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算盤到計算機


從算盤到計算機

 從算盤到計算機

  美文心閱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東漢末年(公元2世紀末),數學家徐嶽在《數術紀遺》就提及珠算的工具。算盤是珠算的工具,珠算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曾表示:“由中國發明的算盤,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機。”

  算盤是呈長方形的,四周是木框,裡面固定著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著木珠,中間一根橫樑和算盤分成兩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兩個珠子,每個珠子當五,下半部有五個珠子,每個珠子代表一。運算時定位撥動珠子,謂之珠算。

  記得八十年代,我參加工作,在金融單位從事會計工作。會計就必須精通打珠算,就好比當代人必須精通計算機一樣。記得上學時學過珠算,珠算有專門的口訣:如九九口訣、加法口訣、除法歌訣 、退商口訣、貴賤差分等。

  於是就找來珠算書從新學起,每天早晚苦練,記得練得五個手指都不聽使喚,並且手指磨破,粘上膠布照常練。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地珠算打的流利起來。

從算盤到計算機

  機械計算機

  學會了算盤就開始獨立上崗工作,起初算利息就懷疑算不準,每辦理一筆業務要經過會計、複核兩個人反覆算幾遍才付出。如果趕上分段算息,就得一段一段的算。

  每到7月1日結息時候,就必須做準備工作,首先把所有存款賬、餘額表通打一遍與報表核對,每個人都抱著厚厚賬頁,加班加點幹到深夜。

  等到結息時,還要一筆一筆算利息,最後把上完利息的賬頁再通打一遍,直到核對無誤方可罷休。就這樣我們痛並快樂著。

  1992年單位購置第一臺計算機,把對公業務輸入計算機,再到結息時,只需半小時就把利息單子打印出來,辦公效率大大提高,不久儲蓄業務也上了計算機,我們再也用不著加班到深夜了。後來全區聯網通存通兌,再到後來全市、全國聯網。現如今互聯網發展迅速,你不論在世界各地,金融業務都能劃轉,方便快捷。

從算盤到計算機

  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革命顛覆了舊有的社會秩序:飲食、購物、交通、通訊、金融乃至生態的網絡被不斷重塑。一切曾經看似堅固的東西都在煙消雲散。

  除了衣食住行,很多生活必備品也搭上了智能時代的科技列車,從內而外地被時代塑造打磨。電子產品層出不窮,形態各異,讓人眼花繚亂。

  現在算盤已被計算器、計算機所代替,但使用了幾千年的算盤,給中國燦爛的文化留下了重重的一筆。算盤雖已成了歷史,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將會世代傳承下去。

從算盤到計算機

  美文心閱,meiwenxinyu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