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考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考


這首詞的版本有差異的主要有:"卻道故心人易變"又作"卻道故人心易變","語罷"又作"雨罷","淚雨零鈴"又作"夜雨零鈴"或"雨霖鈴"。其中"雨霖鈴"是詞牌名,不影響詞意。現存最早、最可信的版本應該是徐學乾《通志堂集》和張純修《飲水詩詞集》,都是康熙三十年(1692年),距納蘭性德去世七年。所以我選這首詞從通本,但有一處"雨罷"改作"語罷"。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等。這裡的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汪本副標題有"柬友"二字,則認為是以此來謂友情的。

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考

"人生若只如初見"句,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如果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就好了。

"何事秋風悲畫扇"句,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 》,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裡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晏殊蝶戀花詞也有"一霎秋風驚畫扇"句。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通本、張本都是這樣的,汪本(汪元治刊本,道光十二年)作"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但在據汪本而刻度娛園本,卻是從的通本。在第四句中一為"故心人",一為"故人心"; "故心人"易懂,"故人心"難解,似乎以故人心為佳。但若知道這兩句是用典,就可知恰是"故心人"才符性德詞的原樣。謝朓,《同王主簿怨情》詩:"平生一顧重,夙惜千金賤。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見。"性德詞乃來自小謝詩。所以,該句應從通志堂本,作"卻道故心人易變"。你平白地就這樣變了心,卻反而說情人間本來就是容易變心的,就像漢成帝和唐明皇一樣。這句是比較難理解的,很難定義。

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考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唐陳鴻《長恨歌傳》:昔天寶十載,侍輦避驪山宮。秋七月牽牛織女之夕,……夜殆半,休侍衛於東西廂,獨侍上。上憑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婦。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裡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唐鄭處誨明皇雜錄補遺:"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入斜谷,屬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淚雨零鈴終不怨"謂明皇雖聞鈴聲而悲,但為保全皇位而拋棄愛妃,終無悔恨之心。"語罷"在通本和張本都作"雨罷",下句又云"淚雨零鈴",重用兩雨字,以性德的才情應該不會如此,而"語罷"與他們密誓、"夜半無人私語時"相合,故應該是"語罷"。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倖,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謂還不如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意思是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趙秀亭:通志堂本納蘭詞校正舉例,承德民族師專學報 2002年10月第四期

陶祝婉:納蘭性德詞集版本述評,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年9月第三期

張秉戊:《納蘭詞箋註》 北京出版社版2000年

趙秀亭 馮統一:《飲水詞箋校》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徐學乾:《通志堂集》 康熙三十年刻本

許增:《納蘭詞》 光緒六年八月娛園刊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