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期間好讀書,哪本書你讀的遍數最多,為什麼?

漁樵煮酒


提問者一定是一位愛好學習的朋友,認識你很高興!

封城期間讀書學習,我認為這是一個最好的學習機會。

在這期間,我學習了五門關於孩子教育的課程(家裡兩個熊孩子,不學習難以駕馭[捂臉]),讀了《中國優勢》、《錢從哪裡來》、《變量2》、《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在讀過些書之後,我又重讀了《終身成長》。

近期的讀書感受,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成長型思維,一個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等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來改變。每一步著作的內容,除了包含有作者的專業之外,都可以隱約看到作者的學習心態。

一個人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年齡,都應該保持積極學習的心態,不斷的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豐富。


微塵64629295


讀的最多的就是《我的團長我的團》。這本書之於我,已經成為精神里程碑式的存在。

讀完書,再看連續劇,讀完書看連續劇,隔幾年就把這個過程循環一遍。

第一次讀的時候,還是年少不經事的女孩兒。因為故事吸引人,看完了直接放一邊。一個字:就是不懂。對每一個糙老爺們都不懂。不懂他們的所有言行舉止,就是一群神經病,搞笑渣渣。

隔了幾年,忘記什麼原因了,拿起又讀了一遍,然後追完電視劇。迄今為止,《我的團長我的團》,是我看完的唯一一部電視連續劇。其他電視劇覺得耗時,情節邋遢,都是選集跳著偶爾看一點。而這部劇是認真、完整的看完。還是不明白書中這一群糙老爺們為什麼這麼神經病式的愛國行為。一邊罵著逃著,一邊在關鍵時刻拼命把自己的命扔到前線。

但是,每一次遇到人生困難,痛苦崩潰的時候,我腦中跳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先別哭,先別哭,看《我的團長我的團》吧。翻開就看到戰場上,孟煩了身邊燃燒著連長,他自己也已經在死亡中掙扎不出了,他的肚子竟然可恥的咕嚕起來…我會笑一下,眼淚嘩啦啦開始流淌。

就這樣,一次一次,在自己覺得已經走投無路的時候,先放下痛苦,看《我的團長我的團》。直至每一個人物:團長死啦死啦,迷龍,……甚至迷龍的妻子和兒子,煩了的爸爸,所有人物的一切都彷彿融入了生活,成為過往生活的一個片段…

然後,就會知道,生活中遇到的所謂痛苦,所謂過不去的坎,所謂哭泣崩潰,都只不過是自己的矯情。《我的團長我的團》中,任何一個人都會讓你知道,怎麼樣生活才叫真正的人生。



繪本天天讀


封城期間我並沒有讀書,而是把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大致瞭解了下,系統的看了長征電視劇,革命先烈真的是極不平凡,驚人的毅力令人感動佩服。給我在工作生活中又重新打了雞血,長征精神,二萬五千裡可比做我們的人生歷程。不拋棄不放棄!!!


海包穀


封城期間不同於以往,長時間在家待著容易煩躁,這時候再選擇那些需要很費勁才能弄明白的書會讓人更加崩潰。其實我平時喜歡看哲學思想類、人文社科歷史類、文學類,這個假期重讀的幾乎都是文學類。我的選擇如下:

《蘇東坡傳》,讀第二遍,選擇這本書重讀的原因是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和他的生活態度讓人折服又羨慕,藉此還可以更加了解宋代歷史、文化,還有一點,就是蘇東坡的詩詞文章讀了讓人心底舒坦,還有許多有趣的有才的奇聞異事。

《罪與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作,讀第三遍,酣暢淋漓又讓人久久回味,陀翁的魅力就在於此。

《呼蘭河傳》,這是一部慢時光的書,文筆很優美,第二遍,書中描寫的呼蘭河這座小城發生的幾件事情,藉此表達對封建迷信思想、傳統固步自封、世態炎涼的社會風氣的抗議。這本書值得一再閱讀,而且只要有這種閒暇時光就可以再讀一遍。

《黃金時代》,第三遍,這部中篇小說最大的魅力在於把孤獨可以用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描寫出來,的確,一個喜歡閱讀的人,我相信他的內心都有一個孤獨的靈魂,這就是王小波吸引人的地方。


毛毛TX


封城期間讀書是個很好的選擇,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大腦,而且還可以讓自己浮躁不安的心情快速的沉靜下來。

至於讀什麼方面的書籍,這個一要看自己對哪方面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引導師。它可以讓你指引你接觸一個領域或者一個行業,如果你帶著興趣讀書會感覺很求知若渴,不感興趣的話可能一開始就感覺很無聊越讀越沒有激情,使自己不能堅持下去。

我通過最近一階段的封城在開始讀明朝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傳習錄》,也是通過一些網上渠道瞭解到這本書的大體的講解想要進一步深入瞭解一下,現在已經讀了不到200頁,因為我讀書有個習慣,一般我讀第一遍都是快速籠統的讀上一遍,等到感覺這本書內容可以吸引自己的話,就細細的讀第二遍。第二遍如果沒讀懂的話我可能還會讀第三遍或者第四遍,直到真正讀到裡面的精髓。這也是我給自己初步制定的一個讀書習慣,但是能不能真正保持下去,可能還得需要要時間的考證。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事情上自己都缺乏一種恆心。不過習慣也要慢慢養成,不可能把壞習慣一下子改正過來,先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的目標吧。

通過我自己讀過的書我給你推薦幾本自己感覺還不錯的書籍。一是路遙《平凡的世界》,讀了你從思想上想象到我國改革開放期前後的變化、人物風情描寫的非常真實詳細。把我國勞動人民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精神面貌完整的體現出來。也是一本很勵志的書籍。

二就是《明朝那些事》,這本書作者用非常生動有趣的文字表達方式講述了明朝從建國和滅亡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內容幽默但不失真實,內容很精彩只有自己看了才能領會的到,我也給你描繪不全面,真正值得一看。





下個路口ykst



作者:(美)塞德希爾•穆來納森、(美)埃爾德•沙菲爾

什麼是稀缺

本書中所講的稀缺並不是指物質的稀缺,而是指一種心態,在這種心態下你只能解決最緊要的事情,和這個事情相比,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了。

當稀缺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

稀缺心態的益處

專注紅利

“專注紅利”,就是短時間內集中精力爆發出高度的注意力,讓我們高產出的工作,我們會把剩下的資源用得淋漓盡致。但是這種狀態是偽裝不出來的,因為我們是沒辦法欺騙自己的大腦的。

稀缺帶來的壞處

1.“管窺”效應

管窺,就像通過一根管子看東西,只能看到管子裡面的東西,管子外面的東西啥都看不見,形容一個人的目光短淺狹窄。一旦我們面對稀缺,我們就傾向於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需要關注的事情上面。這樣一來,我們往往會忽視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那些能把我們從貧困中徹底拉出來的重要的事情。

2.借用

就是讓一個人習慣性地透支未來的資源。比如信用卡,你自從透支過一次後,那你手上就基本不會再有現金了,一直都會處在稀缺的狀態。不只是錢,忙碌的人在時間上也經常會借用,比如這周的工作沒做完,拖到下週,下週的事情又拖到下下週,這樣一直拖,就會長期在稀缺狀態裡,這樣的狀態會讓一個人徹底忽視其他能把自己解救出來的做法,借用會讓一個人更加匱乏。

3.沒有餘閒

就是沒有多餘的空間和時間。因為稀缺,所以你要不停地權衡,比較。一分錢掰兩半花。這種思維看起來更高效,其實會讓一個人產生大量的心智負擔,這些負擔會消耗注意力和精力,進一步產生管窺效應,讓人只注重眼前的事情,忽視真正重要的事情。

4.引發帶寬的不足

帶寬:是我們的計算能力,關注能力,決策能力,執行能力和抵制誘惑能力的統稱。我們從處理日常事情到思考問題,都需要帶寬。我們平時最多隻能關注7件事情,如果超過這個數字,就會引起帶寬負擔,就一定會忽視一些事情,感覺精力不夠用,產生疲憊和無力感。帶寬幾乎支撐我們各種各樣的行為,我們用帶寬判斷別人的面部表情,控制情感和衝動,我們用帶寬讀書和進行思考,如果帶寬不足,就會進入一種遊離的遲鈍狀態。

窮人真正缺的不是時間,不是金錢,而是帶寬,他們需要有一定的注意力去關注真正的長期規劃,去學習新技能,去定期理財,這樣才能最終跳出稀缺的怪圈。

戰勝稀缺的方法

1.節約帶寬——減少權衡式思維

節約帶寬就是減少日常生活中需要做決定的瑣事。生活中這樣的權衡式思維越少越好,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的事情上,集中在可以長期積累的事情上,有效利用帶寬是擺脫稀缺的重要方法。

2.留有餘閒——讓自己效率更高

再沒有錢,也要留一小部分出來做投資,儘量不要透支,不要借用。時間上再緊張,也不要透支未來的時間,當日的工作就當日完成。

別把自己的工作排得太滿,定期讓自己休息,會拓寬一個人的帶寬。

3.設置提醒——讓重要的事情回到視野中

把重要的事情拉回到視野當中,引起重視。比如你要健身,就設置好時間定時提醒;你要儲蓄,就想辦法讓工資卡里的錢自動劃出一部分進行儲蓄,讓忽視變成默許。這樣就能自動地讓生活慢慢地的向好的方向發展了。

就分享這麼多,歡迎大家指正,我是“文史薈萃”,關注我,與諸君共賞精彩書籍。


書墨香


由於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很多人都宅在家裡,也因此有了很多的閒餘時間。讀書,這時就成了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至於讀書能帶給人什麼樂趣和好處,我們讀一讀下面這首詩自然就會了然於胸。

《觀書》

明代·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于謙在詩裡說了,讀書不僅能盪滌心胸,還能為靈感提供豐沛充足的源泉。於是,我把十年前買的一本《元曲三百首》重又拿了出來。以前從沒有系統完整地好好讀一遍,現在打算要靜下心來仔細欣賞一番。

我給自己規定每天不管其他的事有多忙,至少都要讀十首元曲。所以,很自然,這本《元曲三百首》也成了我這段時間拿起次數最多的一本書----每天至少都要把它捧在手心裡一次。

很欣慰的是,我給自己規定的這個小目標一直有條不紊地按計劃進行。並且在昨天晚上,終於把這本書的最後一曲也讀完了。

下面把我的讀後感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不妨從《錄鬼簿》說起。《錄鬼簿》是一部紀錄元代戲曲家和雜劇名篇的著作。元代周浩為這部書作的題辭如下:

想貞元朝士無多,滿目江山,日月如梭。上苑繁華,西湖富貴,總付高歌。

麒麟冢衣冠坎坷,鳳凰臺人物蹉跎。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紙上清名,萬古難磨。

在這首曲子裡,作者緬懷了那些早已逝去的書生文人,還有當時他們從事創作時的繁盛景象。那些達官貴人們雖然生前享盡了榮華富貴,可是他們一生虛度光陰,最後又有什麼值得讓人稱讚的呢?一直被冷落且命運悲涼的文人們,雖然生前貧苦不得志,但是他們留下的那一篇篇優秀的經典作品,卻會永世長存,萬古流傳。

這本書讀下來,我自己粗略歸納了一下,主題基本就是兩個:歸隱和相思。

元代的書生文人被排擠受冷落,從上面《錄鬼簿》的這個題辭裡我們就能看出這一點。官場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讓他們身心俱憊,很多人想效仿陶淵明,辭官歸田。有的人在曲子裡表達了此種心境,也有的人現實中真的這麼做了。

所以有很多描寫歸隱生活的曲子,讀來都讓人覺得悠然自樂、痛快淋漓,語言生動活潑,俏皮可愛。一些俗語俚語村語的運用,更是讓曲子更加貼近現實生活,讓人不覺有一種親近之感,筆者覺得這也是它和唐詩宋詞很大的一點不同。

最後,把這本書的最後一曲在此送給大家:

【小石】歸來樂

動不動說甚麼玉堂金馬,虛費了文園筆札。只恐怕渴死了漢相如,空落下文君再寡。哈哈,到頭來都是假。總饒你事業伊周,文章董賈,少不得北邙山下。哈哈,俺歸去也呀!


愛嘻哈的三味書巫


在此期間,重新拾起了反反覆覆多次的《紅樓夢》。

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初中,只看了四十多回。

第二次看是高中,看到八十回。

第三次看是大學,看到五十四回。

第四次看是工作後,零零星星的看到了第九十回。

春節期間,看了第五次。

至今為止,尚且還未讀完。

不得不說,這本書看一次有一次的體會。

第一次看的時候,就是抱著好玩的心思,囫圇吞棗的讀。

第二次看的時候,只是想豐富一下自己的知識面,為了應付考試。

第三次讀,也不過是為了彌補一下之前的遺憾。

第四次讀,乃是為了給自己的大腦充充電。

這第五次,確實是因為無聊了,但也是最能夠靜下心來好好讀書的一次。

從第一回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情節,甚至於她們說的每一句話,包括他們所說所做的背後的含義,心裡都會有一番比較和揣摩。

本書之中並非只是描寫閨中之事,其涵蓋面之廣,遠非一遍兩遍就能夠看得懂的。

讀書如滴水石穿,需毅力堅持。

諸君共勉!


大河皮皮


之前買了一本.《人類群星閃耀時》,最近終於有時間仔細品味了。在這本書裡,作者寫了:拜占庭的衰落、全人類的勝利—既電話的發明、拿破崙的嗎滑鐵盧戰役、逃亡上帝而離家出走的托爾斯泰、十月革命的列寧等等。

而我最喜歡的是講述了拿破崙失敗被俘的滑鐵盧戰役。在這節文章中,並沒有用很多的篇幅講述拿破崙的驍勇善戰和豐功偉績,而且目光一轉投向了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格魯希,一個拿破崙手下的騎兵將領。格魯希是個中等資質的男子,為人正直,勇敢,可靠,是個受過多次考驗的騎兵將領,但也僅只是個騎兵將領。當戰役準備打起,拿破崙讓他在後方隨機應變。戰爭已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拿破崙和威靈頓的戰場陷入了焦灼,雙方等待著,等待著援軍的出現。格魯希並沒有察覺,並口氣強硬的拒絕了手下的支援建議,他認為,只要皇帝不改變命令,他絕不允許自己偏離自己的職責,眾軍官均感失望。最終導致了拿破崙在滑鐵盧的慘敗,讓拿破崙—曾經的法西蘭皇帝,流放於一個不知名的小島當中。

難得降臨塵世的偉大的一秒,她對不恰當地被召喚來而不善利用她的人的報復就那麼可怕,大事繫於小人物僅僅一秒鐘,誰錯過了她,永遠不會有第二次恩惠降臨。

茨威格就如同一隻摘星之手,將人類史上中最璀璨的星辰摘下,放在這本書中,照亮我們空幻的黑夜。


戰疫我參與


首選佛學類書籍!佛學是心性之學。在這個特殊時期,人們不僅面對吃喝拉撒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心裡問題,不僅要問:為什麼?是啊,為什麼我們要面臨這些呢?關在家裡各種換著法的吃喝玩樂,也只是暫時緩解,可依然解決不了被封閉的心裡鬱結的根本問題!此時,才發現,我們的精神世界有多麼的空虛,心靈多麼的孤獨,面對問題是多麼的無助!期望這些書籍能幫大家找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