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峰為何會認定段正淳就是帶頭大哥,這個誤會是怎麼造成的?

忠肝義膽嶽老三


我認為這個問題是這部小說裡最大漏洞。首先我們都知道蕭峰是一個膽大心細、非常有智慧黑白分明之人,而且非常自信,在小樹林處理匿名信過程就說明他是有頭腦處事冷靜之人。所以在聽說帶頭大哥是段正淳見面時就應該明確不是為什麼呢?1.蕭遠山夫婦遇難時蕭峰才一歲,帶頭大哥據各方面信息判斷大概也在30歲左右甚至以上;2.蕭峰與段正淳見面的時候蕭峰32歲,而段正淳也才40歲,相差不大(書中有記載,還有蕭峰比段譽大12歲),3.再則是搶少林寺的武功秘籍是中原武林的事情,段正淳是大理王族。僅僅從這幾點可以證明帶頭大哥另有其人而非段正淳,一個統領幾十萬丐幫幫主怎麼會犯如此低級錯誤所以此處橋段我認為有一些牽強附會的現象。




賢哥的VLOG


蕭峰錯把段正淳認成帶頭大哥,是環環套的誤會造成的。

首先,康敏識破了阿朱的白長老,這毒如蛇蠍的女人勢必將計就計,給蕭峰指條錯路,一是報復段二這個玩弄感情的騙子,二是報復蕭峰對自己美色的目不斜視,這是一石二鳥的計策,段二和蕭峰勢必有場惡戰,誰死了或者誰傷了,最開心的都是馬伕人。

其次,蕭峰報仇心切,未對馬伕人透露的信息進行甄別,這是典型的仇恨蒙了眼的表現。其實這個帶頭大哥如果不是蕭峰的仇人,他可以置身事外的處置的話,未必康敏的計策能夠得逞,但是沒有那麼如果,蕭峰也是人,是人就會被一些情感左右判斷,這叫關心則亂。

再次,就是段二得身份特殊,大理除了皇帝就是他最大,所以,以他的年紀身份地位,有可能成為帶頭大哥也不足為奇。如果段二不是大理的王爺,只是某個小角色,我認為蕭峰也未必會篤信康敏的話。

最後,大錯鑄成的導火索就是段正淳的問非所答了,如果當面鑼對面鼓的說清楚,也不會釀成最後慘痛的結果。

以上是我的總結。




見聞九河曉月


蕭峰把段正淳當作當年雁門一案的帶頭大哥,確實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許多讀者認為這是的喬幫主一生,最魯莽的一次表現,讓人難以理解。實際上,小說中對此有作了說明,這事的起因,是蕭峰中了康敏的借刀殺人計劃,而最終促成這次了誤會,是問非所要和答非所問,還有沒能及時解釋清楚,諸多巧合湊在一起產生的結果。


當日蕭峰與阿朱從天台山離去,智光大師死後,世上唯一知道帶頭大哥身份的人,就只剩下馬伕人康敏,兩人約定若是再不能從康敏口中,得知帶頭大哥是誰,就因此作罷,到大漠隱居,牧馬放羊,再不回中原了。誰知阿朱裝扮的白世鏡和蕭峰裝扮的丐幫弟子,卻被康敏輕易識破,康敏不但不戳穿,反而配合蕭峰二人演了一齣戲,讓他們二人順利中了自己的借刀殺人之計,把帶頭大哥指向了段正淳。

蕭峰獲悉段正淳便是當年雁門血案的帶頭大哥,於是帶著阿朱,前往小鏡湖尋找段正淳,以證究竟。這裡必須說明的一點是,蕭峰此時並不知道段正淳便是他義弟段譽的父親,只知道他與段譽同是大理皇室的人,沒想過他們會是父子。他去找段正淳的路上,就曾想到過段譽,在他看來段譽不會武功,便能學會“六脈神劍”,內功了得,段正淳是大理段氏的首腦之一,那他的武功必然更厲害,因而他剛開始一直認為自己不可能會是段正淳的對手。假如此時蕭峰便知道段正淳就是段譽的父親,那他必定會先找段譽問清楚,其實這也是造成這次誤會的原因之一。

蕭峰和阿朱雖均與段譽熟識,但大理國段氏乃是國姓,好比大宋姓趙的、西夏國姓李的、遼國姓耶律的都是成千成萬,段譽從不提自己是大理國王子,蕭峰和阿朱決計想不到他是帝皇之裔,是段正淳之子。新修版《天龍八部•第二十二章》


而到了小鏡湖之後,當蕭峰看到段正淳之時,實際上他是有懷疑過的。懷疑的一點,就是段正淳看起來只不過是四五十歲的人,一臉的皮光肉滑,鬢邊也未見白髮,要說三十年前率領中原群豪在雁門關外殘害自己父母,按年歲應無可能。但一轉眼間,蕭峰見阮星竹凝視段正淳的目光中充滿深情,便似趙錢孫瞧著譚婆的眼色,想到譚婆就想到了趙錢孫。在他看來,趙錢孫也七十多了,只因內功深湛,瞧上去就不過四十來歲,那麼段正淳以六十多歲年紀,得以駐顏不老,長葆青春,就更非奇事了。而當日康敏也說過同樣的話,這就讓蕭峰對段正淳年齡這一層的懷疑,很快打消了。

阿朱沉吟片刻,說道:“弟妹,聽說那段正淳現今不過中年,但雁門關外一役,總有三十年了吧,只怕年歲不對。”馬伕人問道:“白長老,你見過段正淳麼?”阿朱道:“我沒見過。”馬伕人道:“我曾聽先夫說起過,鎮南王段正淳風流好色,年紀一大把,卻愛扮作少年人去勾引女子。他內功深湛,五六十歲的人,卻練得四十來歲模樣。其實呢,白長老,他比你還大上好幾歲呢!”新修版《天龍八部•第二十一章》

再加上在蕭峰去找段正淳時,剛好碰上了一個巧合的事,那就是段正淳與阮星竹,剛剛相認了他們所生的女兒阿紫。段正淳因為當年離開阮星竹母女,致使未婚先育的阮星竹只能將阿朱和阿紫送給人家,害她們母女分開十幾年,孩子又沒爹沒孃的,讓他大為愧疚,自認為對不起兩個孩子。而蕭峰跟段正淳對質之時,因不願當著眾人明言,在問段正淳是否曾做過一件於心有愧的大事,意指雁門慘案時,又沒明說這件大錯事的發生時間,只以“當年”替代。這就造成了蕭峰是問非所要,而段正淳卻是答非所問,蕭峰是在問雁門一案,但因有顧慮卻重要的不提,而段正淳卻以為蕭峰是在審問他和阮星竹的女兒一事。


而當蕭峰再問段正淳既知鑄成大錯,卻為何還在接二連三的再幹惡事,意指為何還要接二連三的殺掉他養父養母和玄苦等人時,段正淳卻以為蕭峰是在訓斥他的行止不端,風流成性,德行有虧,因此並非否認蕭峰所說。蕭峰待見段正淳深露愧色,既說鑄成大錯,一生耿耿不安,又說今日重見一個當年沒了爹孃的孩子(段正淳所言,實指阿紫,蕭峰卻以為這孩子是說他),至於殺喬三槐夫婦、殺玄苦大師等事,段正淳又自承是“行止不端,德行有虧”,那麼他就更加認定段正淳就是帶頭大哥無疑了。

本來這時候,蕭峰接下來要對段正淳說的話,是能解開雙方就此時所論的這件事,是存在誤解的,那就是他要說出三十年雁門關一案的事,盤問段正淳當時的情景,核對之後就亮明來意,找段正淳報仇。但這時,阿朱卻來了一個神助攻,打斷了蕭峰的話。


這是因為阿朱此前剛剛發現自己也是段正淳與阮星竹所生的女兒,而且她這時也跟蕭峰一樣,認定她父親就是當年的帶頭大哥,出於保護父親的名望,不讓他在眾家臣面前難堪,就阻止了蕭峰的繼續問話。蕭峰一被阿朱打斷,也認為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於是便約段正淳當晚在青石橋上相候,再繼續細談。

蕭峰才知千真萬確,臉上登如罩了一層嚴霜,鼻中哼了一聲,恨恨地道:“雁門關外,三十年前……”阿朱突然打岔道:“大哥,這些事說來話長,慢慢再問不遲。”蕭峰點了點頭,明白阿朱不願讓旁人聽到自己盤問段正淳當時情景,向段正淳道:“今晚三更,我在那座青石橋上相候,有事和閣下一談。”新修版《天龍八部•第二十三章》

當晚再見面,就是阿朱偽裝成她父親,去見蕭峰了。而阿朱由於自己已經認定她父親就是帶頭大哥,就是殺害蕭大哥父母的兇手,為了替父償命,一見蕭峰,便直接說自己是誤聽奸人之言,殺了蕭峰的父母,又替段正淳直承了殺害喬三槐等人。蕭峰見對面橋頭所站的,正是段正淳無疑,又聽他直認其錯,本就報仇心切,哪裡還會想到這人竟會是阿朱所扮。就這樣,誤會便全然生成了。假如沒有阿朱這一舉,而是讓蕭峰與段正淳私下獨自再對話一番,那麼必能在誤解生成最後的誤會之前,解清此事。


再加上阿朱又不願把自己的身世告訴蕭峰,不然的話蕭峰也會顧慮到阿朱,而放棄繼續尋仇。而蕭峰又曾在天台山與玄慈對掌之後,答應過阿朱以後出手不再掌上無力,與人對掌時絕不容情,於是一出掌就打得阿朱肋骨盡斷,五臟震碎,就算薛神醫在旁即行施救,也難以續命。如此誤會造成的無辜傷亡,就怎麼也再挽回不了了。

實際上,金庸先生如此設置,安排蕭峰誤會段正淳就是帶頭大哥一事,甚至是安排玄慈等人到天台山與蕭峰對掌一事(此事乃是新修版小說添加的情節),就是為了促使蕭峰打死阿朱。跟了蕭峰這樣大仁大義的大俠,阿朱是必然一死的,因為蕭峰只有心愛的女人已死,最終才會更加了無牽掛地去為宋遼的和平,奉獻自己的性命,坦然赴死。而安排段正淳被誤會成帶頭大哥,還能從另一方面襯托康敏的狠毒,可謂一舉兩得了。而對於這個誤會,也只能說有太多的巧合在裡頭。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馬大元的夫人康敏是看過帶頭大哥書信的人,除了當年在雁門關參與伏擊的人以外,只有康敏知道帶頭大哥是誰,康敏心腸歹毒,拜金放蕩。曾和段正淳有過一段情史,還曾生過一個孩子。後來被段正淳甩了,康敏對其恨之入骨,並親手把和段正淳生的孩子掐死。後來蕭峰找到康敏問帶頭大哥是誰,康敏則順水推舟說是段正淳,想借蕭峰之手殺段正淳。另一方面,蕭峰曾一個個找過當年參與雁門關伏擊的武林人士,他們都咬死不說是誰,蕭峰推測出帶頭大哥一定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大人物。段正淳是大理鎮南王,康敏說帶頭大哥是段正淳,蕭峰也就相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