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車打造成溫暖的空間,讓心進駐

疫情之下,你遊過了廚房客廳和床頭這些空間,也必要去門外的世界偶爾逗留。眾所周知,作為連接現代都市人群從此及彼的核心樞紐,私家車是人們除了家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我們在當前如何將這個方寸之間的空間,打造的健康舒適而溫暖?BEIJING汽車智能健康座艙發佈會,也討論了這個問題。

將車打造成溫暖的空間,讓心進駐

車裡有暢快呼吸,不去郊遊都自由


受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在當前,我們很多時候覺得偶爾的自由呼吸都是奢侈。而摘下口罩這個舉動,也往往只有在回到家在室內的時候,才敢於進行。


那麼離開家之後呢?出行過程中呢?特殊時期如何保障出行健康是每個人都在思考的頭等大事。BEIJING汽車也一直致力於為人們的健康出行提供保障。


3月11日,北京汽車舉辦了一場名為"馭'健'BEIJING 智暖未來"的BEIJING 汽車智能健康座艙線上發佈會,將對於健康出行的招數一一使出。BEIJING 汽車智能健康座艙名為Hi•Me。其中的"H"代表著健康(Healthy),"I"意為智能(Intelligence),而"ME"則是包括了"你、我、他"在內的所有BEIJING品牌的用戶。


Hi•Me智能健康座艙,在給人自由呼吸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Hi•Me智能健康座艙搭載的經中汽研權威認證的CN95級空氣濾芯,對PM2.5汙染物的過濾效率達到99%,對新冠病毒吸附的飛沫過濾效率也可達到98.5%以上。通過車內傳感器監測裝置,在車外空氣質量較差時,車載空淨系統會切換為內循環模式,將有害物質隔絕在車外,配合負離子淨化系統和優異的整車氣密性,還大家一個健康的呼吸空間。


除此之外, BEIJING汽車Hi•Me智能健康座艙在內飾用料上採用高品質的綠色環保材料,嚴控有害物質含量,從源頭解決車內空氣質量汙染問題;在門板、座椅等易接觸部位應用抗過敏材料,確保車裡的人都能有舒適的駕乘體驗。而Hi•Me搭載的純天然植物精油的車載香氛系統,更是美好生活的代名詞。未來Hi•Me還將搭載純天然植物精油的車載香氛系統,足以讓對品質生活又追求的人們心動。


BEIJING 汽車智能健康座艙名為Hi•Me不僅對車內空氣高標準、嚴要求,更是在所有你能想到的與健康息息相關的方面,做足了功課。在倡導"無接觸體驗"的特殊時期,有可幫用戶遠程提前打開空調,並淨化車內空氣的BEIJING汽車車主專屬APP,有站在車後即可自動開啟,通過手機藍牙即可控制關閉的智能大容量尾箱。還規劃有先進的大數據和醫用級傳感檢測技術,在座椅、方向盤中加入健康檢測模組,時刻關注駕乘人員的呼吸、心率等指標,發現疲勞駕駛情況則立即提醒駕駛員注意休息,時刻將你的健康記掛於心。


Hi•Me通過將智能技術、健康體驗、人文關懷融為一體,創造性地實現了視覺、嗅覺和觸覺舒適度和環境溫度、空氣潔淨度等全方位的人機交互協同。在對抗疫情的時期,用智慧與技術構築起一道溫暖防線,是BEIJING汽車的決心。

是BEIJING汽車智能健康座艙為帶給你溫暖空間所做出的努力。


億級人氣科普視頻《關於新冠病毒的一切》創作者、知名科普媒體回形針主理人吳松磊,在發佈會現場,親身體驗,現身說法,在體驗的過程中他說的最多的便是"這太方便了","這個設計很貼心"。


心有天地,"座"享生活的溫暖


發佈會活動現場,回形針主理人吳松磊與北京汽車總裁陳宏良與進行了一番關於"科技有溫度"的精彩互動。為用戶提供著有溫度的陪伴,正在成為BEIJING汽車努力的方向。


長期以來,汽車在人們眼中更多隻是一個冰冷的代步工具。但如果有這麼一輛車,它關照著你和家人的健康,陪伴你每一刻歡樂時光,安撫你每一個躊躇難決的不安,傾聽你不願為外人所知的每個秘密,也療慰你每天夜路上疲憊的心,那麼它也必將成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延伸。那麼它仿若有了一顆能感知你心的溫暖的心。


以BEIJING 汽車智能健康座艙Hi•Me的發佈為伊始契機,用智能這把鑰匙為人們打開一扇更健康、更人性化出行的大門,用"溫暖科技"一路伴隨人們每一次安心出行,是BEIJING汽車專注於行的所在。能守護人們的健康與愛的車,是BEIJING汽車渴望為人們打造的天地。


其實北京汽車和回形針等科普大V一樣,一直以來在深入思考,科技如何更好地運用於人們的生活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BEIJING 汽車 Hi·Me健康智能座艙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暖心走來,或許這正是北京汽車給出的答案。


選擇座駕,考慮的,不僅只需侷限於其性能數據,比如加速性能、換擋體驗、智能科技、或是顏值造型和設計理念等,還要考驗它的心,懂人的心和服務於人的心,科技也應當迴歸為人服務的本真。


BEIJING汽車對健康出行一以貫之的高度關注,是為了迎來一個全新的3.0"心"時代,以科技給人以溫暖,以"心"科技、"心"BEIJING、"心"未來,進駐你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