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去調研企業,我一定要去看看它的衛生間

企業如人,性相近、習相遠,歲月和個性烙印在每一個不經意的細節中。


口述 / 吳曉波


我從1990年進入職場開始調研企業,到今年已經整整30年,可以說是一個“老法師”了。


有同學問我:“吳老師,你調研企業30年,有沒有看出一些門道?”


我說:“有的,看得多了,就會產生經驗,經驗就會變成直覺。”


我去企業調研,有一個必到之處是衛生間。因為,那裡的整潔程度代表了這家企業的管理水平。


吳曉波:去調研企業,我一定要去看看它的衛生間


有一次去滴滴總部,從衛生間出來後,我對程維說:“你們公司的行政主管是酒店業出身的吧?”


他很吃驚地看著我,說:“吳老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因為,我在衛生間裡看到一個木盒子,裡面有一把小小的梳子、掏耳棉棒和潔面乳。這樣的細節安排,只有在酒店工作過的人才會做得出。


還有一次我到華南做企業調研,到了一家叫“羅浮宮”的家居廣場,它們的董事長在門口接我,我見到他講的第一句話是:“你們這家企業應該是2000年前後創建的。”


他很吃驚地看著我說:“吳老師,你是提前上網查過嗎?”


吳曉波:去調研企業,我一定要去看看它的衛生間


其實我沒有查過,但我依然能猜到。這是因為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家居行業是1998年興起的,在當時,中國高淨值人群的審美都是歐美風。羅浮宮這家企業,賣的是歐洲進口傢俱,而董事長的年齡超過50歲,所以他創業最可能的時間是在2000年前後。


還有的時候,我會碰到一些企業,它們原本是國有或者集體企業,而現在屬於私人的,那麼這些企業的轉制時間,基本上在1998年—2003年。


因為在中國企業史上,1998年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產權量化運動,當時浙江和江蘇95%以上的中小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被賣給了私人,而這股浪潮到2003年朱鎔基總理退休的時候才結束。


所以一家企業如果發生轉制,大概率會發生在1998年—2003年這五年間。


吳曉波:去調研企業,我一定要去看看它的衛生間


此外,我去任何一家企業調研,只要它的創業團隊坐在我面前,從他們的平均年齡和年齡差,基本上可以判斷出它經營了多少年,有沒有發生過高層換血。從董事長與其他高管的座位距離,可以判斷出他們的威權和情感關係。


另外,從衣著上也可以看出一些門道,如果管理層是清一色的西裝或者工作服,那麼他們基本上屬於金融業或者製造業。如果穿得千奇百怪,那麼企業在管理上應該是放權模式。


還有話語體系,如果一家企業在介紹自身情況的時候,常常出現一些獨有的、專業的名詞,那麼說明這家企業的文化一定非常強勢,有自己的“暗話系統”。


當拜訪的客人離開的時候,如果企業贈送比較貴重的隨手禮,那麼說明它們有很強的公關意識。如果無論客人身份高低,送的都是同樣的禮物,這說明企業的日常接待活動很頻繁,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標準。如果董事長臨時手忙腳亂地叫秘書去購買禮物,那麼說明這家企業平時來拜訪的客人挺少的。


吳曉波:去調研企業,我一定要去看看它的衛生間


另外從公司的牆體標語,也可以看出這家企業的文化,標語越多意味著狼性文化越強,更加強調紀律性和銷售導向。


還有一些企業的員工,一邊辦公一邊和貓貓狗狗玩耍,那麼這家企業的創始人肯定比較年輕,員工大多應該是90後、95後。


企業是一家社群型的營利性組織,創業者的個性就代表著企業的個性,它會以非常不經意的方式,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企業如人,性相近、習相遠,歲月和個性烙印在每一個不經意的細節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