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同心風采」社工力量——荊州“小水滴”的故事

◆ 文 / 裘苗根

「抗疫•同心風采」社工力量——荊州“小水滴”的故事

為社區居民分發蔬菜,打掃衛生。

疫情肆虐,依然阻擋不了小水滴社工的濃濃情誼!

這是一群社區志願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極其平凡的一幕。

2020年3月8日、9日,連續兩天,荊州城區風雨交加,氣溫驟降。荊州市小水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志願者們卻不懼風雨,幹勁十足,一邊為奮戰在防疫卡點的社區志願者和民政志願者開展義剪服務,打理他們已經四十多天無暇顧及的“頭”等大事,一邊聯繫蔬菜捐贈事宜,冒雨奮戰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將13000斤蘿蔔,分別搬、抬、轉、運,捐贈給19個沙市區的養老服務機構,給老人們的餐桌上多添一道菜。

自荊州市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以來,總能看到一群穿著熒光綠馬夾的身影,他們就是荊州市的新階層人士——荊州市小水滴社工。

「抗疫•同心風采」社工力量——荊州“小水滴”的故事

義務為社區居民開展理髮。

在疫情肆虐下,他們不能到抗疫一線與醫護人員並肩作戰,然而,在多個集中隔離點以及多個社區,都滲透著他們的辛勤服務。在線上,他們與社區工作人員密切聯動,為社區提供有效管理模式,為居民提供醫療諮詢和心理疏導……

這是一群專業而又熱心的社工志願者。他們發揮著各自的專業特長,與線下人員齊發力,組成一道特殊的防疫戰線。

他們不畏生死,逆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他們不懼挑戰,真抓實幹,摸索出線上線下多措並舉的服務新模式,交出了令服務群眾滿意的答卷。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日益向好,他們還將與復工復產、經濟復甦的進程同步前行,開展專業化的社會服務,讓明天變得越來越美好!

整合資源,第一時間組織打響抗疫阻擊戰

2020年1月24日,荊州封城,打響防疫阻擊戰。

面對重大疫情,作為新階層中的新生社會力量,荊州民建會員單位、荊州市小水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積極響應黨中央發出的疫情防控命令,荊州民建會員、中心主任李裕豔第一時間組織召開了線上理事會,動員全體社工立即行動起來,發揮社工行動策劃者、資源鏈接者、實施引領者、服務組織者的專業優勢,為荊州市戰疫工作貢獻積極的力量。

1月24日當天,為預防公眾恐慌情緒的產生,小水滴社工服務中心即開始了線上志願者的招募,整合人力資源,鏈接到有災後救援經驗的省外專家,對團隊進行輔導,並很快公佈了首批8條心理援助熱線、2條教學輔導熱線、3條生活服務熱線,在線瞭解各方需求,規劃實施計劃。

“暖流行動”,聯絡八方資源,引來醫療物資援助

「抗疫•同心風采」社工力量——荊州“小水滴”的故事

聯繫援助醫療物資。


從1月25日起,中心啟動了資源鏈接服務,中心主任李裕豔聯絡到曾合作過的省內外基金會,迅速加入了20省公益組織抗疫聯盟“暖流行動”。她連續多日親自在線值守,經常工作到凌晨2點,還在查詢全球採購鏈、對接海外團體援助,為定點防疫醫療機構和醫務工作者爭取醫療物資援助,現已為荊州市、區、縣域級多個醫療單位籌措到醫用手套、口罩、防護面罩等防疫資源。

守護平安,樂當抗擊疫情的“線上逆行者”

2月4日,隨著荊州市防疫工作由道路交通管制和人員出行管控的升級,小水滴社工服務中心也將服務重心逐漸轉向社區,並在社區紮根,深耕細作地開展服務。

2月11日,中心部署了三條社區防疫線路:線上心理援助、線上陪伴成長、線下平安電話及志願服務。他們採取的措施是:

1、防疫第一線:啟動社區心理援助服務。

第一步,招募有經驗的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邀請到有汶川地震服務經驗的曹欄檳老師作為培訓師及督導,對心理援助志願者開展線上培訓,先學習,再助人。

第二步,轉換身份,從我是心理諮詢師,轉變為我是“守護平安志願者”。工作也由接待來訪者諮詢,變為了提供心理陪伴志願服務。

他們以沙市區勝利街道蛇入山社區和中山街道文化宮社區這兩個小水滴社工駐點社區為服務轄區,在每個居民微信群中派駐兩名“守護平安志願者”,開展線上陪伴服務。服務內容有:每日發送正能量問候語,健康提醒,對居民的過激言語及時予以引導,發現並化解居民矛盾糾紛等。

近一個多月來,20餘名“守護平安志願者”在線上默默陪伴,服務了7個微信群1000餘名居民,所守護的群裡不見擔憂害怕、惡言戾語,只見彼此關照,天天都是和睦歡喜。有效的線上陪伴服務,起到了積極的疫情防控心理預防作用。

第三步,精準施策,給重點人群特別的關愛。

疫情變化極快,因有確診或疑似病例而實施封閉隔離的樓棟是他們線上陪伴守護的重點人群,這些居民的緊張害怕情緒一直揮之不去,特別是在按要求每日上午下午各報一次體溫時,氣氛格外緊張和壓抑。

當解除隔離者從醫院回家後,也會再度引起左鄰右舍的惶恐不安。小水滴社工與社區對接,提前對隔離後回家者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有效減輕他們的負疚感、人際關係恐懼感。

當他們回到熟悉的環境中時,“守護平安志願者”也已提前做好了鋪墊:“歡迎你健康回家!”就是鄰居們最暖心的話語。


「抗疫•同心風采」社工力量——荊州“小水滴”的故事

為社區居民開展心理疏導。

對個案服務,他們採取陪伴介入、轉介輔導、心理評估、危機干預、專家督導的服務模式,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分層管理、精準施策,從線上個案服務,到線下上門輔導,助力因疫情引發心理健康問題的群體走出陰霾。

截止3月4日,中心的心理援助產出:招募心理諮詢專業志願者26名,其中省外心理援助志願者14名;開通心理援助熱線20條;服務居民微信群7個(含2個封閉隔離樓棟),線上服務居民總人數:980人;已提供線上團體心理輔導96 次,線上一對一心理輔導16人次;線下心理輔導2人次。

2、防疫第二線:關注疫情之中社區兒童的身心健康,堅持開展線上陪伴成長服務。

小水滴社工中心最先覺察到極易受到情緒影響的兒童,在危險疫情之中的宅居生活和學習問題。

2月1日,小水滴“線上公益課堂”開課了,邀請到多個社會組織的優秀教師志願者,為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和留守兒童準備了豐富有趣的直播教學課程,線上伴學服務讓孩子們宅家不害怕、不孤單、不停學。

在小水滴直播課堂上,趣味性強、互動豐富的課程內容深受孩子們的歡迎。9名同學通過參與“我是天使小主播”活動,有了在線直播的初體驗。

隨著疫情的變化,隔離時間的延長,小水滴社工中心適時請來家庭教育指導師崔敏老師,為身處重疫區的家長和兒童們授課:《疫情之下的親子關係》,400餘名家長在線聽課受益。


「抗疫•同心風采」社工力量——荊州“小水滴”的故事

搬運防疫物資。

在線上伴學服務上:他們開通學習輔導服務熱線2條;一對一線上輔導服務3人;開展直播教學課74節;直播教學時長:65小時;直播教學服務總人次:1925人次。

3、防疫第三線:線下平安電話和生活服務志願服務,人文關懷呵護弱勢群體居家有保障。

社區實施全封閉式管理以後,保障居民的生活物資供應成了頭等大事,各個小區、樓棟都建立了居民採購微信群,但不會上網,不會網絡支付,也沒有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就成為了弱勢群體。

小水滴社工深入蛇入山社區和文化宮社區,根據社區網格員和包片值守黨員篩選出的信息,針對這部分“網外”人士開展了“平安電話”服務,從每日一聲的關切問候開始,溫暖老人的心。

生活服務志願者送菜上門、代買急需藥品、幫助解決供水用電用氣等生活瑣事,細緻、周到、暖心的“平安電話”和志願者上門服務,讓老人們居家有保障,也讓隔離在外的老人們的兒女安心了。

在人文關懷上:他們開通生活服務熱線3條;為隔離小區居民提供生活用品採購及配送服務信息65次;協助社區,開展兜底群體的電話訪問服務672人次;協助轉移安置省外滯留旅客2人次,探望併為滯留旅客送食品1次;協助社區分發生活物資14次;志願者上門服務8人次(為文化宮社區中風患者尋藥買藥送藥、為蛇入山社區的獨居困難戶、老年痴呆患者上門送菜、為住院重病患者送去生活用品等)。

保障民生,小水滴社工抗疫路上與民政同行

滿載著愛心物資的加長車輛,從全國各地駛來馳援荊州,需要人手裝卸怎麼辦?那些被隔離封閉的小區,日常生活物資又是如何供應的呢?

2月14日,小水滴社工中心接到了民政局通知後,立即組建了一支40餘人的線下志願者隊伍,有時他們是搬運工,裝卸消毒液、搬抬消毒酒精;有時他們又是分裝打包能手;有時他們還協助社區分菜送菜;他們中一半是女性,常常一天重複上千次的彎腰起立,卻從不叫苦叫累。小水滴志願者線下逆行,共開展成為保障荊州市防疫物資供應的中堅力量。

在開展線下志願者服務上,他們搬運消毒液1次,1000桶,25噸;協助民政局為隔離小區居民分包生活物資9次,分裝蔬菜、水果、豬肉等共計9000餘袋,約80000公斤。

心理援助,面對面、手牽手,逆行社工上門疏導溫暖人心


「抗疫•同心風采」社工力量——荊州“小水滴”的故事

為社區居民開展心理援助。

84歲的汪老獨自照料82歲中風癱瘓的老伴,子女不在身邊、保姆無法前來,疫情隔離之下,長期失眠的老兩口度日如年,焦慮不堪。

3月11日,小水滴社工與蛇入山社區志願者一起走進了老人家中。

汪老告訴他們,社區工作人員經常給他們送菜,包樓棟的黨員志願者楊冬莉更是在生活上特別關心他們,在得知臥床老人需要一次性衛生用品時,楊冬莉發動身邊所有人,想方設法去採購。

志願者真好!汪老不停地豎起大拇指為她們點贊,但卻仍舊愁眉不展,他說:長期失眠的他和老伴,無藥不成眠。

為助眠,隔著電話線,小水滴心理教練深夜在線陪伴,和老人一同練習睡眠呼吸法。

為助眠,小水滴社工每日平安電話連線致問候,陪老人聊天解煩惱。

為助眠,他們從線上走到了線下。在隔離卡點,小水滴社工用心傾聽老人的人生故事,為他的經歷而喝彩。又來到老人家中,社工李裕豔上前握住了劉奶奶從病床上伸出來的手,多日不見笑容的汪老終於笑了。

老人的焦慮是因疫情期間子女和保姆都不能前來,照料癱瘓病人的重任全壓在他的身上,老人更擔心老伴,整夜不能入睡,身體機能下降,會突然離開自己……

過重的心理負擔,讓老人心緒不寧。社工們陪兩位老人聊天,聆聽他們從戀愛相識到恩愛62載的幸福愛情故事,當得知社工小鄧與他們遠在上海的孫子同齡時,兩老拉住他的手不放,小鄧也不捨地說:“爺爺奶奶,我會經常來看望你們的。”

兩個多小時的入戶陪伴,療愈了老人對長時間隔離的恐懼和不安,為高齡長者心中注入了親情關愛的心理能量。

戰疫情,有溫情,社工逆行者,上門服務溫暖老人心。今夜,願你們好眠好夢!


「抗疫•同心風采」社工力量——荊州“小水滴”的故事

為社區居民運送生活物資。

進社區,面對面,手牽手,心連心。自3月5日以來,小水滴社工線下心理援助服務已連續開展了五場。社工們為隔離群眾解心結,為弱勢群體送關愛,為志願者緩解壓力,也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帶到了疫區人民的心坎裡。

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群巾幗戰士們的身影雖然是弱小的,但她們衝鋒在前,不講條件,不計得失,在寒風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

小水滴,大擔當,他們成為抗擊疫情中美麗並執著的逆行者。雖然社工的力量只是抗擊疫情防控“硬仗”的一小部分,但是,百川匯海,積木成林,相信因為有成百上千像她們一樣堅定、勇敢、無私的社工的默默奉獻、堅守,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