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西岐”和“朝歌”是當今的什麼地方?

神話故事《封神演義》其本質就是西岐姬發領導的周與商紂王領導的殷商之間的一次政權更迭,在其中多次出現了西岐和朝歌這兩個地名。那麼,古代的西岐和朝歌分別是當今的什麼地方?很多人可能都猜錯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一探究竟!

古代的“西岐”和“朝歌”是當今的什麼地方?

歷史上的西岐可不簡單,它是周王朝的發祥之地,對周王朝來說意義非凡!據歷史考究,周部落源自華夏(漢)民族,周人的祖先是皇帝曾孫帝嚳,本來他們的祖先居住在姬水一帶,因此以“姬”為姓!後來,周人受到西邊的薰育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遷徙。他們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

周人遷徙到岐山之後,此地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農耕條件優越,經濟發展快,國力迅速恢復壯大。並且周與商有了聯繫,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周與中原王朝的老大商建立了同盟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周就是商的小弟,受商王朝的保護,但也要給商王進貢以及聽從調遣。當時,周的政治中心在岐山,又在商的西邊,因此岐山又被稱為“西岐”。同時,西岐也成了周的代名詞!

古代的“西岐”和“朝歌”是當今的什麼地方?

周與商結盟後,雙方也度過了一段甜蜜的蜜月期,但是好景不長,很快,日漸強大的周與日漸衰落的商就開始相互猜疑,相互指責,進而相互征伐。西伯姬昌繼位後,西岐的國力還不能與殷商對抗,繼續臣服於商。此時,商紂王對西岐並不放心,曾一度將姬昌囚禁,並殺其子做肉湯,逼迫姬昌吃下。後來,周人以寶馬、美女賄賂商紂,求得釋放了姬昌。姬昌回國後,韜光養晦,積蓄力量,進行滅商準備。

古代的“西岐”和“朝歌”是當今的什麼地方?

在姬昌死後,他的次子姬發繼位,趁著商朝大軍東征之際,率戎車三百,虎賁三千,甲士四萬五千與商朝七十萬軍隊大戰於牧野。商朝的這70萬大軍是商紂王臨時組建的奴隸大軍,陣前倒戈,姬發率領大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佔了商朝的國都朝歌。商紂王見大勢已去,在鹿臺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完成了政權更迭!戰爭結束後,周武王姬發以紂京師封紂子武庚為諸侯,以續殷祀,武庚就居住在他父王的宮室裡。後武庚叛周,周兵攻下朝歌,武庚身死,宮殿被焚,百姓被擄,頑民被遷,從此朝歌成為廢墟。

古代的“西岐”和“朝歌”是當今的什麼地方?

據專家考究,歷史上的西岐就是今天的陝西西岐縣,是周王朝發祥之地,有周公廟、鳳雛遺址,從周太王遷岐到周平王東遷近400年間,岐山一直是西周的中心。關於岐山還有一個著名的典故叫鳳鳴岐山。據說在周文王姬昌在岐山時,有鳳凰在附近的山上棲息,現在的這山就叫鳳凰山,由於鳳凰曾在山上鳴叫,所以現在的鎮就叫鳳鳴鎮。

古代的“西岐”和“朝歌”是當今的什麼地方?

商王盤庚時期,將商的國都遷於殷,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個帝王以殷為都,商紂王執政時期擴大殷都至於沫邑,大修離宮別館,並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為朝歌。在作為商紂王的國都時期,朝歌達到鼎盛,歷史記載朝歌非常繁華,“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諸侯朝靈山”。據專家考究朝歌位於今天的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現尚有紂王宮遺址、淇園、三海子、摘星臺、鹿臺、淇水關、折脛河、三仁祠、箕子廟等歷史遺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