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幾位猛將的綽號,其拉風程度不弱於《水滸》各好漢的綽號


三國時期幾位猛將的綽號,其拉風程度不弱於《水滸》各好漢的綽號

酒話三國,弄舟侃言。

近日閒讀《三國》,翻到第三十八回時,東吳悍將甘寧出場,書中介紹其人:有氣力、好遊俠,曾經聚攏一幫亡命之徒,縱橫於江湖打劫。每次出動,甘寧腰間必掛一個銅鈴,人們聽到鈴聲,都嚇得逃避。並且甘寧在他打劫的船上掛的風帆,用的是西川特產的錦緞,華麗炫目。當時的人就給甘寧起了個綽號:錦帆賊

要說做‘生意 ’講究包裝,在骨灰級別上,甘寧絕對是掛一號了。但本文不談商業包裝,想侃一侃三國武勇之人的綽號。

綽號的釋義是:根據某人身上的一些特點,給其取一個有代表性的稱謂。通俗的講,就是外號。相信諸位讀君,學生時代,沒少給老師、同學起過吧!象甘寧,每次打劫,扯起蜀錦大帆,人們不叫他‘錦帆賊’還能叫他什麼更貼切。這個綽號很拉風,唯一不足的是佔個賊字。要是‘錦帆將’或‘錦帆俠’就更佳了。

三國時期幾位猛將的綽號,其拉風程度不弱於《水滸》各好漢的綽號

三國連環畫中,東吳大將甘寧武勇殺敵的形象。

後來甘寧後悔前非,改行從善{演義中原句},最終成為了三國東吳一等一的戰將、名將。但這個‘賊’字,也曾給甘寧招來過人生的不順。因為甘寧改行投軍的,先是荊州劉表,被安排在劉表大將黃祖手下為差。結果呢,黃祖因為甘寧是劫匪出身,不大待見他。背後裡還說甘寧閒話。當時群雄紛爭,人才難得。這點上黃祖未免就有點心小或教條了。任性慣了的甘寧,處處不痛快,聽聞江東孫氏求賢若渴,便動了轉投之心。經過與孫權的愛將呂蒙接觸,呂蒙力薦甘寧於孫權。甘寧遂投了江東,人家孫權咋表現的,一見甘寧,便大喜曰:吾得興霸,破黃祖必矣。興霸是甘寧的字。黃祖曾襲殺孫權的父親,此仇此戰必須有。孫權識人、王者之氣已顯。後來孫權擊敗黃祖,並梟其首級,甘寧首功。再後來,對陣曹操,甘寧百騎劫魏營,獲全勝,名冠後世。

劉表與孫權當時同樣為一方霸主,劉表衰落塵埃,孫權崛起於三分,用人上,就看出差別了。

說起三國人物的綽號,人們讀三國,耳熟能詳的就有‘臥龍’孔明、‘鳳雛’龐統。但今兒只談武猛之人。《水滸傳》裡有個綽號‘小霸王’周通的人物,佔山為王,強娶過良家女兒,被‘花和尚’魯智深胖揍過一頓。三國裡也有一位綽號‘小霸王’的人物,此人物可不是水滸裡十個周通能比得的。此人也是東吳之人,東吳大皇帝孫權的親哥哥孫策。孫權之所以能佔得天下三分之一,全賴他的父親兄長早先打好的基業,孫權之功在於亂世之中守成基業旺盛不敗。他哥孫策也不容易,原本可以借父親破虜將軍孫堅的威名,做個官二代。可惜孫堅早亡,孫策一度飄零,十九歲屈從於諸侯袁術。後借兵於袁術,平定會稽、襲取廬江,一統江東,自成霸業。袁術曾經嘆息:我有這樣的兒子,死也可瞑目無憾了。曹操亦評論孫策:獅兒,我難以與他爭鋒了。《三國演義》中,用文學形式描寫孫策之勇,寫到孫策疆場之上,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 人皆呼孫策為‘小霸王’。以不到二十幾歲年紀,蕩平江東,類仿於當年楚霸王二十五歲破釜沉舟、大破秦軍,名震諸侯。‘小霸王’實至名歸。只可惜孫策二十六歲英年早逝,死於仇家門客預謀刺殺。不然,歷史的走向是不是三家鼎立,真不好說。

三國時期幾位猛將的綽號,其拉風程度不弱於《水滸》各好漢的綽號

孫策若不是英年早逝,東漢末年是什麼走向,還真不好說。

東吳有此拉風綽號的甘寧、孫策,曹魏也有。曹操手下有兩位最能打的悍將,通讀三國的都知道,

一個是‘古之惡來’典韋,一個是‘虎痴’許褚。這兩個綽號,光聽就已是夠彪悍了。

典韋,民間評三國武勇,有排名第三之說。此人身材魁梧、臂力驚人,演義中追逐過老虎,能一手舉起軍中大旗的旗杆。史傳中記載,曹操軍中流傳一句話: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典韋多次在軍陣中救護曹操脫難,被稱之為‘古之惡來’。惡來是商紂王時的猛將,傳說他能生捕猛虎,與熊搏鬥,是漢朝當時人認為古代最著名的猛將。用惡來比之典韋,可見典韋武力之勇。《三國演義》中描寫典韋之死一段時,讀之令人血脈噴張。典韋在沒有了兵器之下,為保護曹操逃脫,力拒眾敵,雙臂挾住兩個敵屍作為武器,擊殺多人,敵不敢近,以箭射之。最終寡不敵眾,力竭而亡。事後曹操痛苦不已,親自祭奠。後世戲曲中,典韋以黃色臉譜標配,代表著勇猛、兇暴。

三國時期幾位猛將的綽號,其拉風程度不弱於《水滸》各好漢的綽號

曹操軍中流傳一句話: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許褚,繼典韋死後,又一位深得曹操信任依賴的保鏢。許褚在《三國志》中介紹為: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勇力絕人。年輕時,就曾拽過牛尾,拖行走了一百多步,周邊地方上震驚。後來他追隨曹操,屢立戰功,曹操曾高興的說:此吾樊噲也。許褚此人質重少言{不好言談說話},卻又力如猛虎,軍中稱他為‘虎痴’,想來這個‘痴’字,是含有類似今日憨直呆萌的意思佔多。許褚最光耀的戰績是在潼關,曹操征討西涼馬超,不小心中了馬超奇兵伏擊,許褚搶得小船,一手搖櫓,一手舉馬鞍遮蔽敵人的亂箭,於萬分危急中,救得曹操逃過一劫。

三國時期幾位猛將的綽號,其拉風程度不弱於《水滸》各好漢的綽號

《三國演義》中,許褚裸衣鬥馬超,膾炙人口。


典韋、許褚,實乃魏國最悍勇之士也,‘古之惡來’、‘虎痴’之綽號不無虛傳。

蜀漢之中猛將之綽號,不需細表了。演義作者羅貫中,恨不得一壺彩墨全潑之於劉備集團,世人誰不知五虎大將,‘美髯公’關羽、‘萬人敵’張飛、‘常勝將軍’趙雲、‘錦馬超’、‘老將’黃忠。至於是當時就有,還是後人因為偏喜蜀漢人物追加,就不好多究了。

三國時期幾位猛將的綽號,其拉風程度不弱於《水滸》各好漢的綽號

關張趙馬黃,家喻戶曉。


真正在史傳題材《三國志》記載有綽號的還有呂布,號為‘飛將’。曹操最信任的宗親大將夏侯惇也有綽號:盲夏侯,不過他這個綽號,時人都是背後提起,他是最煩有人如此稱呼他。

《三國演義》中,自報綽號的真不多,但也有個跑龍套的戰將,報了綽號,卻轉眼間領了盒飯,是一位黃巾軍頭領,陣仗上他報了他是截天夜叉何曼,結果結局是老天截了他。

讀君們,三國裡還有哪位武勇,享有類似《水滸》好漢的綽號呢?歡迎留言賜教。

三國時期幾位猛將的綽號,其拉風程度不弱於《水滸》各好漢的綽號

我是愛看古書愛侃古事的散發弄舟,歡迎同好關注交流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