不押韻,也沒什麼平仄之分。但卻被所有人認可,被稱為好詩。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

這不就是一句話麼,無轍無韻。但卻被多數人推崇,視為現代詩的經典。


以上的現代詩歌,按照韻轍要求,沒有一絲一毫詩的味道。之所以被稱為好詩,答案顯而易見,是它的內涵引起了共鳴。



所以,如何評價一首現代詩歌是否有味道,應該從以下兩點來分析:


第一、首先要有正能量,要思想健康,要有內涵,這是大前提,也可以稱為詩的味道。以上兩首現代詩歌之所以引起共鳴,皆源於此。反之,如果睡你、日你......等等髒話都上來了,即便平仄韻轍咬得嚴絲合縫,能算好詩麼?能算有詩的味道麼?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小說可以有性描寫,詩歌為什麼不可以?持這種觀點的緣由,是因為把小說和詩歌兩種體裁的功能混淆了。小說為了塑造人物,在合適的時間、地點、環境下,這個人就必須那樣做,否則就是個假人。而詩歌是經過凝鍊的語言的精華,是一種情緒的表達,一種感情的抒發。詩歌如果也像小說那樣寫,就顯得不倫不類了。好比男人和女人同樣是人,男人生個孩子看看,就成妖怪啦!



第二、現代詩歌的味道,既便不講求平仄,不合轍壓韻,語言上也應該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給人一種美感。哪怕是一朵鮮花,一顆小草,一種情緒,一個感悟,讀起來都能令人有所感觸。“它是立於山巔遠望東方噴薄欲出的一輪紅日,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看得見桅杆的一葉風帆,它是躁動於母腹快要成熟的一個嬰兒。毛主席這段話不是詩歌,卻所有人都說它富有詩意。這就是語言的魅力,語言的味道。我們寫詩歌,語言上就更應該講究詩的味道了。沒有這種味道,就談不上好的詩歌。



回答問題:

為什麼有人寫詩,卻感覺沒有一點詩的味道?

答:是因為沒有很好的錘鍊詩的語言。

每個人寫詩,都肯定是有感而發。而感情的抒發是靠語言來實現的。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只要苦練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詩的味道自然就會噴薄而出。


文化一家人


為什麼現在有人愛寫詩?你說沒有詩的味道對吧,那是你沒有仔細看。每一個作者寫的詩。都包括了他的情緒,他的心情。他的人生,我又寫了一首詩。一首很長的詩句。你看看有詩的味道嗎?反正我看我自己寫的小詩。我都自我感覺良好。我發給你看看,我昨天寫的詩句,,名字叫閒雲野鶴。,如煙把琴在山矗,流水瑟瑟伴君彈,花間蝴蝶雙嬉戲,蛐蛐溪邊吟呢喃,樹上小鳥喳喳叫。雙宿雙飛在人間。湖中碧水荷影照,池中魚兒聽妙言,凡塵多少離別恨?隱居深山在桃源。風吹百花空中飄。又見天邊雙飛雁,天南地北雙飛客。離別家鄉不回還。世上多少痴情種?愛恨情仇難決斷。青梅竹馬易分手。恰似風箏斷了線。花若離枝難上枝。破鏡難以再重圓。人海無風三尺浪。世間繁華頃刻間。夢中睡去不願醒。百花叢中去遊玩。鳳凰山上有洞府。龍飛鳳舞把話談。重修不易苦中苦。百千萬劫難中難,青燈古佛常相隨。琴音書茶苦參禪,窗前望月月無語。斬斷情絲蓮花間,西方佛國有淨土,萬佛朝宗別勝天,此處鮮花開滿地。仙樂齊鳴白雲間,從此不問凡塵事,佛前苦修在雲端,,,看詩什麼叫有詩味啊,只有領會詩中的意思,才能理解。詩意,也叫詩味。


安妮42978


現代詩上世紀八十年代盛極一時,即使是現代詩,也有文字,格式,韻味,韻律的講究,讀起來回味無窮!印象最深的一首詩是當代現代詩人,柯巖寫的巜周總理,你在哪裡?》,不知道讀哭了多少讀者?!可是到了現在,有些腦癱,抑鬱,神經般所謂的現代詩人,寫的所謂現代詩,一點詩的味道都沒有,也許是我水平低,知識淺薄,我是讀不懂,也理解不了!狗屎一樣的東西,被一些人推崇,漠拜!如果這些東西也叫詩,那絕對是對詩歌的一種褻瀆!


化學李


說實話,我看有人寫一輩子詩,卻沒有多少有詩味的。問題出在哪裡?形式與內容問題。

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是詩味的基礎!

詩的形式,比如字數,押韻,格律,用典,起承轉合。這是寫詩的基本功。但有人學了基本功,只在形式中打圈圈,令人有味同嚼蠟之感。缺乏詩味是必然的。

詩的內容,主要是意境美,有思想,有靈魂,這是詩味的基本條件。沒有靈魂的詩,猶如木偶人穿上漢服,看上去飄飄逸逸,實質上怪怪的,如行屍走肉。所以詩的意境美才是詩味的中心環節。但有人卻無視詩的形式美,不講字數,節律,押韻,一味鋪陳任性,大白話式鋪陳直敘,結果如同散文,只是剪成片段文字而已。這樣失去形式美的所謂詩已經不叫詩。再好的意境也只能寫成散文而已!

還有人愛鑽牛角尖,故意將詩寫成猜謎詩,腦筋急轉彎詩,誰也讀不懂,還自詡是朦朧詩,那就乾枯得象個小癟三,這樣詩味全無,除了頭戴作家詩人桂冠嚇唬人外,實在沒什麼閱讀價值。

另有一些人基本功差,想象力貧乏,不知將思想隱喻於形象思維中通過意境表現出來,而是思想直白如同口號,這種宣傳式詩人們謂之老幹體,也沒什麼詩味。

所以寫詩人人可以打油一番,但寫出高質量詩來,都需要高瞻遠矚的思想,現實認知飽滿的情懷,睿智的靈感,妙筆生花具備形象思維能力的創作意境,通達古今的知識積累,及嫻熟運用詩的表現形式。只有具備這些內涵,才能寫出意趣濃郁的詩味來。

不打擊一些人積極性,從血管裡流出的都是血,從水管裡流出都是水。想寫出好詩來,請先自問自己文學修養有多少?沒有什麼文學素養沒有創作靈感沒有形象思維能力僅憑那一點詩的外在形式,想寫好詩,硬擠一輩子,最終不過是個三腳貓的角色。





東楚龍野虎


問題:為什麼現在也有人愛寫詩,卻感覺沒有一點詩的味道?


前言

題主所說的詩,不清楚是指哪一種類型的詩。另外,詩的味道也很難界定,是指讀起來像古詩詞的味道嗎?如果不是的話,老街不清楚怎樣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是這個意思的話,老街就說一下自己的體會。

我感覺今天的人寫詩詞沒有古人詩詞的味道,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詞語與意象的選擇

  • 這裡的詞語,是指word,可以是一個字,也可以是一個詞。

關於word的選擇,要注意儘量避免用現代詞彙,例如詩詞中出現幹部、派出所、網紅、汽車、飛機等等,無論如何修飾也蓋不住現代氣息。

  • 另外詩詞講究文雅,太俗的字詞儘量避免出現, 因為不好駕馭。例如“去”,我們就不能說“ 顛”兒了。

  • 還有一些字,今古的字義、語音會有不同,要注意區別。
  • 古詩詞中很多意象今天依然存在,例如代表相思的月亮、書信,鴻雁等等。如果出現微信、微博就沒有古意了,這時不妨用鴻雁、燕信等意象代替。

平時作詩的時候,如果實在找不到可以代替的詞語,乾脆就捨棄不用。

  • 宋《邵氏聞見後錄》記載:

“劉夢得作詩欲用糕字,以五經中無之,輟不復為。宋子京以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詠》雲: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世豪。’

劉禹錫因為五經中沒有糕這個字,所以作詩就不用這個字,結果被宋祁所恥笑。

二、句法的變化

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編》裡說過:

……蓋韻文之制,局囿於字句,拘牽於聲律,散文則無此限制。……故歇後倒裝,不通欠順,而在詩詞中熟見習聞,安焉若素。......各自不同,韻文視散文得以寬限減等爾......屬詞造句,一破“文字之本”,倘是散文,必遭勒帛。

詩家語與散文句法有很大不同,常有省略、倒裝、含蓄、多義、跳躍、詞性變化等手段,用散文句法分析甚至有不通的情況,

例如杜甫的這兩個例子,把側重點提到了前面,按照散文句法是不會這樣寫的。

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 側重於顏色,把紅、綠提到前邊。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突出香稻、碧梧 。

又如狀語後置: 桃花依舊笑春風。不懂詩的人會質疑,春風有什麼可笑的呢?其實這句話是狀語後置,意思是:桃花依舊(在)春風(中)笑。

賓語前置:蘇軾的“故國神遊”。應該是:神遊故國 。

現代人作詩,如果句法缺少變化,也是作品缺少古意的原因。

三、章法的調度

一首詩詞,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未必按照時間的自然發展順序來寫,古人作詩,常常時間交錯,空間跳躍。這就需要作者在謀篇佈局上有所安排。

例如周邦彥的這首《少年遊》:

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
而今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當時,小橋衝雨,幽恨兩人知。

周邦彥的一首小令也迴環往復,“而今”句之前是回憶,“而今”句之後是當前,“不似”又回到過去。前後兩個故事相互交錯,讀者不由自主地跟著詩人的安排穿插往還,如同看一場蒙太奇技法的電影,兩種境界相互對比,韻味無窮。

李商隱的這首《夜雨寄北》也是如此,一下子跳躍到了未來: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結束語

作詩有古人味道,要注意以上幾處細節,自然會有改觀。

至於格律規則等,那是詩人的基本技能,不需要多講,只需要記住格律詩要按照格律詩的規則,古體詩自然要注意古體詩的規則。

不知道題主是不是這個意思,一點淺顯之見,就當作和詩友們的一次交流吧。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筆者雖然談不上愛寫詩的人,但是還算是很喜歡的。許多時候興致所致,也會塗鴉一兩首,律詩、絕句、詞和現代詩都會寫一些。但是真正讀起來,也能明顯感覺到,自己寫的這些所謂詩詞,確確實實少了許多詩意,與古人的比起來,完全不值一提。

仔細想來,我覺得有以下方面。第一,個人的文學素養。雖然我從小就喜歡閱讀,只要是書,來者不拒,但是自己的文學素養的天賦一般,後天的竭盡努力,只能有較大的幫助,還是不能突破自己的上限。所以,大部分愛寫詩的人也基本都屬於我這種天賦平平的。第二,現在的教育體制。新時代的教育是全方位的,語文只是我們從小學習的一門,我們仍然需要學習數學、外語、歷史、物理、化學等等,一個人的精力始終有限,學九門與古人只學一門漢語言,完全不同。第三,文言文的廢棄。古詩詞都用文言文,在白話文前面,其本身就有一種文縐縐的感覺。文言文以其言簡意賅,一言以蔽之,一個字或者一個詞可以描述囊括很多內容,當我們用白話文來解釋這些字詞的時候,我們需要寫幾句甚至幾十句,所以,這個也給我們以很大的想象空間,從而有了更濃的詩意。

下面筆者分享兩首自己寫的詩詞,自認為還有一部分詩意的:

七夕

臥看織女纖纖手,心付蛙聲唱情羞。

愛晚閒伴荷塘月,婷婷豔紅盡思愁。

採桑子·見

猶記那日微雨中,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含羞不語心已痴。

窗外寒風今又起,茶也不思,飯也不思。

別後牽掛竟如斯。

第一首七言絕句,也是一首藏頭詩,我心愛婷,我女朋友叫婷。七夕沒有在一起,我在老家門前的荷塘邊聽著蛙聲,一個人受盡思念之苦。第二首是一首詞,朋友給介紹的一個女孩子,見了之後,晚上就興起寫了出來。以上兩首都算是我靈感爆棚後的塗鴉之作,已經是我當時的文辭之巔峰,但是信口讀來,依然平平,毫無古詩詞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所以,愛寫詩只能算是一種興趣,陶冶性情,我們不用去強求寫的多好。畢竟,咱中國上下五千年,也就只出了一個李白,一個納蘭容若。


凰梧


喜歡寫詩是好事情,寫好寫不好這已經無關緊要了,畢竟這麼文雅的事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詩人。歷史上的詩人那麼多,但真正出名的也沒多少。你看乾隆皇帝一生寫了那麼多詩,現在讀起來感覺不如一些打油詩。乾隆身為皇帝,從小接受最好的教育,身邊不僅有德高望重的老師教育,而且教材儲備絕對是天下第一,加上自己那麼熱衷於寫詩,但是就是寫不好。所以我覺得要成為一個詩人,寫出高質量的詩,不是你刻苦鑽研就能寫好,天賦是很重要的。

古代有很多詩人也沒讀什麼書但是寫出很多流傳千古的名句。包括現代也有很多寫詩的,很多都是農民、工人,同樣寫出很多漂亮的詩句。詩歌講究的是格律、韻味、意境。很多人掌握了格律但是寫不出意境,怎麼讀都感覺是打油詩,甚至連打油詩都算不上。現代詩所說的一看、二想、三悟,很多人只是把完整的句子分開來就當做詩,那是完全錯誤的。詩是人思想的表達,是用最簡潔的句子,同時用正確的格式寫出來。意境最重要,沒有意境的詩就是白話文。


大墨孤煙


這句“詩的味道”非常好,直接點明瞭詩最重要的特質:詩意。



我們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光文字就能讓人研究一輩子,再加上各種文字的組合,更是千變萬化,往往一個字配上另外一個字就成了截然相反的意思。而詩就是文字組成的優美的語言,詩可以描繪景色,也可以抒發情懷。比如說《望廬山瀑布》就是典型的寫景詩。比如說陸游的《示兒》就是一首典型的抒發愛國情懷的詩。



所以說,詩想要有詩意,那麼就要麼文字優美,要麼情感深厚,而現在大部分詩人的作品顯然這兩個方面都遜色古人不少,要麼是文辭不夠優美,要麼是情感不夠真摯,很難引起讀者的共鳴,也就是詩的味道不夠濃。


但是我們不要因此妄自菲薄,我們有5000年的文化歷史,浩瀚如天上的星辰,需要人們花很多的時間去慢慢發掘,慢慢吸收,詩人們缺少的只是時間,每個時代都有文化的高峰,我們現在還沒到高峰時期,但是隻要我們堅持,詩歌一定會迎來繁榮的時刻。

一種文化想要達到高峰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詩意是一種很高深的東西,對咱們得文化沒有足夠深的瞭解是沒辦法做到的,有些時候數量代替不了質量,但是隻要寫詩的人足夠多,至少能夠保證詩歌的精神永遠延續,總有一天我們能夠寫出來媲美唐詩的好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