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統一了三國,劉備會把天下交給漢獻帝劉協嗎?

哼哼哈嘿l


朱元璋統一前是打的小明王頭銜做事情,統一後間接的殺了小明王,一個道理,政治作業


漠海洛


首先縱觀整個《三國演義》我們都是知道,書中通篇貫穿“尊劉貶曹”的思想。把劉備劉備塑造成一個為了“匡扶漢室”皇室宗親,而曹操卻被冠以“國賊”之名。那麼在這裡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漢獻帝落在劉備手裡,尤其是劉備除去國賊曹操,統一了天下,那劉備會不會把皇位讓給漢獻帝劉協呢?

首先,劉備雖然被稱為皇叔,但劉協是東漢創始人光武帝劉秀的後代,而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一個分支後代,雖然都屬於劉邦的後代,但一個是東漢一個是西漢,而且中山靖王后代有幾百個,劉備只是這幾百個王世子中其中一個的後代。可以說跟漢獻帝劉協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實際上漢獻帝劉協也並不認為劉備是他的真正皇叔,他們的關係應該是相互利用,劉備需要一個證明自己是漢室宗親的藉口而已。雖然當時劉協只是一個傀儡皇帝,手中沒有實權,但是有誰的證明能比皇上的親口承認更重要的,同時當時的劉備手中有些軍隊,卻不被人重視,這和其他的正統漢室宗親不同,劉協需要一個在外部聚集力量的人,來聚集忠於漢室的力量。而劉備用漢室宗親的名義召集的手下的人大多都是忠於漢室的,一旦劉備推翻曹操,那麼劉協就可以輕易的收回權利,所以劉協承認劉備是自己的叔叔。

但從禪讓的角度來說,他名義上皇族的身份還不如沒有。獻帝有那麼多兒子,為什麼要禪讓給劉備?但在當時那種情形下,漢獻帝的子孫肯定都已經性命不保。若是獻帝兒子還在,劉備就沒有理由搶奪皇位,不然和他說的匡扶漢室不是背道而馳了嗎?

這一點跟劉秀不同,劉秀是正宗的景帝后人,入了皇家族譜的。所以劉備說什麼“匡扶漢室,忠君報國”之類的,只是個逐鹿天下的藉口罷了。

再者,劉備野心其實一點不比曹操小,也想要一統天下,繼承高祖、武帝的不朽功業。要登基為帝。易中天曾今從他的兩個兒子劉封、劉禪的名字上說劉備有稱帝之心。後來劉備有稱帝之心也慢慢表現出來。

在劉備落難逃到許昌時,國舅董承曾私下向劉備表示漢獻帝想除去曹操,劉備雖然咬牙切齒,滿臉悲憤,並與董承等人共立了盟誓,不過排在劉備心中第一位的還是怎樣擺脫曹操控制,建立自己的割據勢力。還有就是他在向諸葛亮請教天下大勢時,他最關心的還是如何與東吳、曹操抗衡,成為第三股勢力。而非如何營救漢獻帝劉協。如果劉備真憑自己的割據勢力,打敗了曹操,他會甘心只做一個開國功臣,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天下拱手讓給漢獻帝嗎?答案是否定的,世上真沒幾個人能真真擺脫權力的誘惑。起碼劉備不行。

雖然劉備迫於漢獻帝禪位給曹丕的壓力下稱帝,一是不想承認漢室已亡,因為若是不稱帝,就等於承認漢室已亡。另一方面估計是為了給孫權以壓力。孫權歷來自稱漢將。稱曹操為魏賊。而今劉備稱帝,又自稱是漢室的延續,所以孫權在政治上就低了一頭。但是劉備登基稱帝以後,他之前隱忍的品質就蕩然無存了。稱帝的第二天便在大殿上宣佈“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吳”以報關羽之仇,全然不把曹丕篡漢的國仇放在心上。對於這個決定,蜀國當時的大臣很多人都進行了勸諫。

時任翊軍將軍的趙雲力勸劉備分清主次矛盾。“國賊曹操,非孫權也。若先滅魏,則權自服。今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懈,非策之上也。”但劉備就是聽不進去,在眾在臣諫阻無效下的情況下,起兵七十五萬(這個是蜀漢對外兵勢最大的一次討伐戰)討伐東吳。面對劉備的一意孤行,朝中大臣很是無可奈何,就連群臣之首的諸葛亮當時也選擇了沉默。面對蜀國氣勢洶洶的攻勢,吳國這邊也有些慌亂了,當時奪取荊州時,想到了和蜀國關係可能會交惡,但是當時魏國太強,吳、蜀兩國都不可能單獨對抗,所以東吳沒有料到蜀國會興兵來攻。

面對蜀軍一路上勢如破竹攻勢,殺得吳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孫權沒法可施,不得不送還張飛人頭和範疆、張達二人,並許諾歸還荊州、並且派孫夫人來求和。但劉備並不領情,反想乘機併吞東吳。但最後用兵失策,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自己也病逝在白帝城中。

其實在劉備心中他要做的並不是“匡扶漢室,拯救天下”的漢室宗親。而是要做漢光武帝劉秀那種繼往開來的帝王。





阿狸阿


肯定是不可能讓給劉協的。當曹丕三辭三讓接受了獻帝禪讓,漢在法理上已經結束了,劉協已經是亡國之君了。

這個時候劉備在西川稱帝建國,延續了漢帝國的國祚,如果最終如諸葛亮所願還於舊都,那是什麼?再造大漢天下,於漢朝而言是和劉邦劉秀在一起相提並論的。

這時候劉協面對這個英雄皇叔還有何話說?幸虧有陛下,不然我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亂臣賊子蒼髯老賊,你枉活.....(對不起,串臺了)

真有這樣的情況,第一個跑去成向劉備投誠且立刻確認劉備合法性的就得是劉協,且哭的悽悽慘慘,祈求餘生能在祖廟謝罪度過。且這是真心實意的懇求。

而大耳賊呢?在一幫漢末臭流氓中,大耳賊算是厚道的了,劉協估計也能善終。

至於讓位?說了大耳算厚道的了,犯得著這麼打劉協的臉嗎?客氣話都不會說。真對劉協說中央已經決定了,由你來當這個大漢天子,劉協估計還以為大耳對自己有猜忌,一番磕頭保證以後,心眼小點回家還得喝瓶藥以死表明自己的決心。



生活大話家


如果劉備統一了三國,劉備會把天下交給漢獻帝劉協嗎?



如果劉備統一了三過,會不會交給漢獻帝,這個問題讓我們逐步分析一下。



第一點


劉備最初打著中山靖王之後的名聲,加入了反董聯盟,他自己也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己就是中山靖王之後,一直靠著這個名號來匡扶漢室,視為正統。為什麼拿中山靖王之後的名聲呢?


因為中山靖王子嗣太多,而且已經過了數年,根本無從知曉劉備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他這一脈根本就不是重要的一脈。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祖上是誰,為什麼堅定地打著中山靖王的旗號?就是為自己成為正統打下堅實的基礎。


就算他是中山靖王之後,有必要隨時都掛在嘴邊嗎?我是中山靖王之後。這不就是刻意想讓所有人都知道我是中山靖王之後。這背後隱藏的就是想要推翻暴政,這為其一,確實值得稱讚。這其二就是推翻之後自己作為漢室正統,也要分一杯羹,如果有機會奪得皇位,再好不過。



第二點


記得有一次諸葛亮問劉備,大概意思就是,“主公是否想要稱帝”?劉備這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物,是不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表現在臉上的,但是劉備卻有些激動,被諸葛亮看在眼裡。諸葛亮心裡也知道,其實劉備早就有稱帝之心,從勢力擴大之後劉備就像變了一個人,像一個帝王一樣去看待事情。劉備一直沒稱帝,只是時機未到,如果劉備統一了三國,想必皇位也是早晚的事情,只是用哪種手段我們就沒必要去猜測了。



第三點


劉備征戰多年,兩鬢白髮,一直在奔波,指揮戰局,勞心勞力,終於打拼下來江山。怎麼能能捨得雙手把這江山獻給漢獻帝這個多年的傀儡皇帝嗎?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很難。以劉備偽君子的性格,當然不會把江山送上,只會客氣一番,如果漢獻帝敢要,那麼命不久矣。



第四點


就算劉備把江山送給漢獻帝,漢獻帝敢要嗎?漢獻帝只是被當作傀儡,不是無用之人,如果漢獻帝是一個比較傻的人,可能早就命喪黃泉了。漢獻帝知道,自己做傀儡的時候挾天子的那個人,想要換個皇帝輕而易舉。所以漢獻帝一直都在隱忍,數年的隱忍,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如果劉備奉上江山,漢獻帝也會禪位給劉備。



總結:


綜合上述四點,劉備有很大幾率不會把自己打下來的江山交給漢獻帝,就算給漢獻帝也只是客套一下,漢獻帝想要皇位,必定要以生命為代價。


這裡是竹韻筆談


此文僅代表個人分析觀點

如果觀點不對請指正


竹韻筆談


如果劉備統一了三國,劉備會把天下交給漢獻帝劉協嗎?

看了提問,我啞然失笑,覺得題主很傻很天真!我認為:如果劉備統一了三國,他是絕對不會把天下交給漢獻帝劉協的!

1.劉備是一代梟雄,他打天下 就是為自己坐江山。

煮灑論英雄時,劉備數盡天下叱吒風雲的豪傑以為英雄,文韜武略的曹操都不認同;曹操認定,天下的英雄只有劉備和曹操自己罷了,那個時候,劉備如一隻一無所有的流浪狗,顛沛流離,喪魂失魄,寄人籬下,這樣窘迫的狀態下,劉備就受到了曹操的稱讚與欣賞,認定他不是久居人下的大人物;何況他取得了江山,有了君臨天下的基礎呢?


劉備非同一般,既與曹操齊名,我們分析曹操的所作所為後加以猜測:曹操劫持了劉協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成為他征戰四方、師出有名的政治工具,在他基本上統一北方後,沒有絲毫尊重漢獻帝的意思,把劉協當作了傀儡,還公然誅殺了獻帝的皇后;他就根本沒有把打下來的江山交給漢獻帝的意思,惹不是荀彧等漢朝舊臣的極力阻止,又有劉備與孫權的虎視眈眈,曹操早取而代之了;依此類推,同為奸詐鼻祖的劉備如果統一了三國,也不會心甘情願地把天下交給侄兒劉協的。



2.從劉備對益州同姓宗室劉璋的態度上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個顧慮道義與血緣關係的正人君子。

在權力面前,劉備是沒有多少親情可言的,我們審視下虛偽的劉備對待同姓宗室益州劉璋的態度就可以知道,為了權益,他從來沒有顧慮過道義與血緣關係,劉備之“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只是他為自己開疆拓土、收攬人心的口號罷了,如果漢獻帝在劉備手裡,劉備也會用和曹操一樣對他加以利用,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而不會從心裡對漢獻帝劉協俯首稱臣的!

你看看劉璋的下場就知道這話不是空穴來風!而且,他欺世盜名的手段應該比曹操更高明,更有欺騙性!只是畢竟作為皇叔,他處理自家事物要溫和點,但是要劉備交出自己出生入死打下來的江山,那是痴人說夢的一相情願,這個織蓆販履的傢伙根本沒有這個氣度與胸懷,更不用提忠誠度了!



3.劉備無利不起早的處世原則也決定了他不會把天下還給獻帝劉協!

同為劉備的侄兒,我們來看看劉備對劉琦的態度,荊州是劉表的,他死後,他的兒子劉琦成為荊州刺史,在這一時期,關羽成為了荊州水師的統帥,劉備自己負責江夏的防務。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的勝利而告結束以後,足智多謀的劉備就牢牢地抓住了軍權,第二年,劉琦因病一命嗚呼,劉備就順理成章地把戰略要地荊州納入了自己的囊中;作為政治人物,劉備是有戰略眼光的人,他在荊州沒有幫侄兒出真力的意思,他的目的是要人家的地盤,這是個無利不起早的偽君子。


總之,劉備是有政治野心的人,夷陵之戰後,他已意識到自己統一天下的願望難以實現了!倘若他統一了北方後,他會巧妙地取大漢政權而代之以蜀漢政權,他劉備不是省油的燈,與曹操是一路貨;為了障人眼睛,劉備不會廢帝自立,但他依舊會像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還是讓自己的兒子阿斗坐北朝南!

  


希望星晨58298869


劉備對於漢朝政權的忠心是毫無置疑的,也正是基於此,劉備的急公好義,為復興漢室江山出生入死的個人魅力,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他的身邊凝聚了很多的仁人志士。關張萬夫莫敵,臥龍鳳雛胸有錦繡,趙雲黃忠赤膽無敵。劉備統一天下,這本身是個假設的命題,歷史沒有假設。如果真的這個假設成立的話,就算劉備願意把政權交給漢獻帝劉協,劉協能接得住嗎?一個亡國之君,在國家風雨飄搖的危急關頭,劉協有過什麼作為挽狂瀾於既倒?唯唯諾諾,哭哭啼啼,就算有幾個遺老遺少支持,經歷過天下群雄蜂起兵禍摧殘的漢王朝,劉協根本沒有能力維持。更何況,漢室傾頹,十常侍之亂,董卓之亂……桓靈二帝的傳承人,民心盡失。劉備麾下文臣武將,鞠躬盡瘁,馬革裹屍,那些仁人志士們同意劉備把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那個葬送了社稷的人嗎?國家初統,百廢俱興,漢獻帝既沒有一呼天下諾的號召力,又怎麼會有治理國家的能力?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劉備也不可能把江山給劉協。




神池泉湧


從歷史上看,劉備統一的可能性極其小,畢竟他和曹操之間的實力對比,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不過既然是假設,那麼可以想想,如果是劉備統一了,而當時漢獻帝還健在的話。那不存在劉備把天下讓給漢獻帝劉協的問題,因為正牌皇帝本來就是漢獻帝。劉備難道是想當反賊嗎?那他的正當性一下子就沒了,馬上變成了天下共討之的漢賊。大耳再蠢,也不會走這條路的。

所以,劉備是不可能那麼做的。最大的可能,還是照曹丞相的藥方來抓藥。自己就來輔政,開霸府。自己的兄弟都可以和皇室聯姻。其實,像張飛這樣的富戶,本來就是和夏侯家、劉備家都是有姻親關係的。大家互相結個親,後面很多事也名正言順了。

劉備本來就是漢室宗親,自己不當皇帝,也可以為子孫想辦法。這可比曹丕搞得那個禪讓,要容易多了。


閒聊三國


你好,這是一個歷史問題,如果劉備真統一了三國,也不能還政給漢帝。這是一個權力和利益問題,一開始是打漢帝的旗號,是因為沒有資本,後期厲害了那是樣子,都是政治家的遊戲。



用戶樹下陽光


劉備,世之梟雄,打著“光復漢室”旗號,刀光劍影,先取荊州為家,後取西川,漢中。一路艱難,可想而知。確實,打江山難,但守江山更難!如果劉備統一三國,真的讓與漢獻帝劉協,劉協守得住別人幫他打下來的江山嗎?劉協這個守成之君,自己的大漢江山四分五裂,他自己是守不住的,可見他的能力不怎樣,至少實力不允許。劉備願意讓出帝位嗎?也是不同意的,從他兩個兒子的名字也可以看出來蛛絲馬跡:一個兒子名字叫劉封,另一個兒子名字叫劉禪,合起來叫封禪,劉備心裡爭當皇帝已非常強烈了。



歷史溫度7758


自然不會,無論是誰統一了三國,漢獻帝都會變成雞肋一樣的人物,殺了不是不殺也不行,其實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看似卑鄙了一些,但是無論漢獻帝落到誰的手裡,就算是仁義的劉備手裡,漢獻帝也難逃被人擺佈的命運罷了,漢獻帝的確可憐但誰叫漢室已經衰敗無力迴天了呢?

其實劉備是仁義但是這不過是劉備打天下的招牌罷了,靠著這個以及諸葛亮三分天下的計謀才勉強三分天下,劉備與關於張飛這三個草根逆襲之路走的很是坎坷,憑藉自己的力量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著實不容易,雖然蜀漢的力量一直很薄弱但是劉備真的盡力了,三國之中一直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最強,因為曹操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而如果劉備有了漢獻帝怕是也會如此吧。

漢室沒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劉備要是有了漢獻帝也會走曹操的老路但是因為仁義的名聲在也許做的會隱晦一些罷了,但是如果是劉備真的統一了三國,那麼漢獻帝的結局也許不會那麼悲催但被軟禁還是免不了的,漢獻帝無論在誰的手裡都是一樣的,都免不了被擺佈的命運,即使仁義如劉皇叔也會如此,權利遊戲都是殘酷的,哪有那麼多溫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