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傳承”之“鎮院之寶系列”,東漢錯銀銅牛燈

南京博物院鎮院之寶之一的東漢錯銀銅牛燈,通過本文感受她精緻華麗的造型,體會它“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這件錯銀銅牛燈,1980年出土於江蘇邗江縣甘泉2號東漢墓。墓主人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第9個兒子劉荊,他於建武十七年被封為山陽王,漢明帝永平元年又被徙封為廣陵王。與錯銀銅牛燈同出土的還有“廣陵王璽”龜鈕金印、虎鈕瑪瑙印,以及鐫刻“山陽邸”“建武二十八年造”等銘文的雁足燈等,由此推斷,這件銅燈應屬於王室器物。

“經典傳承”之“鎮院之寶系列”,東漢錯銀銅牛燈

“經典傳承”之“鎮院之寶系列”,東漢錯銀銅牛燈

錯銀銅牛燈通高46.2釐米,牛身長36.4釐米。銅燈由燈座、燈盞、煙管三部分組裝而成,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很方便。燈座是一頭俯首站立、雙角上聳、四足矮而敦實、尾捲曲向上、雄渾壯碩的黃牛;牛腹中空,揹負一個圓形燈盤,燈盤一側設置扁平把手,便於轉動燈盤,盤上有兩片可以靈活轉動的燈罩,其中一片刻鏤空菱形斜方格形紋,起到散熱、擋風和調光的作用。燈罩上緊扣穹頂形罩蓋,蓋頂之上均勻彎曲的煙管與牛頭頂上方凸出的短管緊密套接。

“經典傳承”之“鎮院之寶系列”,東漢錯銀銅牛燈


錯銀銅牛燈燈通體飾精細的花紋,如飄逸靈動的流雲紋,還有龍、鳳、虎、鹿穿行其間,用的是錯銀工藝——將銀片敲打進器物表面的花紋圖案中,再用錯石錯平磨光。

漢代燈具不僅紋飾精緻、華麗,造型典雅,而且設計合理,這件銅牛燈堪稱其中的佼佼者。

“經典傳承”之“鎮院之寶系列”,東漢錯銀銅牛燈

“經典傳承”之“鎮院之寶系列”,東漢錯銀銅牛燈

“經典傳承”之“鎮院之寶系列”,東漢錯銀銅牛燈

首先,虹吸裝置體現了先進的環保理念。漢代油燈的燃料主要是動物油脂。由於沒有燈芯,整塊油脂直接被點燃時,不僅燃燒速度快,而且,由於燃燒不充分,會產生難聞的氣味和大量的黑煙,汙染室內空氣。這件銅牛燈設計出煙道和中空的牛腹,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點燈後,蠟燭燃燒時所產生的煙塵和灰燼,通過煙管導入燈座腹腔,被其中盛放的清水溶解,從而確保了室內空氣的清新。銅燈的燈罩既是其造型的一部分,又起到了煙塵導管的作用,設計匠心獨運,令人歎服。漢代人的這項發明,在世界燈具史上處於領先地位:西方,直到15世紀才由達·芬奇發明了鐵皮導煙燈罩,晚了1500年。

其次,細節設計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漢代時,書桌一般高三四十釐米,這件銅牛燈放在書桌上,火焰距離地面70釐米左右,這樣的高度正適合跪坐的人閱讀。此外,銅牛燈的托盤可以360度旋轉,它的兩片半圓周形燈罩可以自由開合,既能擋風,又能調節燈光亮度,更沒有惱人的煙塵,不愧為一件實用性與裝飾性合一的設計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