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築起“心”的長城

作者 張紅太

一場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點燃了共同抗擊病毒的戰火,既是一場國家綜合實力的大考,也是一場國情、世情教育的大課。抗擊疫情的前線,既是戰場,也是課堂。這場戰役在檢驗國家制度體制、領導能力、資源儲備、百姓素質、應急能力等方面的同時,也帶給我們更多深層次的思考。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最有說服力的答案。在平時的社會生活中,一些人認為,西方的月亮是圓的,認為資本主義制度優於我們,在社會公共福利、就業、醫療以至於自由、民主、人權等方面,優於社會主義制度,這也是一些西方國家領導者和國民、媒體自以為榮之處,也是我們部分國人追逐羨慕之處。平時經常可以聽到一些人講,西方國家的制度合理、待遇優越、技術先進、國民素質高等等。這次我們看到,在一些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政府在管控疫情實踐中的慌亂無章和力不從心,民眾對政府相關管控制度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以侵犯自己的人權、自由、民主為由,對抗政府。衡量一個國家制度體制是否優越,不僅僅在於吃好、穿好、住好,在於所謂的言論自由、民主人權,重要的在於是否有一種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於關鍵時刻能否與國家一條心,形成一盤棋。不應否認,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資本積累,一些西方國家在科學技術、醫療教育、社會福利等方面比較好。但是也應該看到,西方有的國家國土面積、人口數量還不如中國一個省的規模,這與14億人口、960多萬國土面積的中國來講,管理和發展難度不言自明。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人心者得天下。一個國家最大的政治優勢就在於對民心的凝聚,在危難面前能夠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心”的長城。在這次抗擊疫情中,中國人民表現出來空前的團結一心、眾志成城、聽從號令、服從管理的素質和情懷有目共睹。中華幾千年歷史變革和社會發展形成的多難興邦、堅強不屈的思想品格,新中國成立70年來形成的為國分憂、自立自強的愛國情懷,改革開放40年來形成的崇尚國家、團結一心的共同認知,都為我們戰勝歷次困難災害、包括戰勝這次疫情奠定了深厚的政治思想基礎。抗擊疫情的實踐是一次生動的、全民的、震撼人心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抗擊疫情的實踐中,人民表現出的聽從指揮、臨危不亂、步調一致、守助相望的偉大精神,人民迸發的愛心力量、科學力量,是打贏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致勝法寶。這次全球戰疫的實踐也再次昭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平時的積澱才能壘起戰時的高地,慈善為本、胸懷博大才會贏得世界的尊重。心會跟愛一起走,希望一切愛好和平、崇尚美好的人們,都以一種大愛情懷構建起一道“心”的長城,為中國夢的實現,為構建起真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加油!

銳評|築起“心”的長城


【作者簡介】張紅太,軍事新聞工作者、高等教育工作者,師級大校,軍旅作家、書法家、詩人,法學碩士,大學教授,文化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