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收藏,如果藏品一直放在手上不賣掉變現,是不是也是沒用?你有何看法?

阿力達


收臧和倒賣是兩個概念,也是兩類人群,愛好收藏的人,是因為喜歡而買來欣賞,以此來獲得心理的滿足,倒賣古玩的是因為利益而買之後在賣,以此來獲取金錢。就收藏來說我說的不夠全面,您來補充謝謝關注。


愛生活愛木藝文玩


你好,我是山東一家拍賣公司的負責人。你提的問題是我和藏友經常交流的一個話題。

首先我本人是80後,就是從集郵開始喜歡收藏的。不怕你笑話,我12歲集郵,直到24歲才算把12生肖集齊,猴票貴嘛[摳鼻]也是因為集郵我慢慢開始瞭解韓美林,知道了書畫藝術。我記得我第一幅書法是我用一張8成新的2元的錢(搞紙幣的都懂)換來的。還通過一些瓷器(只是普通的工藝品)換來一些書畫。說白了,沒有那麼多錢,又喜歡的。

所以,我認為收藏應該有一個自己的基礎系統,在雜亂的品項中,找到自己完整的喜好。不能小貓釣魚,什麼都試試。當然,這個過程是必須有的。

當你有了這個系統後,有些藏品那是壓箱底的,不能出,有些藏品可以置換,出一樣,進一樣,有些系統外的,就算喜歡,也要賣的。因為必須有流動性,我們才有學習新知識的可能,也有資金上的基本保障。

我現在主要是收藏近現代書畫,偶爾也搞些紙幣,歡迎大家關注並在討論區留言[微笑]


青島創業家


收藏,水深的很吶!眼光要好,看貨要準。

我院子裡一個男的,五十了吧,整天也是愛搗鼓收藏。遺憾的是這人沒見過什麼世面還老想指著收藏發大財,屢屢被騙。前兩天來我店裡買鹽,手上盤著好大一塊翡翠。我說你拿的啥?翡翠嗎?給我看看。那人邊答邊把東西遞了過來:“看!不錯吧?”言語中得意洋洋。我接過來一看——翡翠是翡翠,只恐怕連c貨都算不上,雕的是一顆白菜,滿身打的都是預備鑲鑽的小孔,染的顏色那叫一個綠……“嗯!挺好,色兒綠的很。不便宜吧?”咱也不好壞人興致,只好順著話說下去。他接過東西小心的攥在手裡,昂起頭炫耀道:“嘿嘿,朋友讓給我的。人家跟我說,盤幾年就通透了,盤好了能值一百萬呢!”……我的天,我的下巴要驚掉了——他竟然以為種水是盤出來的!……話說他哪裡來的自信覺得別人會把一百萬讓給他?本來想給大家找個圖片看,奈何淘寶上找不到那麼次的貨[捂臉][捂臉][捂臉]

回答的跑題了啊,大家當個笑話看,博君一笑。


金牛座瑪麻


搞收藏有兩種,一種是為增值,若為了增值,淘到好東西,有利當然要變現。一種是純粹愛好,如果是純粹愛好,那麼對待自己的藏品,就象對待自已的親生兒子,輕易不示人,沒事就自已拿出來自已欣賞,這類收藏者,是不會輕易買掉自已藏品的,因為賣藏品,就等同於賣自已的親兒子,有切膚之痛!這類收藏者,實際上佔收藏者中的比例不在少數。收藏是一種文化,收藏的是心情,藏品種類很多,只買不賣這類人中的頂尖高手,有自已的價值觀,往往注重的是藏品內在價值,會研究藏品的歷史背景,發掘藏品背後的故事,陶醉在自已收藏品中,樂在其中,心如明鏡。我對這類收藏者,是非常敬重的。我的收藏朋友中,有一個是人民銀行行長,他的愛好是收藏錢幣,因為工作關係,行長當然有收藏錢幣的條件,各地人民銀行機構中,設有一個錢幣協會,他一直親任錢幣協會會長職務,所有商業銀行和部分大保險公司都是會員。協會也吸納在收藏錢幣中有成就個人,這位行長工作接觸中,會接觸很多泉友,相互交流,自得其樂,退休後,他更注重錢幣收藏,出書立論,在錢幣收藏界名頭很響。他的收藏觀很有寓意,他說收藏是一種快樂,如果你太看重它的價值,你就會痛苦,比如我是行長,面對一個孤品,很貴,我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最後弄點公家的錢買了,進了籠子,這不是痛苦麼?我說那乍辦?他說,收藏不一定是佔有,你知道這枚孤品在誰手裡,你看到過,你上過手,這就是快樂!說實在,這話讓我受教很深,他的藏品很多,大多是朋友互贈的,當然也會買點,基本上只進不出,這就是收藏高手中的頂尖高手!其實,搞收藏你能達到這種境界,還會輕易賣手中的藏品麼?當然這類收藏者少之又少。回到現實,我其實還是贊成以藏養藏的,有類收藏者,拿的是工資,節衣縮食,傾其所有買東西,精神上升華了,但老婆仔女怎麼辦?如果出掉一些東西,再買進更好的東西,何嘗不是一種樂?我主張理智對待收藏,所以不能武斷的講,藏品放在手裡,不賣不變現,是好,是壞,有不有用,關健是收藏的目的和境界吧。(圖為我參觀臺北故宮時拍的藏品)








知之堂主


對的,真正的收藏能有幾人,大多數收藏者都是唯利是圖,什麼保護文物,什麼珍愛中華文明,都是在唱高調罷了。但現在的文博體制也確實寒了真正藏家的心,使很多高等級文物,流夫海外,讓老外坐收餘利,悲哀啊!





夢翔509


賣不掉自己留著欣賞,也是一種享受。







用戶7052333939618


我是一個領養老金的人員,退休後喜歡搞收藏,對於我來說,我是喜歡到處跑著撿石頭,有時遇到喜歡的,價格不高也買幾方自已收藏把玩,我給自已定的目標是這樣的,由於資金有限,那就是撿來的或著自已淘來的石頭,能交流的交流一部份,根據實際情況以賣養藏,撿石頭,趁著能撿動別怕吃苦,為減少成本自已多撿,就是淘石頭最好也是一手貨源,到石農手中去淘,收藏要精而少,優中挑優,能忍痛割愛,撿石過程中也要嚴格把關,寧要好石一個,不要爛石一堆,另外平時要多虛心求教,通過媒體多交流多學習,多充電。一段時間下來效果似乎還不錯,心得是;壓住自已的貪心,再一個讓自已動了起來,身體體質得到了改善,但是時間一長,難免手中石頭越堆越多,我現在想,自已心儀的堅決留下,實在出不去手的,自己又不喜歡的,趁早送給喜歡的親朋好友,自已收藏的讓後人們去處理吧,不是有句話“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嗎?後人喜歡了可以傳承,不喜歡那怕扔掉,無所謂有用沒用,就當下自已感覺不錯就是值了。


用戶老潘800


收藏,做到最好的就是以藏養藏,但要做到還是有一定難度,精品的東西還是要留存。收藏是一種樂趣,如果能帶來投資收益,那就更不錯了。變不變現,還是要從自身來看的,有些是自身喜歡,有些是喜歡折騰。比如我,就喜歡折騰,收穫了收藏的樂趣,也帶來了收益。






上海珍寶錢幣


藏品在自己手上,一直無人問律,先考慮你的藏品是不是贗品?也可以說你是關門收藏,沒有與人交流!

現在有一種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明看出你的藏品和人有毛病,他不說。這種和事佬,千萬別靠近!

用千五氏的藏品,對照一下你自己的收藏,考慮那達出了問題?

這種五代時期的耀州窯偏窯喙口壺,敢易被朋友看成仿品。

現在你手中有一件真的北宋汝官窯,極難被確認,你還過苦日子,要找權威平臺,權威機構,權威專家,沒個千兒八百萬下不來!如果你有這樣一筆錢,又何苦急著賣呢,越拖越熬時越值錢,只有耐心,低調等待!


巨型酸棗


搞收藏如果沒有寂寞一兩代人的準備那真是一件痛苦之極的事情。今天買明天賣就能獲得巨大的差價,那所有人不用再幹別的行業,全都搞收藏好了。搞收藏的人很多,搞出名堂的人則是鳳毛麟角。首先具備超人的眼力有閒錢有時間,在文化藝術歷史涉獵廣泛並有獨到的見解,這些是收藏必備的條件。如果達不到而又喜歡古玩,那麼擇其精品取一兩件至多幾十件賞玩即可,千萬別傾其財力置身家性命與不顧,不成功便成仁實非收藏之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