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故事,以及後面股市開市


一、第一個故事,玉帶和伯嚭。

沒有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的故事,但伯嚭卻有著和伍子胥相同的遭遇。父祖輩在楚國為官,遭遇滅族之禍後,僥倖隻身逃到吳國。後同伍

三個故事,以及後面股市開市

子胥一起,一邊幫助吳王內振經濟、外展拳腳;一邊藉助吳國的兵力破楚國王都,以伍子胥將楚王掘墳鞭屍,為滅族之仇畫下句號。

這是歷史上很震撼的一幕,但伯嚭與伍子胥人生的高潮並沒有到此為止。

國勢日強的吳國一舉滅掉越國。前越王勾踐為吳王牽馬,前越後為吳宮洗衣。

勾踐世代王侯,豈容如此踐踏,日日臥薪嚐膽,籌謀一雪前恨。越臣文仲、范蠡,一邊低調經營故越國,一邊將越地珍寶、美女輸往吳國。

歌舞曼妙中推杯換盞,伯嚭不經意便會觸到文仲私下叫人新送來的玉腰帶。

對吳國最有威懾力的楚,不久前才被攻破王都。南邊存在威脅的越,前陣子國王還在給自家大王牽馬。

吳國此時已無敵。

不知是腰帶寶光灼眼,還是范蠡送來的美人過於醉人。想把伍子胥那杯酒也喝了的伯嚭,慫恿宿醉未醒的吳王一起舉杯。那杯中濺起的酒花,恰似伍子胥拔劍自刎的鮮血般飛起。

等到後來,勾踐重整三千越甲,吳國破,吳王死,伯嚭亡。

伯嚭如私心不那麼重,如多為吳國考慮,如把目光不是放在看耀眼的玉帶和想喝更多的酒上,他會死嗎?

二、第二個故事,范雎之死。

范雎剛出來混社會那會兒,沒有高考,沒有公招、國考,也沒有什麼鄉親裡面名人"舉孝廉"的說法。

那個年代,推舉別人做官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要是被推薦的人出了問題,是要擔責任的,殺頭的責任。

要想做官,很困難。

是金子總會發光,把時間回溯到2200多年前的戰國末期一樣奏效。年輕的范雎被魏國中層幹部須賈看中,連去齊國出差都帶著。齊王欣賞范雎,要賜他金銀、牲畜。須賈以為范雎洩了魏國機密,回魏國後就向魏國宰相魏齊告了一狀。魏齊讓人將范雎打斷肋骨,打落牙齒,用席子裹了扔到茅廁,誰都要去他身上撒尿。

後來,范雎被魏國鄭安平和秦國王稽救到秦國。

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蒸蒸日上得秦國,恰是范雎一戰抱負的星辰大海。在秦化名張祿的范雎,助秦國開疆拓土,幫秦王除去穰侯、宣太后,官拜相國。

後來有次須賈出使秦國,范雎穿破衣破帽見須賈,須賈贈他一件紅袍。這讓范雎在隨後對魏齊的報復中,放了須賈一馬。

快意恩仇不止是仇,還有恩。

在范雎的舉薦下,鄭安平、王稽分別做了將軍、太守。以公濟私,在當前的年代不是問題,在戰國時期很多國家都不是問題,然而在此時的秦國,在渾身每一個細胞都在成長的秦國來講,就是一個大問題。

因害怕白起功勞太大威脅到自己地位,范雎讒言害了白起,這導致主攻趙國的大將變成鄭安平,鄭安平卻降了趙國,秦王顧念范雎往昔貢獻,放了他一馬。

禍不單行,做了太守的王稽又裡通外國,《史記》、《資治通鑑》裡都說秦王又放了范雎一馬,但近年的考古資料顯示,范雎和王稽一起捱了秦國的刀。

司馬光說范雎為人睚眥必報,但這好像不是問題。私心太重害白起,間接給自己挖了墳墓,好像也不是太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或許是在於私心重過度了,把所有的坑都挖得密密匝匝,不給自己留生路。

如果沒有把鄭安平、王稽都舉薦,暴雷也就一次,在秦王那裡靠情面也能脫罪。如果當時沒有阻難白起滅趙,至少場上有白起擋著,自己怎麼都有迴環餘地。

爭權奪利、私心太重問題都不大,問題在於阻攔了一個國家前進的步伐。

三、第三個故事,郭開多予使者金。

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40萬降卒。在巨大的哀痛、仇恨過後,趙國此時陷入了深深的恐懼當中。身處金字塔頂端的趙王,內心同樣一片惶恐。

趙國的戰神李牧早已被郭開拐彎抹角弄死,另一根國之柱石廉頗,此時正在楚國避難。

沒法,郭開鋒芒太深,為趙國奉獻了40年靑春的廉頗也當不了其唇齒之威。

沒有選擇的趙王派使者去探廉頗,看老將是否還能還能仰仗。

但在使者出發之前,先收了郭開的錢,書上這樣說的"郭開多予使者金"。於是,老將廉頗就成了一副一頓飯上三次廁所的老邁模樣。

後來,秦王把趙國滅了後,拜郭開為上卿。

郭開某次回故趙國取自己多年積蓄,在途中被殺。

一說是被秦國貴族害了,一個叛臣,殺了也就殺了,沒人追究。一說是被李牧的舊部殺了。

真相早已湮滅在歷史長河中,但有一個事實是,下場都不好。

四、做多做空。

我最近在把《資治通鑑》和《史記》對照著讀,多說《通鑑》採取《史記》說法較多,其中也確有共同出,只是它們詳略部分取捨不同。

我在想一個問題,伯嚭、范雎、郭開的死,有什麼共同之處呢。

粗略來看大體就是作法自斃,因果循環報應不爽。殺身之禍基本都是自己招來的。

而且一個主要問題就是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

比如,伯嚭分不清擁有更多金銀珠寶和立身所在的國家強盛,到底哪個更重要。

郭開認不清自身所處國家強盛對自己的意義。表面上看,背叛趙國去了秦國還是做大官,但這背後的邏輯不管是得罪秦國的貴戚還是殺李牧造成的後果,都決定了他的身死。

范雎可能又是另一面,秦國沒有被他弄垮,他也沒有背叛秦國,但他的很作作為,都阻難了秦國的繼續變強,不管是坑死白起,還是過於的公器私用,都在某種程度上延緩了秦國統一的步伐。也可以看到,無論春秋還是戰國,公器私用的人很多,但因為這個而死的並不多。

伯嚭身處吳國,吳國勢盛就是他的最好利益,也是他個人利益的最優解。

郭開在趙國生根,趙國強盛才是他最大的利益所在,李牧如在,廉頗固守,趙國未必不能再拖個幾十年。

范雎興於秦國,也仰仗秦國而生,如果他沒有過於阻擋秦帝國的鐵蹄,沒有不小心把自己完全置身於秦國的對立面,他也未必沒有善終。

貪財好色不是錯,嫉賢妒能沒問題,公器私用題中意。只要在大的方向上正確了,其他都不沒啥。

如果股市蒸蒸日上,我們隨便買什麼股票問題都不大。

如果股市江河日下,我們隨便買什麼股票問題都不小。

那麼,說說,本次的疫情,會長久地影響股市嗎?

伯嚭受賄坑死伍子胥,是吳越強弱轉換的一個浪花;郭開害死李牧,加速了趙國滅亡的進程;范雎搞死白起,則把自己搞到了非常慘淡的地步。

我們不是它們,不能影響歷史進程。

伯嚭搞死伍子胥之前,應該做多吳國,做空越國。無論是郭開搞死李牧之前還是之後,都要全倉做空趙國。而對於秦國,在它六王畢、四海一之前,每一次下跌,都是抄底良機,全力做多。

范雎登上歷史舞臺的時候,誰都不知道他對秦國會有什麼影響,他自己會有怎樣的結局。儘管范雎身死時,秦王一度感嘆國無棟樑,但毫無疑問,在范雎身處秦國期間,秦國是在震盪走高的。范雎身死時,秦王朝差不多也是巔峰前的最後一個低點。


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