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同心風采」“莊彪”:大“疫”面前顯大義

◆ 文 / 裘苗根

「抗疫•同心風采」“莊彪”:大“疫”面前顯大義

莊全典正在卸蔬菜。


最美逆行,危難時刻有大愛

2020年新春,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自武漢至湖北,迅速向全國肆虐蔓延,波及荊州。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之際,一個讓大家耳熟能詳的身影,又不時出現在抗疫第一線。

他就是荊州民建會員、湖北亞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莊全典。

“每次危難之時,總能看到我們彪哥忙碌的身影。”

“彪哥的大愛,最是純粹,最是溫暖。”

“彪哥”是大夥對莊全典的暱稱,因他公司生產的醬菜系列產品,註冊名稱為“莊彪”,因此,大傢伙都喜歡親熱地呼他為“彪哥”,而他的大名反倒鮮為人知了。

2020年2月14日,裝載著滿滿一車新鮮蔬菜和各種醬菜的兩輛大貨車,緩緩駛進了荊州市沙市區慈善總會的大門。貨車駕駛室裡,莊全典正打著電話聯繫具體收貨人。

抗擊新冠肺炎戰役打響後,莊全典總想為大家做點什麼,奉獻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於是,他結合自身優勢,經多方籌措,聯繫好了貨車,組織搬運人員,把自己公司生產的花生醬丁、香甜脆瓜、紅油苔菜等總計557件調味食品,裝了滿滿的一車;並聯系蔬菜基地,採購了足足一車的時令蔬菜。這些蔬菜都是剛剛從田裡採摘的新鮮蔬菜,有菜薹、蘿蔔、大白菜、西藍花等等,共計6噸。當天下午,承載著他濃濃愛心的兩大車貨物,全部捐贈給了沙市區慈善總會,發放給前方抗擊疫情的一線人員。

2月15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正進入關鍵時期,突然,一場風雪交加、劇烈降溫的惡劣天氣不期而至。

“這麼寒冷的天氣,不知道生活在福利院裡的那些老人們有沒得菜吃。”莊全典坐不住了,近些年來,荊州市第二社會福利院、荊州市沙市區農村中心福利院一直是他關注和捐助的對象,這個特殊時期,生活在這裡的院民們的生活更讓他縈繞於心。

於是,他當即聯繫貨車,採購了辣椒、大蒜、大白菜、紅菜薹等滿滿兩大車的時令新鮮蔬菜,以及自己公司的醬菜產品,迎著寒風,踏著漫天飛舞的大雪,冒著隨時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風險,急匆匆地送往這兩個福利院。

“不夠就跟我打電話,我來想辦法。”離去時,他一再叮囑。

“夠了夠了,這麼多的新鮮蔬菜,足夠大家吃半個月的了。正是雪中送炭啊。”原來,福利院正為這段時間無法採購犯愁呢。

連續三天,莊全典就沒有片刻的空閒。2月16日,身為荊州市調味品行業協會會長的他,將協會會員企業共同捐贈的款項,購買了5萬多元的萵筍、辣椒、紅菜薹、大白菜、大蒜等滿滿兩大車17噸新鮮蔬菜,分別送到荊州市沙市區勝利街道辦事處、荊州市沙市區關沮鎮景湖社區,用於抗擊新冠肺炎戰役,解除了當前社區急需蔬菜的燃眉之急。


「抗疫•同心風采」“莊彪”:大“疫”面前顯大義

莊全典。

不畏艱難,懷揣137元隻身開始創業

政協委員、醬菜小販、愛心大使,這些可以說風馬牛不相及的名頭,卻真實地體現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是莊全典。

身為荊州市沙市區政協委員,他熱心社會公益,近些年來,他關愛社會弱勢群體,捐資助學,慰問搶險救災官兵,捐贈物資及資金不計其數,深受社會各界的讚譽。

已經走過人生47個春秋的莊全典先生,中等身材,眉目慈善,說起話來滿臉都會流露出真誠與質樸。初識莊總,就會給人留下一幅“彌勒佛”的印象。

熟識他的人都瞭解:莊總為人性格豪爽,卻不乏溫和,他有著一股堅韌不拔的信念。由於不甘心平庸,決心突破自我,所以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苦苦地追尋著,默默地耕耘著。20多年來,他通過不斷努力,踏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成功地創辦了湖北亞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上世紀70年代初期,莊全典出生於荊州市公安縣東港鎮的一個農戶家庭,勤勞而又善良的父母,讓他在這個家庭中度過了一個經濟雖不富裕,但十分快樂的童年。

從小在鄉村成長,他經歷了貧寒的磨礪。中學畢業後,為減輕家庭負擔,年僅15歲的他,便懷揣137元錢,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以致多年後,每每回憶起這段往事時,仍讓他唏噓不已:“其實那時候身上只帶了107元錢,另30元還是姑媽偷偷塞給自己的。”

這些人生苦難與經歷,無不使他過早的懂得了如何用自己那稚嫩的肩膀,幫助父母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

剛踏入社會之際,不管是多髒多累的活,只要是能幫助家裡掙錢,補貼家用,他都肯幹。正是這種艱苦生活的磨練,培養了他勤勞、樸實、厚道的性格,也賜予了他聰慧的頭腦,更造就了他不畏艱辛,勇於吃苦,積極向上的堅強意志。

從鄉村來到都市,剛開始時他在沙市的綠化村等多個菜市場,從事醬菜生產、加工和銷售,但由於缺乏經驗,客戶寥寥,生意也是慘淡經營。

不久,他發現,同一個市場上有一個姓邊的中年男子,他的醬菜攤位前總是聚集著許多前來購買的市民,每天絡繹不絕。

莊全典是一個十分機靈的小夥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接觸,他慢慢了解到,別看這名中年男子其貌不揚,卻是祖祖輩輩靠經營醬菜為生的,傳到他這裡已經是第六代了。邊姓男子祖上一直生活在東北,據他介紹,自己的太爺爺曾經去過韓國,還把韓國各種泡菜的製作學了個滾瓜爛熟。回到家鄉後,又結合自家的傳統工藝,經過融合,不斷改進,終於生產出了適合家鄉人口味,又具有自家獨特風味的醬菜來。

“原來還有這麼曲折的故事啊,怪不得你們家的醬菜這麼受人歡迎呢。”莊全典暗呼一聲,心裡卻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我要是能拜他為師,把他們家的傳統醬菜技藝學到手,今後還愁沒有銷路嗎?”

“不行不行,我們家的醬菜工藝可是祖傳的,別說傳外人了,傳兒子都不傳女兒的。”莊全典還沒把話說完,那邊姓男子頭就搖得像個撥浪鼓。

莊全典是一個有心人,並不把邊姓男子的當面拒絕放在心上,從此以後,他只要一有空,就總是往邊姓男子那裡跑,幫著他清洗、晾曬、切條塊、醃製。

莊全典不惜力氣,什麼髒活、苦活、累活都幫著幹,只要邊姓男子要他幫忙的活,他從不推辭。慢慢地,那邊姓男子如何熬製配料、下料,也是當著他的面,從不迴避,而且對莊全典的疑問,總是有問必答。

這樣的平淡日子一晃就是三年,一天,那邊姓男子把莊全典拉到一個角落,悄悄地對他說道:“小兄弟啊,我也看出來了,你是一個蠻實在的小夥子。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多謝你這些年來對我的幫助,明天我就要回東北老家去繼承父親的產業了,我這裡的那些子罈罈罐罐,就全部送給你了,特別是那些老罈子裡的酵母,那可都是我的寶啊。”

“邊大哥,我捨不得你走。”說著說著,莊全典不覺流出了眼淚,這些年,他早已將他當成了自己的師傅、兄長。

其實,那邊姓男子也早將莊全典看成是自己可以信賴的異姓兄弟,這才有了將自家祖傳醃製醬菜的傳統工藝,在他面前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

師傅走後,莊全典在沙市綠化村菜場租下一個攤位,專門賣起了醬菜。得到真傳後的他,醃製出來的醬菜鮮香可口,生意也由當初的門可羅雀,漸漸好了起來,這樣堅持了幾年,總算在沙市站穩了腳跟。

此後,他不斷拓展經營範圍,開始涉足泡菜的生產銷售,並不斷髮展壯大。此時,他經營的醬菜、泡菜在荊沙乃至外地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產品一度達到供不應求的程度。於是,他又租下一個庫房,開始實行規模化經營,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他已經積累下百萬資產。這對當時人均還只有幾百千把工資收入的荊州市民來說,已經是一筆天文數字了。

靠著自己為人處事的態度,靠著對事業的執著,靠著對朋友的真誠,他一步步走了過來,初步奠定了事業的基礎。

2003年,他成立了荊州市大莊園食品有限公司,“大莊園”、“莊彪”系列食品開始銷往全國各地,而他所採取的銷售模式,靠的就是朋友、口碑、誠信。

2012年,他的企業產值已達8000萬。這時,他又為自己的未來定下一個目標:將來企業做大了,一定要靠胸懷,大度,要不停地學習,修煉和提升自己;要靠安全、環保、健康、美味的食品,才能贏得未來。

經過20多年的打拼,莊全典也由當初一名名不見經傳的醬菜小販,成長為擁有上億資產的企業家。期間,他著實走過了一條常人不能忍受的艱辛道路。


「抗疫•同心風采」“莊彪”:大“疫”面前顯大義

莊全典與他的亞惠農科。

真情善舉,企業做大後積極回報社會

成功沒有止境。下一步,他將繼續潛心經營好企業,力爭使“大莊園”、“莊彪”成為中國食品行業的馳名商標,以此作為打造百年老店的基礎,在人生舞臺上實現更大的夢想。

2015年,他在荊州市沙市經濟開發區投資8000萬元,建成一座佔地60畝的花園式現代化食品加工企業,即湖北亞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業園內主要從事蔬菜、水產品深加工,休閒食品加工。這家新型農產品科技公司,集農產品的種植、水產品養殖和深加工一條龍,全方位服務農戶,傾力打造荊州食品行業一張亮麗的名片。

人生每一次大大小小的選擇,往往都是一個人的事業前途,以及實現個人價值的轉折點。有人說,商人的唯一天性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然而,視“誠信”為生命的莊全典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利潤最大化是商人的追求,卻不是唯一的追求。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口碑、誠信”的經營理念,始終把為客戶創造價值,把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作為公司長遠利益的保證。

剛計劃建設亞惠食品工業園時,他猶豫和彷徨過,企業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已經是他當初在菜市場做醬菜小販時連做夢都不敢想的。

是進,是退?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臨著重大選擇。就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他偶然從一本書中找到了正確的答案:“成功與失敗僅一牆之隔,任何代價都不會白白付出,只要選對了適合自己的路,不顧一切地走下去,就一定會成功。”

莊全典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企業做大了,做強了,應該積極回報社會。他曾不止一次地真誠談到:“其實,我今天所取得的一點點成就,全都離不開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關心。只有捱過嚴寒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溫暖,只有打過赤腳的人才知道穿上鞋子的舒適。所以,作為一名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作為在改革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家,我理應回報我的父老鄉親,回報給予我發展空間的社會。”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抗疫•同心風采」“莊彪”:大“疫”面前顯大義

莊全典捐贈物資。

熱心公益,永葆一份樸素的平民情結

大“疫”面前顯大義,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天天增長的確診人數和防疫前線的“戰況”,不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令莊全典徹夜輾轉難眠。

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莊全典先天就帶著一份樸素的親民情結,跳動著一顆善良與真誠的赤子之心。

其實,莊總的這份樸素情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創業成功後,他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人生追求也得到了昇華,他也把自己的事業與社會公益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不管是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在暫時困難時期,對於公益事業,他總是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並盡其所能,傾囊相助。

洪災無情,亞惠有愛。2016年,自7月1日以來,持續的陰沉天氣,使監利縣境內普降暴雨,內澇形勢十分嚴峻。監利縣部分鄉鎮及村莊,連遭暴雨侵襲,已形成嚴重的內澇,一些鄉鎮的村莊大部分農田被淹,有的村莊,稻田絕收已成定局。

監利是荊州市下轄的一個縣市,2015年6月的“東船翻沉”事件中,曾以小城大愛之舉,感動全國,受到社會各界的讚譽。今天,曾經播撒無數愛心的小城群眾,也受到了大自然帶來的天災,當即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紛紛組織人員前往救災慰問;抗洪救災官兵更是深入災區,參加抗洪搶險。

一接到民建荊州市委會發出的趕赴監利慰問抗洪救災官兵的倡議,身為民建會員的莊全典第一個響應,立即聞訊而動,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他就組織了價值10萬多元的袋裝速食品、醬菜、皮蛋、鹽蛋等,總計重達6噸的食品物資。

當天下午兩點整,滿載著滿滿愛心的一車物資,從荊州出發,行程100多公里,奔馳兩個多小時來到監利,受到監利黨政部門的熱烈歡迎,對愛心企業家的義舉表示感謝。

“這次我們帶來的物資,全部是荊州民建會員企業自己生產的。”莊全典表示,希望以自己的愛心行動,能帶動更多的人來關注關心災區群眾。

在民建荊州市委,專職副主委向光明曾不止一次地提到:莊全典在每一次的愛心義舉中,從來沒有一絲一毫的功利思想,是那麼的純粹。

誠然,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莊全典在創業成功後,不忘回饋社會,最難能可貴的是還持續不斷。我們不妨從下面的一件件事實中,對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2013年5月,他與民建荊州市委沙市區總支一起,慰問荊州市第二社會福利院的殘疾人,並捐助價值2萬元的醬菜、大米、食用油;

2014年6月,他與民建荊州市委沙市區總支一起,前往沙市區岑河西湖小學,開展長期援助學生心理諮詢,並捐款2萬元;

2015年,他與民建荊州市委沙市區總支一起,來到松滋卸甲坪鄉明德小學,開展長期援助學生心理諮詢,並捐款2萬元;

2016年6月,他與民建荊州市委、荊州市調味品協會一起,來到監利慰問抗洪搶險官兵,並捐贈價值10多萬元的物資;

2016年7月,他與民建荊州市委沙市區總支一起,來到長湖慰問抗洪搶險官兵,並捐贈價值8萬多元的物資;

2016年8月,他與沙市區藥監局一起,慰問沙市城管局開展“五城同創”的一線工作人員,並捐贈價值2萬多元的純水、麵條、毛巾、肥皂、降暑藥品。

2017年……

2018年……

2019年1月20日,在春節來臨之際,帶著對弱勢群體的深深牽掛和美好祝福,莊全典再次來到荊州市第二社會福利院,向生活在這裡的殘障人士送去了大米、食用油、醬菜等生活物資,價值達3萬餘元,表達了一份濃濃的關愛之情。讓生活在這裡的院民們也深深地體味到了來自愛心企業和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朋友之間小聚歡歌時,莊全典最愛唱的一首歌就是:《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其實,這就是他的心聲,也是他的真實寫照。

“彪哥”莊全典,也用他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和書寫了一個民建會員的責任與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