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村人,我該怎麼幫家鄉煥發活力?

90的人生路


幫家鄉煥發活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從自身做起:自己要努力奮鬥,把自己在外所見所聞的新鮮事,新科技介紹給鄉親們!多傳播一些關於農作物的科學種植知識,掌握關於三農方面的惠民政策都有哪些!

2,從鄉村文化做起:作為一名農村人,我們身上所具有的農村人的質樸無華,真誠待人,勤勞勇敢的優良品德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尤其是最近幾年,手機文化在農村的發展已經普遍,我們平時回家可以多教留守老人一些關於手機方面的知識,可以給當地政府建議,開設一些關於如何科學使用手機,瞭解手機簡潔功能的座談會或張貼關於手機知識文化的海報。人們可以通過手機裡的各種軟件來了解各地的文化,在這裡,我給咱們舉兩個例子:比方說微信軟件,進入村民的生活,大家平時可以通過視頻,語音通話互相聯繫,方便快捷!為留守兒童提供了幸福,通過微信就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面對面聊天!還有快手軟件:人們通過快手拍攝家鄉美麗景色,風土人情,讓更多的人瞭解自己的家鄉

,讓鄉村也出現與時代共行的生活! 讓廣場舞走進鄉村生活,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

3,從鄉村環境做起:保護環境,關愛小動物,種樹種草,保護生態平衡!不亂攀折花草樹木 ,不亂塗亂畫!

作為農村人,讓我的家鄉有活力,我應該做到以上這幾點,不知大家看法如何?


記憶中的小鄉村


21世紀,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正在步入一個新的時代——高科技時代。不僅是城市裡變了很多,農村裡也換上了新裝。

在我的記憶中,村裡的小路總是坑坑窪窪,雨過之後就會變得泥濘不堪;房屋都是矮小的平房,下雨時還會漏雨;村裡沒有幾戶人家有電子產品,生活用品都是些用板磚和木頭做成的,用起來及麻煩又易損壞,很不方便;村旁沒有大超市,只有一些小商品店;孩子們上學都沒有正規的教室,教學用品,都擠在一間小屋子裡聽“學校”裡唯一一個老師給他們上課……

今年回鄉下再去看看,眼前所有的一切都令人吃驚:原來用泥土做成的小路,現在已鋪上水泥,走上去不再是坑坑窪窪,而是平平坦坦;村裡的平房早已廢棄,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洋房,外面白色的瓷磚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家家戶戶裝上了液化氣灶、空調、液晶電視機、電腦、手機,所有的電子產品一應俱全;村民們不用再徒步走遠路了,他們有的買了電瓶車,有的騎上了摩托車,有的還開上了汽車,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快樂;田地裡也擺上了播種機、除草器,再也不用村民們辛辛苦苦駕著老牛耕地了;村旁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超市裡的商品琳琅滿目、價格實惠,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工廠裡大夥兒乾的熱火朝天,農民們再也不用擔心就業問題了;嶄新的教學樓蓋起來了,孩子們都有了自己新的教室,教室裡有電視機,有黑板,有一排排整齊的課桌,大家都有自己的書包,自己的課本,學校裡還鋪起了塑膠操場,同學們可以在上面盡情地跳啊,蹦啊,跑啊……

第二天早晨,東方泛起一片紅光,第一縷曙光照進了村裡,村民們又開始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農村新面貌,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雪糕張志震


你好,我是三農領域的創作者,關於你的問題,我有以下幾個觀點。1,我之前在外面開了個製衣廠當時房租貴,人工高,我就想著為什麼不搬回農村呢,還可以幫助自己的家鄉發展,每年也有十幾二十萬流入我們家鄉,我感覺挺好的,現在我就在家鄉開了製衣廠,還可以。2,個人建議在外面開廠的可以搬回來,也能帶動家鄉的經濟發展。3,如果發現什麼好的項目可以回家鄉讓大家一起共同發展,家鄉農田那麼多,可以考慮考慮用農田能幹什麼,能不能做點生意帶動家鄉的經濟。以上就是我的觀點,謝謝。





農村稻花香


很好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我就是一個地道的農村人,也一直在農村生活,對農村有些深厚的情感,現在的農村不是像電視上的,那麼落後,也不是所有的農村都是像電視上演的,那種特現代化的農村,因為地方不同吧,起碼我們這不是特別好。

關於我們農村人怎麼幫家鄉煥發活力,我覺得首先自己要了解農村,熱愛農村,如果你不愛農村,也只想著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那就不會想農村做貢獻了,只有愛農村才能瞭解農村,從而去改變他,讓他變得更好,如果你在外邊發展的很好,手裡又有資源,想回饋農村或者想在農村發展,那就更好了,

想要農村變得有活力,我覺得首先要他變的富裕起來,那他才有改變的機會,比如整合一下農村特有的資源,農村的土地家家都有但是回報率不高,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面積小、種植單一,創造的價值自然也小,如果把土地整合起來,統一管理,科學種植,也可以採用商業化種植,比如搞特色採摘,特色旅遊,即給農民創造了就業機會,還為他們創造了土地價值。

也可幫農村人,找一些稀有和適合當地種植的,種植產量高的,創造價值高的品種,比如說藥材,我們這就有種植艾草的,政府也鼓勵我們種植,然後政府部門統一收購,也富裕了一批人,還有搞養殖業的,隔壁村有養牛的,發現的也還不錯,一頭牛也能創造五千塊錢的價值。

還可以靠特殊種植,來吸引旅遊業,我們這有種植火龍果採摘園的,帶動了當地村民致富,也帶動一部分人就業,也間接的帶動了周邊村莊。也讓我們的土地發揮了他最大的價值。

我就是我瞭解到的農村,瞭解到的我們農村人的想法,我也在為農村的振興,農村的發展在思考,努力,我相信只要我們想著農村,想讓他變得更好,我們這一代人肯定會讓他實現的。這也是對你的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a農村小超哥


農村村創業還是要設身處地的考慮自身的情況,整合自身資源,有的放矢的從事農業產業項目創業。

我現在東北遼寧省從事農產品創業,結合我自己創業5年經驗,談談我對農村創業項目選擇的幾點建議:

一、養殖業產業項目創業

養殖業有養牛、羊、豬、雞、蜜蜂等,特別是豬今年的豬肉價格是歷史上的新高。如果技術上比較成熟,或者有足夠的養殖經驗,可以從事養殖方面的創業。我這裡有一句諺語,叫做家財萬貫,帶毛喘氣的不算。雖然有一定的侷限性,但客觀也說明了養殖業的風險。如今隨著養殖防疫技術的提升,養殖變得越來越可控。養殖項目的創業,起步投資並不大,積少成多,慢慢發展,養殖前景還是比較看不錯的。

山林散養的溜達雞

二、種植業產業項目創業

種植項目有種植玉米、大豆、花生、水稻、高粱、中藥材、榛子、果樹等,雖然這些作物對土壤、山地、氣候等條件的要求較高,但經過這麼些年的努力創新,種植機械化產業化的加入,使大規模種植蔚然成風,效益明顯。隨著農村的可利用整合的土地越來越多,整合土地、山地資源,成立合作社等經濟組織創業,前景還是比較看好的。

集中連片土地整合後完成地膜覆蓋

三、設施農業

反季暖棚種植草莓、無土栽培小柿子、仿野生種植山野菜等,以草莓為例在春節前上市,一直可以銷售到來年五一,有成熟的銷售渠道,種植技術好好學習都會學會,市場前景廣闊。種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只要肯吃苦,肯出力,學習好技術,控制好溫度,項目還是有很多盈利的。

反季暖棚裡種植的草莓,蜜蜂授粉。

香菇冷棚種植,在五一前後開始出蘑菇,一直出菇到十一月份,天氣到冷才不出。利用本地的木材資源,對技術的要求不是太高,正常農民就可以經營。採收後直接送到周邊冷庫,然後由冷鏈物流運送到批發市場,多為出口,市場前景廣闊。

香菇種植大棚

四、智慧農業

國家鼓勵發展智慧農業,並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支持。智慧農業我理解就是智能化發展農業,解放人工。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國家有相關的補貼政策。

智慧農業,大蔥種苗繁育基地

五、餐飲聯盟

養殖與餐飲結合。打通產供銷全渠道,保障品控和銷售。打造加盟模式,快速的推向市場。

六、訂單農業經驗

讓老百姓貧困戶去養殖,種植。自己經營,帶動群眾和貧困戶致富,企業負責供應種苗,技術支持、質量控制管理和回收。真正的讓貧困群眾受益。

產業扶貧聯繫卡

總之,無論從事那方面農業產業的項目,都要做好調研,最主要還是要有再學習的能力。人生總會遇到難題,遇到沒做過的工作,遇到沒見過的世面,要有勇往直前的闖勁,要有不服輸不放棄的精神。

什麼叫創業,就是要創造事業,很多事沒有前路可尋,總結經驗,雖然前路無知己,總會做到無人不識君。

創業如在沙漠裡尋找綠洲。


隨玉而安2020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城市待過,不能說見識多廣,但也眼界彼寬。樓主提問如何助家鄉活力。使我不禁想像"清明上河圖"情景,乾淨整潔樓房錯落有致,小橋流水環繞村莊,村中樹木開滿五豔六色花朵,吱吱喳喳鳥兒在樹枝上飛來飛去,街面上做小買賣,買東西的,人來人往,打招呼的,叫賣聲的,小孩嘻笑打鬧。無不是一片繁榮景象。

如今家鄉除了過年,遊子歸來,有點生機,爾後又恢復往日清靜,現在農村除了街面上幾個老人打團團外,大多院內落草,大門落鎖,荒草滿長,冷冷清清一副淒涼景象,國家經過多年對農村環境治理工作,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復地變化,路燈亮了,牆白了,醒目標語上牆了,廣場設施配套了,可人少了,沒有人氣還是冷清。

那麼如何注入家鄉活力。首先是人的精神面貌,引導村民通過學習培訓,提高素質,參與集體事業,糾紛少了熱心多了,鄰里鄰居互動多了,村民和諧相處,就有了人氣活力。再就是通過互聯網使農村掌握知識,一機在手,生意全有,結合農對實際情況,具備經濟頭腦,引進,開發線上線下全方位跟蹤,搞活經濟收入,互通有無,網上營銷。隨著黨和政府對農村加大投資力度,我相信會吸引大批遊子迴歸,人人有事做,戶戶有錢賺,到那時新農村己不是"清明上河圖"而是當代新農村風景圖"那時家鄉是座落在緣茵茵田野上一道道靚麗風景線。


隨心遠航198784522


你好作為農村人,我會詳細介紹自己家鄉。山還是那座山,但溪水的水清澈見底水裡游來游去的魚和小蝦。多麼歡快哪麼自由。

農村裡的空氣,是大自然最好饋贈清新自然。田野裡種著,農作物各個生機勃勃。到處都是洋溢著和諧美麗的家園。

為此希望鄉政府和村裡,共同努力發展新農村。讓家鄉的風土人情,傳到社會的各個角落。能讓遠方來的客人,對農村建設讚歎不已。

加油中國,加油農村。









淘氣小洋蔥


我也是一個農村人,在農村就是一個東西,能養育了多少的農民,那就是種地,我們平常的種地呢,就是種些小麥,玉米,大豆,芝麻等經濟作物,這些經濟作物的收成也是很好的,但是價格太低,賺不了多少錢,我們可以發展些其他的東西,像水果之類的西瓜,甜瓜,葡萄,各種蔬菜要成大面積的承包種植,然後找到銷路,自己發展的好了,可以代理農村的村民一起致富,感謝觀看我的評論,謝謝






永遠記錄生活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村的發展幾乎是停滯的,青壯勞力大量外流,只剩下老弱病殘,有些村莊選擇村幹部的時候都很難選出年輕人或者中年人!而農村佔據了我們國家的大部分國土,如果農村不發展起來,對我們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發展不平衡!“扶貧攻堅、鄉村振興”,是我們現實農村工作的主題,是國家的大政方針!

那麼針對我們走出農村的人來說,怎樣去幫助我們的鄉村煥發活力呢?

鄉村振興包括五個方面,即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我們作為農村人,走了出去,還想幫助自己的家鄉煥發活力,那麼就要從這五個方面著手!這五個方面齊頭並進,才能實現鄉村振興!但是我們自身可能在某個方面具有優勢,所以,想幫助自己的鄉村煥發活力,就要找準自身優勢,從這五個方面中選其一進行深耕細作,把這個方面做成強勢,以這個強勢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

假如在產業發展方面具備優勢,可以為鄉村引進項目,並持續經營好,成為鄉村的盈利項目,這樣可以解決農村的就業問題,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將企業做大做強,可以有力的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一個企業的發達,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形成產業鏈。

產業振興了,在人才的引進、文化的建設、生態的保護和組織的建設方面就可以進行有力的促進,整個鄉村就發展起來了,就可以實現鄉村的振興。

同理,在人才、生態、文化和組織方面具有優勢,那就在這幾個方面發力,先做好某一項,讓這一項帶動其他項的發展,整個鄉村就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不忘初心08


很高興回答“作為農村人,我該怎麼幫家鄉煥發活力”?

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多數農村出來的青年都有這個理想,但是要想靠自己的能力帶動農村老家的發展,談何容易啊?

當然自媒體三農領域確實有大咖通過自己的努力、平臺的扶持、政府的支持下,確實改善了家鄉的現狀,帶動村民致富。但是在他們成功的背後有多少心酸的奮鬥史?剛開始自己做自媒體肯定是不受家人、父老鄉親歡迎與理解的。在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與摸索達到小有名氣的時候,平臺也會加大曝光度,當地政府也會具體的支持你。

3分天註定、7分靠打拼。早期的自媒體作者們肯定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沒有前輩成功案例的前提下,他們果斷放棄外面固定的收入,回到農村從零開始。成果絕非偶然,需要的是不斷堅持,堅持下來的基本都成功了。我們現在有了前面很多成功的案例,在下定決心之前,首先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老家農村有什麼特產?可以發展什麼品種?怎樣去做的規劃,這些都得提前做好。

當然回到農村創業,也許會得到平臺、政府、鄉親們的幫助與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