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自熱食品“真香”?


疫情下的自熱食品“真香”?

-01-

在疫情期間逛超市,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方便食品區的貨架總是空空如也,而工作人員不停的忙著給貨架補貨。這些方便食品就包括了在過去最讓人愛答不理的產品——自熱食品,終於在這個冬天揚眉吐氣,成了人們高攀不起的“硬通貨”。

據淘寶2月底發佈的“吃貨宅家吃什麼”Top20榜單,自嗨鍋自熱米飯和自熱小火鍋分別排名第五和第七,其中有部分新顧客嘗新,還有部分老顧客進行囤貨。並且疫情期間,自熱米飯在京東超市、天貓超市等平臺的線上訂單量增加了300%,在線下也處於被搶購的狀態。

疫情下的自熱食品“真香”?


另外,疫情下自熱食品引起躁動的遠遠不止買家。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自熱食品市場規模已超30億元,且在持續增長中,從最初的自熱米飯,到現在的自熱小火鍋、自熱冒菜、自熱乾鍋.....多元自熱品類層出不窮,打開了自熱食品百億品類空間的市場遐想。

調查顯示,這個因“懶人經濟”衍生的產業,從目前自熱食品行業格局來看,生產自熱食品的企業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專注自熱食品領域的新興品牌,如自嗨鍋、筷時尚等;二是傳統火鍋品牌,如海底撈、小龍坎、小肥羊;三是依託生產線進行產品橫向拓展的休閒零食品牌,如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

-02-

對於自熱食品需求激增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疫情期間,消費者無法外出聚餐、甚至為買菜發愁,食物貨源缺乏。這時簡單方便味道又不錯的自熱食品成為了很多人囤貨的首選產品。而且隨著自熱方便食品頻繁的曝光,成功誘惑了在疫情期間想念火鍋的消費者,加之其本身就在這一特殊時期成為剛需品,使其快速的圈粉成功。


疫情下的自熱食品“真香”?


-03-

但是,不管在這個特殊時期風頭多盛也掩蓋不了自熱食品過於明顯的缺陷。

有業內人士曾指出,“自熱火鍋是將各種不同原料包(米飯面主食、料理肉、蔬菜、等等)組裝而成。只有能全部自己生產各種原料包或資源整合能力強或有價值產品可以溢價(賣高價)的廠商,才有利潤收穫。”

同時對於消費者來說,30元起步的價格過於昂貴(畢竟這個價錢去吃麻辣燙可以吃到扶牆出),口味和火鍋還是也沒法相比,相當一部分購買人群抱著的是嚐鮮或應急的心態。一提及自熱食品,一直被打上的都是價高量少的標籤。

疫情下的自熱食品“真香”?


並且食品安全問題在用戶心中一直就是重中之重。自熱食品出現不過幾年時間,短期內海量品牌湧入市場,其製作工藝雖相差無幾,但衛生安全保障卻因廠家實力而異,這讓自熱食品市場良莠不齊,更因其產品特性天然遺存“安全隱患”。

-04-

在疫情期間,自熱食品可以暫時性的替代一日三餐,替代火鍋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但是等到生活秩序恢復正常,自熱食品能否成為常規化的消費,有很大一批人還是對其持唱衰態度。但是筆者相信,自熱食品如果能將目前暴露的問題完善後,肯定還會迎來下一波的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