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資深CEO的忠告:不要等公司倒閉,才思考這三個問題

之所以說是“常識性錯誤”,是因為這些錯誤背後的道理看起來都太簡單了。不過,故事都是真實的,犯過的錯是血淋淋的。

1.不關注競爭對手

牛逼的公司都很喜歡這麼說。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很多場合都半開玩笑地說:“不要關注你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又不給你錢。”

直到有一天,我下了一堆友商的產品體驗了一下,才大吃一驚:原來友商的產品畫面、玩法的進化程度,已經大大超過了我的想象。於是我才明白:

瞭解競爭對手,其實是非常好的瞭解用戶的途徑。而不關注競爭對手,其實是一種鴕鳥心態,把自己封閉起來,然後自我感覺良好。

2.不想花大力氣招聘關鍵人才

設想一下,公司要開展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全新業務,需要一個新的負責人。如果你是CEO,你會從已有的得力干將裡提拔一個,還是從市場上招聘一個有類似經驗的人?

過去幾年,我大部分時候都選擇了前者。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做最輕鬆啊。

但最後的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團隊往往需要浪費很多時間,走很多彎路,才能最終走到正確的方向上。究其原因,對不熟悉的領域,我們常常低估了做成的難度,而又高估了學習的速度。

3.不相信管理

這點說起來特別可笑,但確實是真事。

但是好死不死,創業的第一個項目居然做成了。一堆沒有任何管理經驗的人,也能做成事,這讓我更相信了一件事:管理不重要。

一個認為管理不重要的人,會把公司做成什麼樣子呢?答案就是一團糟。

1)我會對所有我看不爽的事情,甚至各種執行細節指手畫腳,美其名曰“扁平化”管理。

公司人少的時候,問題還不嚴重。可公司上了幾百人的時候,問題立刻出來了:因為我什麼事情都可能管,所以很多負責人對業務缺少完整的決策權。沒了權力,責任也模糊了,更嚴重的是,時間久了,大家都不把事情當自己的事,只把事情當成是“老闆的事情”。

現在,我對扁平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可以向所有人瞭解情況,但是隻跟少數人討論決策。

2)選擇關鍵崗位負責人時,我不看重管理經驗,只看重專業能力。

結果就是我選中的這個負責人,經常把自己累個半死,但是團隊的整體產出完全不行。帶團隊,真的是需要經驗的。專業能力,和帶團隊能力,是兩種關聯性比較低的能力。前者是對事情的理解,而後者需要對人的理解,完全不是一回事。

3)我拒絕在公司搞績效考評和職級評估。

前面說了,因為我自己就是績效考評的受害者,所以我不想在自己的公司裡搞這套。但是後來同事們不幹了:他們需要來自公司的反饋,他們需要可預期、有節奏的成長反饋。管理是一門很複雜的科學,沒有足夠經驗時就想搞創新,太難了。

犯過的幾個高級錯誤:

1.用KPI驅動業務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簡單來說,就是把薪酬、獎金跟一些關鍵業務指標掛鉤。關鍵指標可能是收入、利潤、股價、活躍用戶數、增長率等等。

這是一種相當流行的做法。我在騰訊上班的前同事經常發一張很搞笑的表情圖,圖上是馬化騰瞪著眼睛看著你,下面寫著一行字:“KPI完成了嗎?”

用KPI來驅動業務會帶來什麼問題呢?可能帶來2個問題。


一位資深CEO的忠告:不要等公司倒閉,才思考這三個問題

KPI績效考核的重要性


1)短視、2)動作變形

2.以差異化、創新為目標

做公司,本質就是要做出符合他人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他人就是一切。而“創新”,是一個從自己的主觀視角出發的描述。他人需要的,其實不是創新。他人需要的,就是“更好”。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新手容易犯的錯呢?因為新手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或者說,大部分正常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我創新,所以我牛逼。你們不喜歡,只是因為你們品味太差。” 這是每一個創新者的內心獨白。那麼“差異化”這個詞對不對呢?只有一種差異化是對的:用戶定位的差異化。

關於人的領悟

1.CEO最常犯的錯誤,就是高估自己

為什麼CEO會常常高估自己呢?有兩個原因:

1)身邊的真正的批評聲音少, 2) CEO的正確判斷力常常是通過信息優勢獲得的,而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2.開展新業務,應該優先找人,而不是優先想解決方案

3.不應該過分依賴人的學習能力

4.人不需要是全面、完美的

最懂業務、懂技術的人,常常不懂得怎麼帶好團隊。邏輯思考能力很強的人,對他人的感知力常常很差。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常常是一體的,就好像是硬幣的正反面。

但成為一個好的業務負責人,常常既需要對業務深刻的理解,又需要強大的領導力。既需要絲絲入扣的邏輯思考,也需要無微不至的用戶感知。這樣的人有嗎?有,但太少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身邊有其他的人來幫他補足。比如,業務能力很強的負責人,常常需要搭配一個管理、規劃能力很強的副手。當然,如果有些短板能自己補上,那就更好。但這種改變,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