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管理叫人性化管理?那馬戲團猴子也被“人性化管理”了!


你的管理叫人性化管理?那馬戲團猴子也被“人性化管理”了!


有許多企業喜歡調整組織結構,有的一年調整許多次。但是,卻發現,怎麼調整都不對,總是不舒服。這時,所謂的“磚家”們跳出來:股權專家們說,要分股權,讓人人成為老闆,人人有責任;績效專家說,要做好績效管理,獎懲有據,賞罰分明;阿米巴的專家說,要縮小核算單元,錢分到位了,積極性自然就好了;培訓專家說,要改變員工意識,給員工洗腦,思想通了,事自然就順了…但折騰了幾次後,整的勞民傷財,民怨沸騰,企業依然故我,沒解決問題。原因在哪呢?

許多老闆都沒意識到,管理失效的根本原因在於——你沒把員工當人!不把員工當人的管理,你能指望有什麼好的效果?有的人大叫冤枉:你看,我給員工樹立目標,有人性化管理,還給他們激勵,怎麼把人不當人啦。

稍安勿躁,仔細往下看。都知道木偶劇吧,你看那木偶,左蹦右跳,歡快的很。那你知道它內心有多苦嗎?因為它每一個動作,都是被別人操縱的,何時聽過他的意見?如果你給員工樹立目標叫管理,那木偶操作員就能當總經理。

再到馬戲團:你看,每當猴子表演完一個節目,馴猴員就會給它一點零食——這是不是像極了所謂的績效管理?

當你居高臨下地以施捨者姿態給員工獎勵,以體現你所謂的“人性化”時,有沒有考慮過,他是否真的需要,有沒有傷到他的自尊?

企業組織管理模式中,曾經經歷了分工、分權、分利三個重要階段。其中,泰勒的“科學管理”將標準化、科學化引入重視,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馬克斯.韋伯的組織管理理論促成了傳統世襲制組織的土崩瓦解,將專業化水平與等級制度(分權)結合,創立並發展了科層制組織架構(俗稱“金字塔”架構)提高了組織效率;梅奧通過霍桑實驗發現人際關係中的關鍵活動是激勵人,指出透過集體既能滿足個人需求,又能實現組織目標。

分工把人當沒有大腦的機器,分權把人整成組織中的零件,分利則視人為經濟人。人之所以為人,與動物一個重要區別是,除了有生理和安全的需求,還有精神需求。歸根結底,這些管理模式,沒有重視人性,沒有考慮人的精神需求,說得更白一點,對人與對動物無異,沒把人當人!

當今社會,90後當道,00後亦逐漸走向社會。這些年輕人的想法,與70後,甚至80後都有很大的不同。他們需要平等,追求獨立,想自我發展(而不是跟著別人的指揮棒)。要想管理真正有效,必須深刻理解他們的需求,發揮他們的潛能。因此,管理方式,必須從分工、分權、分利向著更高層次發展-----分享!

所謂分享,要讓他們參與決策,參與管理,尊重他們想法,給予他們發揮的天地。作為領導們、前輩們,要更多地為他們創造平臺,給予他們舞臺,在背後全力支持他們成就自我。在他們失敗時,與他們平等探討得失(如果他們需要的話),走出困境;他們成功時,與他們共同分享果實,不要當作對他們的施捨,把這看作他們給組織的貢獻。

如果你的管理,還停留在第二階段,甚至第一階段,那麼你如何配得上當90後的“領導”?不搞清新新人類們的需求,片面追求花裡胡哨的管理模式,時代變了,管理腦袋卻沒變,不正是“舟行而劍不行”的刻舟求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