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抗疫故事1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2020年1月,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該充滿歡慶氛圍的新年變得危險和緊張。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一級警報拉響,眾多醫護人員奔赴一線。


其中就包括心血管內科90後護士張偉萍,她用自己的堅守挑起社會的脊樑!


“沒有遺憾是假的,畢竟加上今年,已經四個春節沒有回家陪伴爺爺奶奶了。”正在發熱門診隔離區為患者測量生命體徵的偉萍笑著說。


因為工作原因,她之前已經三年春節沒有和家人團聚了,今年早早請好了假,也買好票,準備出發的當天接到醫院調配醫護人員支援發熱門診的緊急召集令,她毅然退掉了機票,再三請纓。


“就是可惜爺爺專門做了一桌我愛吃的菜”,小姑娘說著眼眶有些發紅,“不過沒關係,等疫情結束我再好好陪伴他們。這種時候我們留在醫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在發熱門診的工作主要是排查普通發熱患者和疑似新冠患者,並且將疑似患者收入隔離病房護理。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不到4小時就悶出一身汗,經常下班衣服是溼的,臉上也被口罩勒出印子。


但是小偉萍是穩重的樂觀派,她相信上班按要求做好防護,就不怕有問題。發熱門診患者常處在焦慮、害怕的狀態,她就和患者聊天,安撫患者情緒。


偉萍業餘喜歡畫畫,在她看來畫畫可以讓人享受安靜的時光。所以支援發熱門診的一個月裡,她利於下班時間,畫出一幅又一幅就診宣傳畫和以抗疫照片為原型的工作照,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記錄下她們的工作場景。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偉萍在發熱門診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偉萍手繪工作照為原型的人物漫畫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貼心的她為大家手繪了疫情期間就診及防護須知


她的畫作很快在互聯網上傳開了,大家紛紛為她樹起了大拇指,白衣戰友們守望相助,相互助威成為了疫情防控中的一道亮麗的彩虹,溫暖並鼓舞著每一個總院人的心。


偉萍覺得在發熱門診支援的期間自己不僅收穫了勇氣,更懂得責任與擔當。“其實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也有害怕的瞬間,但責任和使命讓我們勇往直前!這種特殊的記錄方式告訴自己,自己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每天我都可以很勇敢!不過還是盼著疫情趕緊過去,大家都能摘下口罩,輕鬆大笑。”


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愛去對待它——鍾南山。寒冷的冬天裡疫情沒有溫度,但是我們用熱情和勇敢溫暖了患者。願所有的病痛都會被溫暖的春天治癒!


通訊員/高利 審核 /付菊芳


抗疫故事2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深圳大學總醫院是深圳市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第二梯隊,面對如此嚴峻的病情發展,我們護理團隊必須要扛起護理這半片天。大家隨時待命支援重點科室如發熱門診與重症監護室。


潘惠玲: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潘惠玲護士是最早一批被調派去發熱門診的同事。這位90後小公主,在家人眼裡是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女孩。即將頂上抗疫一線時,她也曾糾結自己有沒有這樣的勇氣和能力。


但是,她沒有退縮,下夜班後緊鑼密鼓地參加了培訓,拖著24小時連軸轉後有些發虛的身體給爸爸媽媽打了電話,那一刻,還是鼻頭髮酸。


因為駐紮一線,害怕傳染給家人,惠玲一個人住在出租房裡,與家人視頻都說一切都很好。家裡的小弟弟在視頻裡,握起小而堅定地拳頭說:“惠玲,加油努力,不要放棄。” 讓她感動落淚,家人的鼓勵與支持給了她完成任務的信心。


發熱門診有不少疑似病患,在等待結果時往往焦慮不安,每個人眼中都有著藏不住的擔憂。怕愈後不佳,怕家人被感染,怕被隔離後家裡的老人、小孩無人照看。面對這些患者,惠玲不僅要完成分診排查工作,還要為那些焦慮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為他們打氣加油,就像自己家人給予的鼓勵一樣。因此,在患者離開時,她都會收到他們誠摯的感謝!


為避免一線護理人員長期工作身心疲憊,我院護理部實行了抗疫一線輪崗制度。結束了第一階段發熱門診的支援工作,惠玲需在家隔離14天。在14天的隔離期即將結束時,宋護士長接到了護理部的電話,詢問惠玲能否支援隔離病區。


惠玲聽到消息,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並保證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圓滿完成任務。


惠玲說,她一直想入黨,在發熱門診的日日夜夜,共產黨員在工作中的擔當讓她格外動容。


共產黨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難而上,深深地感動了她。


結束了第一階段支援後,她懷著無比憧憬的心情鄭重向關節創傷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這份來自戰“疫”一線的入黨申請書,表達了一名“最美逆行者”積極主動向黨組織靠攏、決心在戰“疫”中經受考驗的願望。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李德香:穿上防護服的世界是安靜的


對於李德香護士主動要求去隔離病房支援這件事,大家並不感到意外,這位工作了七八年的護士小姐姐就是大家眼中南丁格爾的代言人,對臨床工作的熱愛,讓她時時刻刻對工作充滿激情,也憑著紮實的專業能力與技術贏得患者與同事的尊重與信賴。


隔離病房潛藏著隨時可能確診的患者,這裡就像是一個到處埋雷的戰區。而李德香沒有絲毫的猶豫,積極主動要求支援,義無反顧地投身抗疫工作中。


隔離病房的護理工作內容跟平常並無太多不同,不過為了保護好自己和每一位患者,在任何操作前都需要認真做好消毒隔離及防護措施。


平常普通的操作,在穿著兩層工作服外加一層防護服、戴著密閉性良好(令人呼吸困難)的N95口罩、動不動就起霧的眼罩和麵屏、還有雙層手套的情況下,難度係數明顯提升,要克服給大、小患者打針輸液經常看不清楚血管及戴雙層手套的不便,很多時候需要憑經驗和手感來完成。


很多剛被隔離的患者會表現焦慮不安,李德香認為隔離病房隔離的是病毒,不是人心,她和同事們會盡量安撫每位患者的情緒,提供所需的幫助。


在陪同一位患者去做CT檢查時,患者問她不害怕嗎?她說做到科學防護就不怕病毒了。


李德香說,當患者出院揮手告別,對我們說照顧好自己的時候,就是最大的獎勵了。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防疫抗疫義不容辭 黨員先鋒牢記初心


“我是一名護士,我更是一名黨員。疫情當前,我理應去一線,去患者需要我的地方…”這是劉潔霞護士堅定的信念。作為一名黨員,沒有輪上第一梯隊上一線,她有些許失落,這源於埋在心中深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月20號,劉潔霞終於等來了護士長的電話, 詢問她能否參加隔離病房的支援?她幾乎是脫口而出地回答:“去,一定去”。掛完電話,心裡很舒坦,終究對得起這穿了七年的護士服了。


適應了隔離病房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流程,劉潔霞開始了穿脫防護服的日子,為了省一套防護服,不願意多喝水;憋氣、呼吸不暢快,耳廓及鼻樑疼痛,行走也變得困難,慢慢習慣了臉上一道道護目鏡與口罩的壓痕。


在厚重的防護下,與病患的溝通變得艱難,戴著多層手套的手,和經常起霧的防護鏡,讓日常的操作不那麼得心應手。


但是,患者的理解,日常積累的經驗和日復一日的努力,都慢慢將這些困難克服。這是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行動,也是千千萬萬黨員的縮影,防疫抗疫義不容辭,黨員的初心使命牢記在心,相信勝利不久將會到來。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堅守崗位 譜寫青春無悔的戰歌


我們是平凡的二線科室,我們也在用心堅守,隨時待命。


關節創傷科還有技能高手黎瓊、兩娃媽黎靜、業務骨幹鄒玲、乖乖女鄭瓊君,還有向榮、楊林、趙文秀......,小姐姐們都積極報名要求到最需要的地方,也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崗位。隊友衝鋒在前,我們保駕護航。


宋向陽護士長對每一位去支援的護士都會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要求每一位護士都能安然返回科室,而她也堅守自己科室的崗位,落實科室每一個防護措施,排查隱患,隨時待命,接受更重要的任務。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疫情還沒有結束,在春天到來之前,我們會一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譜寫青春無悔的戰歌。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素材提供/潘惠玲、李德香、劉潔霞等護士

全文指導/郭祖琦老師、宋向陽護士長


抗疫故事3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厚重的防護服下,是厚重的責任和擔當。忙碌了一上午,護目鏡早已佈滿了密密的汗珠,它們凝結在一起,在護目鏡的最低處匯聚成兩汪水窪,而此時,防護服裡面的衣衫已不知溼了多少回,幹了多少回。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在工作中,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需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不馬虎草率, 不抱僥倖心理。七步洗手法——這個在外人眼裡看似簡單而枯燥的動作,是醫務人員保障患者和自身安全的法寶,為此我們總是嚴格執行、不厭其煩。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我不怕萬千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當病魔向無辜的人們投下黑暗的陰影,白衣天使用愛和真情喚起生命的陽光、守護在病人身旁,為他們趕走恐懼和無望。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窗外細雨紛飛,天色迷濛,佈滿霧氣的眼鏡看不清紙上的字,但是有光的地方就能看見希望。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嚮明淨的玻璃借一米希望之光。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疫情面前,每個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必須嚴陣以待。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眺望——目光所及之處,是家的方向。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屋內窗外,是同樣的期待。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趕在太陽昇起之前,又開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一個人也要像一支隊伍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做 堅 守 的 一 份 子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出院的喜悅——開心著你的開心,感動著你的感動。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出鏡醫護 | 陳文燕 溫強 李德香 馮糈嬌 谷呂敏

攝影 文案 製圖 | all by 脊柱骨病科護士 馮糈嬌


小姐姐仍然奮戰在隔離病房第一線

她說等疫情結束了

想逛公園,想看櫻花

想去爬山,帶著相機



抗疫故事4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就在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2020年1月24日除夕之夜,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普外科護士長黃莉莉作為首批上海援鄂醫療隊成員之一,到達武漢市東西湖區金銀潭醫院北三樓重症監護病房參加臨床護理工作。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黃莉莉,一名在護理崗位上工作了14年,有著12年的監護室工作經歷的護士,看著新聞裡每天報道的冠狀病毒肆虐的消息,1月23日,在遞交給院裡的申請書中寫道:“作為一名白衣天使,應該盡一份綿薄之力。……用自己有限的力量,不計報酬、不畏生死,隨叫隨到。”


1月24日,年夜飯吃到一半,申請被批准,而此次她愛人也正在千里之外的天津北疆電廠參與發電機搶修工作,匆匆與父母、幼女告別,背起行囊,踏上了馳援武漢的征程。


1月25日凌晨1點25分醫療隊抵達武漢。第二天就進入上崗前專業的防護培訓。很快,黃莉莉在群裡的排班表中班那一列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摘自莉莉手記」


到達金銀潭醫院北三樓重症病房,一層一層按照指導老師的要求武裝好自己!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重症護理記錄單,一屋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孤立無援?隊友們心照不宣的給了對方一個贊,立馬投入到了工作當中!重症護理工作也比我們想象中繁重得多,患者隨時會發生病情變化。


今天中班有個當地的老師留下來給我們做指導工作,她也是來支援的,原本是當地某醫院婦產科的,聊到後面她問我們,怎麼會願意來這裡?停頓了幾秒,原來大家想的都是一樣的,我們做護士的,心裡都住著一個白衣天使!


第一次見到陳阿姨是在大年初四的晚上,當時她戴著無創面罩接著呼吸機,由於無創面罩擠壓臉部帶來的不適讓她遲遲不肯睡去,我一邊耐心地為她調整面罩位置,一邊安慰她不要有太重的心理包袱,好的睡眠才能有強大的免疫力打敗病毒,我們一起加油,早日與家人團聚!


年紀稍大一點的奇爺爺今天一直在揉搓自己的肚子,我詢問爺爺有沒有哪裡不舒服?戴著無創呼吸機面罩的他支支吾吾不好意思說,我馬上翻看奇爺爺這幾天的護理記錄單,果然有兩天沒有通便了……很快,我幫奇爺爺重新換上了乾淨的紙尿褲,正準備直個腰緩一緩的時候,看到奇爺爺給我豎起了大拇指!雖然他不太方便說話,但是我能從他的眼神中感應到他對我們的信任!


坐在醫院到賓館的班車上,沿路絢爛的燈光依舊是那樣的美麗,她是這座城對迴歸繁華的期盼與等待。夜再黑也有星空的陪伴,路再長也有可及的終點。


疫情,擋不住春天的美麗;病毒,一定會被我們消滅!勝利一定屬於我們,就在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就在編輯這篇日記的時候,莉莉發來消息,文章開頭的陳阿姨已經成功脫機,改鼻導管吸氧!那就意味著離她好轉出院的日子不遠了!


作者黃莉莉,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普外科護士長,隨同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除夕夜出發馳援武漢,截止出稿她仍奮戰在武漢市東西湖區金銀潭醫院重症病房。



抗疫故事5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回想起來,這段時間總是有那麼一些小小的細節,感動和溫暖著我。每當回憶起來,心中總是一陣感慨。我想,這也許就是這次特殊經歷所賦予我的溫暖與記憶吧。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紅包


紅包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寓意著祝福與希望。成年後的我,鮮有機會再收到父母的紅包。這次隨隊援鄂,走的匆忙,臨行前與父母做了短暫告別,母親依舊嘮叨,父親依舊沉默。臨出門時,父親說:“明早,我去送你。”我雖然故作鎮定,但還是難掩心中的激動。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起了這些年,爸爸騎著他心愛的“小電驢”載著我穿大街、過小巷往返於家和醫院之間的情景。一晃兒,八九年過去了,“小電驢”都老了,唯有這份愛還是那樣持久。


清晨的街道,只有昏暗的燈光相伴,父親還是那樣沉默,就站在那裡靜靜地看著我。我不敢與他對視,沒有言語交流。雖然他不善於表達,但我知道父親的愛依然是那樣的深沉。


出發前,父親塞給我一個紅包。“芳芳,這點錢帶在路上用吧。”一路上,我捧著這個被父親捂的暖暖的紅包,淚如雨下。


痕跡


經歷過17年前的SARS,作為醫務工作者,我知道這次病毒的厲害。防護裝置成了我們最後一道安全屏障。這在前期的培訓工作中也是被多次提到及強調的問題。在正式進入工作場所前,大家也進行了多次、反覆的穿脫訓練,以確保萬無一失。


短時間的穿戴,並沒有任何的不適。但穿著它開展工作,才讓我們真正領教了它的“厲害”。嚴密的密封性、強烈的壓迫感,在最初的半個小時就已經顯現。整個人彷彿置身於一個大密封罐中,想要順暢的呼吸變得困難重重。


忍受著強烈的不適感,堅持到工作結束。當脫下防護裝備的那一刻,感覺卸下了“千斤重擔”。一層層、一件件脫去身上的“鎧甲”,才發現臉上早已被護目鏡、面罩壓的沒有了血色,手上、身上的皮膚早已被汗水浸的發白。有些地方甚至被磨破了皮。後背大片的汗漬,彷彿正勾勒著一幅“宏偉的藍圖”。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大家相互對視,發出陣陣苦笑。拿對方的狼狽樣打趣,成了我們苦中作樂的唯一方式。我想,這痕跡,記錄著我們的努力,記錄著大家的付出,也記錄著這段不平凡的歲月。


“怪獸”媽媽


小女兒今天2歲半了,只要我休息在家,天天黏著不撒手。業已習慣了我的倒班生活,對於我這次的離開,她似乎並不懂意味著什麼。臨行前的夜晚,她還是像往常一樣枕著我的手臂甜甜睡去。


再次見到她時,我已身在疫區。透過小小的手機屏幕,她像往常一樣的撒著嬌,不停地追問“媽媽,你什麼時候下班?”我發了幾張工作照片給她,想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她,媽媽到底在幹什麼。


似乎,她很難將全副武裝的“怪人”和媽媽畫上等號。也許,在她的世界裡,媽媽永遠都應該是一個樣子。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解釋的工作花了好幾天,收效甚微。偶然間,她看到電視上播放著武漢疫情的新聞,便對著新聞中的醫務工作者,興奮地喊“媽媽、媽媽……”哥哥對於妹妹的“無知”不屑一顧,可他哪裡懂得那是妹妹對我的思念。


作者: 陳芳,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陽泉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中共黨員,曾先後獲得“五好護士”、“提燈天使”等省市榮譽稱號。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抗疫故事1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2020年1月,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該充滿歡慶氛圍的新年變得危險和緊張。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一級警報拉響,眾多醫護人員奔赴一線。


其中就包括心血管內科90後護士張偉萍,她用自己的堅守挑起社會的脊樑!


“沒有遺憾是假的,畢竟加上今年,已經四個春節沒有回家陪伴爺爺奶奶了。”正在發熱門診隔離區為患者測量生命體徵的偉萍笑著說。


因為工作原因,她之前已經三年春節沒有和家人團聚了,今年早早請好了假,也買好票,準備出發的當天接到醫院調配醫護人員支援發熱門診的緊急召集令,她毅然退掉了機票,再三請纓。


“就是可惜爺爺專門做了一桌我愛吃的菜”,小姑娘說著眼眶有些發紅,“不過沒關係,等疫情結束我再好好陪伴他們。這種時候我們留在醫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在發熱門診的工作主要是排查普通發熱患者和疑似新冠患者,並且將疑似患者收入隔離病房護理。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不到4小時就悶出一身汗,經常下班衣服是溼的,臉上也被口罩勒出印子。


但是小偉萍是穩重的樂觀派,她相信上班按要求做好防護,就不怕有問題。發熱門診患者常處在焦慮、害怕的狀態,她就和患者聊天,安撫患者情緒。


偉萍業餘喜歡畫畫,在她看來畫畫可以讓人享受安靜的時光。所以支援發熱門診的一個月裡,她利於下班時間,畫出一幅又一幅就診宣傳畫和以抗疫照片為原型的工作照,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記錄下她們的工作場景。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偉萍在發熱門診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偉萍手繪工作照為原型的人物漫畫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貼心的她為大家手繪了疫情期間就診及防護須知


她的畫作很快在互聯網上傳開了,大家紛紛為她樹起了大拇指,白衣戰友們守望相助,相互助威成為了疫情防控中的一道亮麗的彩虹,溫暖並鼓舞著每一個總院人的心。


偉萍覺得在發熱門診支援的期間自己不僅收穫了勇氣,更懂得責任與擔當。“其實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也有害怕的瞬間,但責任和使命讓我們勇往直前!這種特殊的記錄方式告訴自己,自己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每天我都可以很勇敢!不過還是盼著疫情趕緊過去,大家都能摘下口罩,輕鬆大笑。”


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愛去對待它——鍾南山。寒冷的冬天裡疫情沒有溫度,但是我們用熱情和勇敢溫暖了患者。願所有的病痛都會被溫暖的春天治癒!


通訊員/高利 審核 /付菊芳


抗疫故事2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深圳大學總醫院是深圳市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第二梯隊,面對如此嚴峻的病情發展,我們護理團隊必須要扛起護理這半片天。大家隨時待命支援重點科室如發熱門診與重症監護室。


潘惠玲: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潘惠玲護士是最早一批被調派去發熱門診的同事。這位90後小公主,在家人眼裡是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女孩。即將頂上抗疫一線時,她也曾糾結自己有沒有這樣的勇氣和能力。


但是,她沒有退縮,下夜班後緊鑼密鼓地參加了培訓,拖著24小時連軸轉後有些發虛的身體給爸爸媽媽打了電話,那一刻,還是鼻頭髮酸。


因為駐紮一線,害怕傳染給家人,惠玲一個人住在出租房裡,與家人視頻都說一切都很好。家裡的小弟弟在視頻裡,握起小而堅定地拳頭說:“惠玲,加油努力,不要放棄。” 讓她感動落淚,家人的鼓勵與支持給了她完成任務的信心。


發熱門診有不少疑似病患,在等待結果時往往焦慮不安,每個人眼中都有著藏不住的擔憂。怕愈後不佳,怕家人被感染,怕被隔離後家裡的老人、小孩無人照看。面對這些患者,惠玲不僅要完成分診排查工作,還要為那些焦慮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為他們打氣加油,就像自己家人給予的鼓勵一樣。因此,在患者離開時,她都會收到他們誠摯的感謝!


為避免一線護理人員長期工作身心疲憊,我院護理部實行了抗疫一線輪崗制度。結束了第一階段發熱門診的支援工作,惠玲需在家隔離14天。在14天的隔離期即將結束時,宋護士長接到了護理部的電話,詢問惠玲能否支援隔離病區。


惠玲聽到消息,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並保證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圓滿完成任務。


惠玲說,她一直想入黨,在發熱門診的日日夜夜,共產黨員在工作中的擔當讓她格外動容。


共產黨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難而上,深深地感動了她。


結束了第一階段支援後,她懷著無比憧憬的心情鄭重向關節創傷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這份來自戰“疫”一線的入黨申請書,表達了一名“最美逆行者”積極主動向黨組織靠攏、決心在戰“疫”中經受考驗的願望。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李德香:穿上防護服的世界是安靜的


對於李德香護士主動要求去隔離病房支援這件事,大家並不感到意外,這位工作了七八年的護士小姐姐就是大家眼中南丁格爾的代言人,對臨床工作的熱愛,讓她時時刻刻對工作充滿激情,也憑著紮實的專業能力與技術贏得患者與同事的尊重與信賴。


隔離病房潛藏著隨時可能確診的患者,這裡就像是一個到處埋雷的戰區。而李德香沒有絲毫的猶豫,積極主動要求支援,義無反顧地投身抗疫工作中。


隔離病房的護理工作內容跟平常並無太多不同,不過為了保護好自己和每一位患者,在任何操作前都需要認真做好消毒隔離及防護措施。


平常普通的操作,在穿著兩層工作服外加一層防護服、戴著密閉性良好(令人呼吸困難)的N95口罩、動不動就起霧的眼罩和麵屏、還有雙層手套的情況下,難度係數明顯提升,要克服給大、小患者打針輸液經常看不清楚血管及戴雙層手套的不便,很多時候需要憑經驗和手感來完成。


很多剛被隔離的患者會表現焦慮不安,李德香認為隔離病房隔離的是病毒,不是人心,她和同事們會盡量安撫每位患者的情緒,提供所需的幫助。


在陪同一位患者去做CT檢查時,患者問她不害怕嗎?她說做到科學防護就不怕病毒了。


李德香說,當患者出院揮手告別,對我們說照顧好自己的時候,就是最大的獎勵了。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防疫抗疫義不容辭 黨員先鋒牢記初心


“我是一名護士,我更是一名黨員。疫情當前,我理應去一線,去患者需要我的地方…”這是劉潔霞護士堅定的信念。作為一名黨員,沒有輪上第一梯隊上一線,她有些許失落,這源於埋在心中深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月20號,劉潔霞終於等來了護士長的電話, 詢問她能否參加隔離病房的支援?她幾乎是脫口而出地回答:“去,一定去”。掛完電話,心裡很舒坦,終究對得起這穿了七年的護士服了。


適應了隔離病房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流程,劉潔霞開始了穿脫防護服的日子,為了省一套防護服,不願意多喝水;憋氣、呼吸不暢快,耳廓及鼻樑疼痛,行走也變得困難,慢慢習慣了臉上一道道護目鏡與口罩的壓痕。


在厚重的防護下,與病患的溝通變得艱難,戴著多層手套的手,和經常起霧的防護鏡,讓日常的操作不那麼得心應手。


但是,患者的理解,日常積累的經驗和日復一日的努力,都慢慢將這些困難克服。這是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行動,也是千千萬萬黨員的縮影,防疫抗疫義不容辭,黨員的初心使命牢記在心,相信勝利不久將會到來。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堅守崗位 譜寫青春無悔的戰歌


我們是平凡的二線科室,我們也在用心堅守,隨時待命。


關節創傷科還有技能高手黎瓊、兩娃媽黎靜、業務骨幹鄒玲、乖乖女鄭瓊君,還有向榮、楊林、趙文秀......,小姐姐們都積極報名要求到最需要的地方,也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崗位。隊友衝鋒在前,我們保駕護航。


宋向陽護士長對每一位去支援的護士都會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要求每一位護士都能安然返回科室,而她也堅守自己科室的崗位,落實科室每一個防護措施,排查隱患,隨時待命,接受更重要的任務。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疫情還沒有結束,在春天到來之前,我們會一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譜寫青春無悔的戰歌。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素材提供/潘惠玲、李德香、劉潔霞等護士

全文指導/郭祖琦老師、宋向陽護士長


抗疫故事3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厚重的防護服下,是厚重的責任和擔當。忙碌了一上午,護目鏡早已佈滿了密密的汗珠,它們凝結在一起,在護目鏡的最低處匯聚成兩汪水窪,而此時,防護服裡面的衣衫已不知溼了多少回,幹了多少回。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在工作中,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需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不馬虎草率, 不抱僥倖心理。七步洗手法——這個在外人眼裡看似簡單而枯燥的動作,是醫務人員保障患者和自身安全的法寶,為此我們總是嚴格執行、不厭其煩。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我不怕萬千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當病魔向無辜的人們投下黑暗的陰影,白衣天使用愛和真情喚起生命的陽光、守護在病人身旁,為他們趕走恐懼和無望。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窗外細雨紛飛,天色迷濛,佈滿霧氣的眼鏡看不清紙上的字,但是有光的地方就能看見希望。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嚮明淨的玻璃借一米希望之光。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疫情面前,每個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必須嚴陣以待。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眺望——目光所及之處,是家的方向。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屋內窗外,是同樣的期待。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趕在太陽昇起之前,又開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一個人也要像一支隊伍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做 堅 守 的 一 份 子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出院的喜悅——開心著你的開心,感動著你的感動。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出鏡醫護 | 陳文燕 溫強 李德香 馮糈嬌 谷呂敏

攝影 文案 製圖 | all by 脊柱骨病科護士 馮糈嬌


小姐姐仍然奮戰在隔離病房第一線

她說等疫情結束了

想逛公園,想看櫻花

想去爬山,帶著相機



抗疫故事4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就在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2020年1月24日除夕之夜,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普外科護士長黃莉莉作為首批上海援鄂醫療隊成員之一,到達武漢市東西湖區金銀潭醫院北三樓重症監護病房參加臨床護理工作。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黃莉莉,一名在護理崗位上工作了14年,有著12年的監護室工作經歷的護士,看著新聞裡每天報道的冠狀病毒肆虐的消息,1月23日,在遞交給院裡的申請書中寫道:“作為一名白衣天使,應該盡一份綿薄之力。……用自己有限的力量,不計報酬、不畏生死,隨叫隨到。”


1月24日,年夜飯吃到一半,申請被批准,而此次她愛人也正在千里之外的天津北疆電廠參與發電機搶修工作,匆匆與父母、幼女告別,背起行囊,踏上了馳援武漢的征程。


1月25日凌晨1點25分醫療隊抵達武漢。第二天就進入上崗前專業的防護培訓。很快,黃莉莉在群裡的排班表中班那一列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摘自莉莉手記」


到達金銀潭醫院北三樓重症病房,一層一層按照指導老師的要求武裝好自己!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重症護理記錄單,一屋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孤立無援?隊友們心照不宣的給了對方一個贊,立馬投入到了工作當中!重症護理工作也比我們想象中繁重得多,患者隨時會發生病情變化。


今天中班有個當地的老師留下來給我們做指導工作,她也是來支援的,原本是當地某醫院婦產科的,聊到後面她問我們,怎麼會願意來這裡?停頓了幾秒,原來大家想的都是一樣的,我們做護士的,心裡都住著一個白衣天使!


第一次見到陳阿姨是在大年初四的晚上,當時她戴著無創面罩接著呼吸機,由於無創面罩擠壓臉部帶來的不適讓她遲遲不肯睡去,我一邊耐心地為她調整面罩位置,一邊安慰她不要有太重的心理包袱,好的睡眠才能有強大的免疫力打敗病毒,我們一起加油,早日與家人團聚!


年紀稍大一點的奇爺爺今天一直在揉搓自己的肚子,我詢問爺爺有沒有哪裡不舒服?戴著無創呼吸機面罩的他支支吾吾不好意思說,我馬上翻看奇爺爺這幾天的護理記錄單,果然有兩天沒有通便了……很快,我幫奇爺爺重新換上了乾淨的紙尿褲,正準備直個腰緩一緩的時候,看到奇爺爺給我豎起了大拇指!雖然他不太方便說話,但是我能從他的眼神中感應到他對我們的信任!


坐在醫院到賓館的班車上,沿路絢爛的燈光依舊是那樣的美麗,她是這座城對迴歸繁華的期盼與等待。夜再黑也有星空的陪伴,路再長也有可及的終點。


疫情,擋不住春天的美麗;病毒,一定會被我們消滅!勝利一定屬於我們,就在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就在編輯這篇日記的時候,莉莉發來消息,文章開頭的陳阿姨已經成功脫機,改鼻導管吸氧!那就意味著離她好轉出院的日子不遠了!


作者黃莉莉,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普外科護士長,隨同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除夕夜出發馳援武漢,截止出稿她仍奮戰在武漢市東西湖區金銀潭醫院重症病房。



抗疫故事5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回想起來,這段時間總是有那麼一些小小的細節,感動和溫暖著我。每當回憶起來,心中總是一陣感慨。我想,這也許就是這次特殊經歷所賦予我的溫暖與記憶吧。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紅包


紅包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寓意著祝福與希望。成年後的我,鮮有機會再收到父母的紅包。這次隨隊援鄂,走的匆忙,臨行前與父母做了短暫告別,母親依舊嘮叨,父親依舊沉默。臨出門時,父親說:“明早,我去送你。”我雖然故作鎮定,但還是難掩心中的激動。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起了這些年,爸爸騎著他心愛的“小電驢”載著我穿大街、過小巷往返於家和醫院之間的情景。一晃兒,八九年過去了,“小電驢”都老了,唯有這份愛還是那樣持久。


清晨的街道,只有昏暗的燈光相伴,父親還是那樣沉默,就站在那裡靜靜地看著我。我不敢與他對視,沒有言語交流。雖然他不善於表達,但我知道父親的愛依然是那樣的深沉。


出發前,父親塞給我一個紅包。“芳芳,這點錢帶在路上用吧。”一路上,我捧著這個被父親捂的暖暖的紅包,淚如雨下。


痕跡


經歷過17年前的SARS,作為醫務工作者,我知道這次病毒的厲害。防護裝置成了我們最後一道安全屏障。這在前期的培訓工作中也是被多次提到及強調的問題。在正式進入工作場所前,大家也進行了多次、反覆的穿脫訓練,以確保萬無一失。


短時間的穿戴,並沒有任何的不適。但穿著它開展工作,才讓我們真正領教了它的“厲害”。嚴密的密封性、強烈的壓迫感,在最初的半個小時就已經顯現。整個人彷彿置身於一個大密封罐中,想要順暢的呼吸變得困難重重。


忍受著強烈的不適感,堅持到工作結束。當脫下防護裝備的那一刻,感覺卸下了“千斤重擔”。一層層、一件件脫去身上的“鎧甲”,才發現臉上早已被護目鏡、面罩壓的沒有了血色,手上、身上的皮膚早已被汗水浸的發白。有些地方甚至被磨破了皮。後背大片的汗漬,彷彿正勾勒著一幅“宏偉的藍圖”。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大家相互對視,發出陣陣苦笑。拿對方的狼狽樣打趣,成了我們苦中作樂的唯一方式。我想,這痕跡,記錄著我們的努力,記錄著大家的付出,也記錄著這段不平凡的歲月。


“怪獸”媽媽


小女兒今天2歲半了,只要我休息在家,天天黏著不撒手。業已習慣了我的倒班生活,對於我這次的離開,她似乎並不懂意味著什麼。臨行前的夜晚,她還是像往常一樣枕著我的手臂甜甜睡去。


再次見到她時,我已身在疫區。透過小小的手機屏幕,她像往常一樣的撒著嬌,不停地追問“媽媽,你什麼時候下班?”我發了幾張工作照片給她,想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她,媽媽到底在幹什麼。


似乎,她很難將全副武裝的“怪人”和媽媽畫上等號。也許,在她的世界裡,媽媽永遠都應該是一個樣子。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抗疫故事集合第五期」她們,是病人眼中的星光


解釋的工作花了好幾天,收效甚微。偶然間,她看到電視上播放著武漢疫情的新聞,便對著新聞中的醫務工作者,興奮地喊“媽媽、媽媽……”哥哥對於妹妹的“無知”不屑一顧,可他哪裡懂得那是妹妹對我的思念。


作者: 陳芳,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陽泉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中共黨員,曾先後獲得“五好護士”、“提燈天使”等省市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