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石在餘今年41歲,是一家快餐連鎖店武漢區的行政主廚。武漢封城後,他報名成為廚師志願者,帶領團隊為一線醫護人員、火神山醫院建設者供餐。高峰時,他們每天能接到13000多份訂單,那背後有13000個等著口糧補給的“前線將士”。


支撐石在餘每天高強度工作的,是來自團隊的家人的支持:8歲的孩子把他視為英雄;76歲的老父親說,如果年輕,會和他作出一樣的選擇……
下面,是石在餘的口述——


武漢封城後,城裡飯店大都關了門,整個城市對餐飲的需求卻非常大,這裡僅外來醫護人員就有4萬多,加上病人、隔離的人,火神山、雷神山的工人,政府職能部門的人……


當時醫院等食堂的員工,很多已提前放假回家,人手嚴重不足。武漢市烹飪協會發了招募廚師志願者,為醫護人員供餐的招募令,我第一時間報了名,跟團隊其他人一說,大家都很踴躍。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店裡緊張備餐的廚師們


我聯繫烹飪協會,說我是快餐連鎖店大米先生武漢區域負責人,全武漢我們有160多家門店,哪個醫院需要支持,距離最近的店就能供餐,而且我們本來就有50家店計劃春節營業,廚師和原材料都有儲備,都願意貢獻出來。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搬送餐點上車


從那時到現在,我們每天為武漢抗疫一線的人們提供上萬份免費飯菜,服務對象包括市第三醫院、第四醫院、第六醫院、同濟醫院、協和醫院、長航醫院,火神山、雷神山工地,很多街道辦、抗疫指揮部,酒店和隔離點,還有志願醫療隊等。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為火神山工地供餐


最緊張的一夜:通宵做完1800份早餐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這段時間很多經歷都很難忘,印象最深的要數2月18日。


這天晚上過了10點半,我們突然收到消息,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想訂1800份早餐。一位醫院領導打來電話,說其他店都說做不了,希望你們幫幫忙,我們的醫生護士很多天沒吃過熱乎早餐了。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1800份早餐部署


我馬上召集店長們討論原材料怎麼弄,人手怎麼辦,最後決定接下來,我們想滿足醫生護士們的這個願望。


對方要求早7點前送到,過了7點,醫護人員就來不及吃了。這家醫院又在郊區,送餐要跑40公里,算算時間,只能通宵。


我們來了9個人,全是店長廚師長,能力都很強。


先找原材料,1800人用餐,光找1800個雞蛋就不容易,還有包子、燒麥、紅糖饅頭。我們挨家店搜貨,又緊急聯繫供應商,晚上12點多,供應商還在給我們送貨。


車也得臨時找,這麼多份餐要找大車,還得給車輛加急辦出城通行證。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石在餘(前排右一)與廚師在店裡忙著備餐。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設備也不夠,鍋和蒸飯車有限,只能靠人力提高效率,我們9個人用最快速度加工、打包、裝箱。


忙了一通宵,裝車時,我看了表,是5點50幾分,6點40分,1800份早餐送到了醫院。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1800份早餐6點40分左右送到


定製菜單:火神山工地、各醫院都不重樣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火神山醫院建設期間,聽說承建的中建三局人手不夠,伙食供應不足,我們主動聯繫,每天免費為工地工人提供700來份飯菜,一直供到醫院竣工。


剛開始,有工人反映飯量少,這是我們沒考慮到的問題,建築工人體力消耗大,普通分量的米飯他們吃不飽,我們馬上給他們增加了米飯的量。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豐富的餐點


根據不同群體需求,我們設計了不同菜單,比如給醫護人員,要多用西藍花、基圍蝦等增強抵抗力、補充蛋白質的食材,建築工人的菜單多加大油大葷,病人的菜單又不一樣。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醫護人員的朋友圈


有醫院訂餐很細緻,說我們有80個老人,菜要做爛點,清淡點,有的會說病人忌口和需要多吃哪些東西。


後來,醫院裡一些吃素的人還通過素食協會找到我們,我就指派了兩個廚師專做素食,還有要吃清真菜的,我們也沒問題。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醫護人員的認可


所有菜單每週變一次,一週裡每天也不重複。這個時期,原材料不像日常那麼豐富,但同樣的材料可以換不同方法烹飪,比如這次做紅燒肉,下次做梅菜扣肉,再下次辣椒炒肉。


我們還在一些特別節點做了特別安排,比如在元宵節,專門準備了7000多份湯圓送給醫護人員。湯圓保質期短,粘了不好吃,我們要先炒好菜打完包,再煮湯圓,做好馬上送走,這樣醫護人員們吃的時候,口感會好一點。


“三八”婦女節,我們在訂單里加送巧克力,象徵美好的情感還能補充體能,員工們在前一天不忙的時候,給每盒巧克力手寫了正能量的小紙條。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婦女節送的巧克力和打氣的小紙條


員工累得站不住,但做了有意義的事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最近,形勢開始變好,我們的訂單量從高峰的一天13000多單,減少了3000來單。


不像最初,訂單每天都漲,有家店今天一單20份,第二天就接到電話,說增加到150份,後天又增加到300多份。店長給我打電話,說實在頂不住了,員工們累得站不住。我趕快跟其他店協調,結果另一家店又打電話求援。


單量非常多,員工有限,每家店都在超負荷運轉,大家一天工作10個小時,特殊情況更長。早班5點多開始,有時候晚上12點還要忙。


每天送上萬份餐,車輛也是問題,有員工把自己的車、親戚的車都貢獻出來,我們還向供應商借了大車,外賣平臺的騎手也被我們徵用。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封城後交通不便,有員工每天騎共享單車上下班,單程一個半小時。


身處疫情中心,工作強度又這麼高,前期因為擔心員工安全,我焦慮到幾天睡不著覺。我們的200多個員工都是響應號召,自願報名,加入志願供餐工作的,我要對他們和他們的家人負責。


這段時間,每天我都去不同的店,一方面看食品安全的情況,另一方面看員工的安全保障工作。所幸直到今天,我們所有員工無一感染。


平時大家聊起來,每個人都一樣,很疲憊,但覺得為武漢做了些有意義的事。雖然我們去不了最前線,雖然我們也怕,但還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蠻充實的。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我爸說,他如果還年輕,會跟我做一樣的事

疫情期間,9人通宵給武漢醫院做1800份早餐,是一種什麼體驗?


其實今年春節,我買了1月23日下午的票準備回山東老家,我爸年前因為氣管炎進了ICU。結果23日上午10點封城,當時我心裡覺得很酸楚。


我沒跟我爸說自己還在武漢,他以為我回了重慶的家。直到元宵節前後,他身體好轉,可以下地走了,我才說我留在武漢做公益。


我爸說,那很好啊,他如果還年輕,也會跟我做一樣的事,又囑咐我多保重。他今年76歲,是個農民。


之前有媒體報道了我們團隊的工作,有老家鄰居在文章下留言,說我給老家人爭光了,我看了心裡挺高興,感覺受到認可。


最高興的還是聽我孩子講的話。我老婆和兒女在重慶,我們每天視頻。之前的報道出來後,聽我老婆講了內容,我8歲的兒子說:“爸爸成大英雄啦!”


13歲的女兒,學校組織分享身邊參與抗疫的人的事蹟,她分享了我的,覺得很自豪,這也讓我很欣慰。我做的這些事在他們心中都是對的,也算是給孩子做了榜樣。


還是要感謝我們企業,支持和認同我們做這些事情。現在就希望疫情早點過去,我們160多家店目前就開了十幾家,我盼望社會早點回歸正軌,大家都能開開心心。我相信武漢馬上就會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