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文物 貴媛之寶——金蟬玉葉

宋詞中有膾炙人口的名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這種令人嚮往的“金玉結合”,在文物中有許多例子。戰國時期有鎏金鑲玉帶鉤,漢代有金縷玉衣,而明代則有這件獨樹一幟的金蟬玉葉。


國寶級文物 貴媛之寶——金蟬玉葉


明代是中國古代社會中金銀器使用較為廣泛的一個時期,尤其體現在首飾上。整體比較而言,器物的工藝水平難比唐代,也不及宋元,但也有一些工藝水平較高的作品問世。不過,由於明代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土豪”數量迅速增長。為了滿足他們的炫富心理,金銀器製造業也隨之勃興。


國寶級文物 貴媛之寶——金蟬玉葉


1954年,在蘇州五峰山博士塢的明代弘治年間進士張安晚家族墓地14號墓發掘中,考古人員驚奇地發現了這件金蟬玉葉,出土位置在墓主人的頭部,同時出土的還有銀笄二件、金銀嵌寶玉插花四件,證明這件物品是貴族女子頭上的髮簪。


國寶級文物 貴媛之寶——金蟬玉葉


一隻形神畢肖、金光閃耀的蟬,棲憩在玉葉上。它側身翹足,雙翼略張,嘴巴微開,好似在奏鳴,透明的玉葉託著它。


國寶級文物 貴媛之寶——金蟬玉葉


金蟬玉葉的製作技術十分複雜。金蟬採用了壓模鑄範、薄葉延展、鏨刻、焊接等工藝。玉葉汲取傳統的陽線、陰線、平凸等多種琢玉工藝,拋光細膩,薄胎圓潤,琢工精緻,達到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整個畫面構思奇巧,動靜結合,妙趣橫生,具有極高的鑑賞價值。


國寶級文物 貴媛之寶——金蟬玉葉


中國古代對女子的最高讚美莫過於“金枝玉葉”。而金蟬奏鳴,玉葉振動,正是金聲玉振的藝術再現。南京博物院所藏的這件金蟬玉葉,可謂是15世紀下半葉明代中期的傑作,同時也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的一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