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儒家文化思想究竟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

​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中國春秋時期一位偉大哲人,關於學習為人方面的探索總結。在思想為人方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而對於從政方面,他更倡導了千百年來沿用至今的誠信。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位哲人,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人孔子。

孔孟之道,儒家文化思想究竟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

縱觀歷史,還沒有一個人像孔子這樣,在漫長的歷史中,不停的受到崇拜和追捧。孔子他所創立的文化,就是著名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影響和統治了整個東亞地區幾千年,至今依然是東南亞人所信奉的正統思想體系。那麼這一嚴謹博大的思想,他的內容主旨是什麼?為什麼能得到如此多的認同。孔子思想又是如何穿越中國這2000多年洶湧的歷史封塵的呢?孔子又為何成為一位飽受爭議的思想家呢?

孔孟之道,儒家文化思想究竟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


儒家思想,是一種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注重人的自身修養,提倡要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和諧關係。對待長輩尊敬有禮,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儒家名著《孝經》的開篇說:孝為德之本。可見儒家的孝道,是整個道德體系的核心。孔子又做過哪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孝事使他飽受爭議呢?孔子17歲時,母親去世,最初人們只是將她當做一位農婦,草率掩埋。後來孔子從別人處得知其生父及其顯赫家世背景,於是便打聽到父親墓地並做了一件至今看來依然驚世駭俗的事。他將父親的墳墓挖開,把母親遺體與父親遺骨合葬一處。

孔孟之道,儒家文化思想究竟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

合葬之事發生不久,孔子就做出了另一項在當時震驚全國的不體面舉動。魯國貴族季氏宴請賓客為魯國選拔人才,孔子實在太貧寒了,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無奈之下,孔子竟穿著埋葬母親時的孝衫,也是他最好的一件衣服去赴宴。穿著孝服參加喜慶的宴會,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還沒等他進門就被憤怒的門衛強行趕了出去。那麼年輕時的孔子為什麼做出如此荒誕的事情?與其儒家思想所倡導的禮大相徑庭。

孔孟之道,儒家文化思想究竟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

那時的孔子身份,沒有得到魯國貴族的認可,甚至他的這些行動也為當時的人所不齒,從而也造就了孔子內心的憤怒強烈的慾望。也預示出孔子一生,必將走出一條不尋常路。果然到了。30歲時,經過多年來矢志不渝的讀書,拜師求學。孔子的學識聲名日顯,開始廣招門徒傳道授業,在當時社會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因為在當時學習只是貴族才能享受的待遇,私學的創建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孔子已成為當時學術下移,私人講學的先驅代表,為後人尊為萬世師表。

孔孟之道,儒家文化思想究竟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

後來孔子四處講學,周遊列國十四年,將儒家思想廣播於天下,為全社會的逐步融化,打下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那麼不大的儒家思想,他的精粹和精神主體又是什麼呢?孔子,其儒家思想主要以仁為核心,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比較來看孔子思想學術的精華集中建出於《論語》一書。那麼整套儒家思想內容都反映在論語中嗎?

孔孟之道,儒家文化思想究竟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在構建儒家思想的過程中,還有另一位偉大思想家的貢獻。他是誰呢?他的身世中,與孔子又有什麼驚人的相似呢。在中國幾乎每個人都聽說過孟母三遷的故事。一位母親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將其培養成才,不惜多次搬家尋找好的環境。他的兒子就是儒家思想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孟子與孔子都有一位偉大的母親,耳濡目染母性的博愛,是不是可以解釋為什麼儒家學說都崇尚仁愛的仁。

孔孟之道,儒家文化思想究竟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

孟子師承孔子,成為繼孔子之後又一代儒學宗師,並稱為孔孟。性善論是孟子理論的出發點,孟子的主要思想體系見於《孟子》一書。從中國幾千年的發展來看,眾多先進思想都在春秋戰國時期激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而後幾千年中鮮有顛覆性的思想出現。更多人開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的問題。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才有了百家爭鳴的這一思想怒放時期。孔孟正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因此儒家道德被認為是隻要每個人都服從儒家思想準則,就一定會有一個和諧社會。如果社會不和諧,皆因人們的道德淪喪和越位所致。

孔孟之道,儒家文化思想究竟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

現在我們回望歷史來看,“忠”是中國人對國家的利益的重視,遠高於同期的其他國家,對國家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忍”是中國人民,養成了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性。正因為如此,中國才能成為四大古國中唯一穿越風浪倖存至今的國家。中庸使中國人遇事不溫不火,不落後不出頭。這種習性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諧。可以說,儒家氣質從一定程度上已經代表了中國氣質,與中國的發展血脈相連。

孔孟之道,儒家文化思想究竟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

宋元時期,中國結束了近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需要以儒家君臣思想馴服民心。於是對孔子推崇備至,用孔子的神聖光環和綱常倫理來維護其統治。但近代由於中國的逐漸落後,使得一部分知識分子在反思落後的原因是認為,這是儒家思想而造成的這種落後局面。提出了罷儒的口號,從而導致儒家思想的逐漸衰落。

孔孟之道,儒家文化思想究竟是“愚民”,還是讓人圓滑“世故”?

而隨著朝氣蓬勃的新中國的到來。儒家思想在取精華棄糟粕的前提下,煥發出新的光輝。與現代社會的發展也越來越緊密。他所提倡的誠信和諧,再次成為中國發展的精神標誌。不僅如此,孔子創立的儒學及其所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也深刻影響了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國。日本各地年年都有祭奠孔子的活動,儒家思想作為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遺產,在時間的歷史長河中愈加光華璀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