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難忘過去的罐罐飯

那些年那些事:難忘過去的罐罐飯

罐罐飯,可能現在的小朋友沒吃過,也不知道是什麼飲食了。在過去生活困難的年代,那可算得上是美食了。記得小時候,也就是1960——1970年代,地處紅苕稀飯國的家鄉總是缺糧,難得吃上幾頓淨白米飯。一日三餐盡是些紅苕、玉米麵、半老不嫩的蔬菜葉和幾粒數得清的米粒和著煮的稀飯,營養差,口感也不好,但為了生存,不好吃也得吃。大人忍飢挨餓將就著也就過了,但小孩子老是這樣可不行。父母為了讓孩子有必須的營養,只有時不時的給小孩子開點小灶。所謂小灶,也不是說有什麼特別的美味佳餚,就是煮罐罐飯。拿一個平時熬中藥的砂(瓦)罐,滲一些水,放一二兩稻米,將罐子放在柴火灶灶堂內,跟著煮大鍋飯的火一起煮,最後煮成半乾不稀的米粥。用砂(瓦)罐煮的飯天然、營養、香、軟、稠,可口極了,也可能是因為那時種出的米的米質比現在的好,也可能是因為那時一兩個月才能吃上一回肉、油葷少、平時難得有可口的飯菜等原因,反正吃的時候覺得濃香撲鼻,很好吃,不要任何下飯的菜就能一口氣吃下。只是這種待遇也只有很小的時候才有,隨著一年一年長大,這種待遇也就逐步讓給年齡更小的弟弟妹妹了。但有時也能吃上一兩回,那就是當得個傷風感冒頭疼腦熱生病的時候,大人會給孩子煮著來吃,但病一好,這種特殊待遇自然也就沒有了。

斗轉星移,時代發展,現在物質豐富了,吃的不成問題了,但對爾等來說吃稀飯已成了多年的習慣,會經常熬些稀飯來吃,只是無論怎麼熬也吃不出當年的味道了。

那些年那些事:難忘過去的罐罐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