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中神和仙有何區別?

周進


我覺得仙指的是得道,並出世的人;因為得道,所以可以長生不老。所謂長生不老,不是指永生;而是指悠久的壽命,和延緩衰老的能力。道指的是人類認識宇宙的客觀規則;如:風、雨、雷、電、洪水、地震、光明、雲、霧、火、黑暗、時間、空間、距離、因果、太陽、月亮、大地、生命,乃至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規則。只有得道(學會為人處世的規則),才能獲得長生不老的能力。世間修道之人,需積累功與德;當功與德圓滿時,便能得道出世。能夠算得上神的只有,昊天(天)、三清、女媧、盤古,這類有精神而無形,或有形像的存在。是上古先民認識世界客觀規則和信仰的結合,也可以是造人和創世神話中的存在。神擁有無量的功德,因此是需要人們敬仰的;同時也因其擁有強大的力量,而感到畏懼。通過信仰和供奉它們,已尋求心理上的安慰;並堅定自己的內心,勇敢的活下去。


渦扇10太行


所謂的神仙,在道修的層次中,屬第四層次。

即指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

這裡的鬼仙,即是多指那些只修性,不修命的歷代宗教修行者。

這類修行之人,常把心性的修為與開發人生所謂的智慧,當作其人生修為的重點!並也常習入靜與禪定的功夫!

但是,由於其不悟大道天機,雖多智慧豐富!其終果,實很難達於超凡脫俗式的理想境界!

而人仙,則屬性命雙全的得道之人,其層次,一生多處於一種多安少病式的生命狀態之中,多健康高壽,號位真人。

地仙,則屬成道之人。

其層次,在人仙的基礎上,更上一步!屬榮獲長生不老的境界之人。

而所謂的神仙,即是在地仙的基礎上,在世間的行道中,時顯靈神之跡的道修高人。

因此,神與仙,實屬一種不可分離式的道修境界!

如今的世間之人,因其多不明白此中的內涵,在多受其他宗教的影響下,往往主觀性的將神仙一詞,分解誤釋,實屬一種惑道不明式的錯誤之舉!


紫雲君客


神和仙是有區別的。

神,一般指德高望重的人死後,被人們祭拜成神(一般人死後成之為鬼)。

仙,是道家修煉到一定火候時所得到的最高境界,常說修道盼仙就是這個意思。

佛,指佛門子弟(和尚,尼姑)修煉到一定成度後成佛。

還可以這樣理解:神是鬼的升級版;仙是道士的升級板;佛是和尚的升級板。

人們祭拜道家的地方稱觀;神的地方稱廟:佛的地方稱寺。

一般情況下,神、仙、佛,俗稱之為神仙!











聞聲36


神仙神仙,現在基本已經被混用在一起了,似乎沒有什麼分別。但要是真較起真兒來還是會發現差異的。

其實神和仙還是屬於不同範疇,也沒有必要糾結高低上下。畢竟對於神和仙描述的著作有很多,也涉及到信仰問題。

(當然還是有很多人認為神要比仙強,畢竟《山海經》中的上古大神們,哪一個都不是好惹的)

仙,多為修長生者,人仙、地仙、飛仙、天仙,有在人間修行的長壽仙人(《西遊記》裡地仙壽命多為800歲),有飛昇上天在天宇修行的仙人,修為能力有所不同,壽命也不同。也有比較特別的仙人種類,鬼仙(比較另類)。

仙的概念來自於道家,有肉身成聖、功德圓滿的含義,老而不死曰仙(鬼仙例外)。


所以仙指的多是一種修行的狀態和修煉成果。

而神,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神”為“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屬於造物者),是人們的信仰對象。

除了原始的神,還有一部分屬於被天庭冊封,有官方認證的職稱職務。

就像《封神榜》裡的冊封,被冊封的有活人也有鬼魂,但被冊封后即使沒有修煉過,也會有法力,官職等級可以,還會有自己的府邸,在天上有一席之地。

除了天神外,也有自然神(日神、月神、山神),體內神(道教認為人身體內各個器官都有神明掌管,比如五臟神)


當然,現在的神和仙,傻傻分不清楚。若是非要分個高低,可能要看個人喜好了。

(歡迎一起探討)


江湖劉行者


以前回答過,個人見解,請包容:神有以下幾種:1、先天神,也是上古神,如盤古、女媧,先萬物而存在;2、封的神,如雷公、電母等(個人認為玉帝也是被封的神,在玉帝之前天帝為東皇太一,因古時後為了得到天帝庇佑,皇帝不允許百姓祭祀,只能由天子祭祀,東皇才逐漸被遺忘);3、人鬼妖怪被冊封為神的,在其神位謀其神職。人修煉而成仙,因某種原因而被冊封,具有一定職責,也就成為神;人死為鬼,但因功勞或通過修煉而被冊封,為鬼仙來去於三界,有了職位也就成了鬼神,如閻王。鬼則必須進入輪迴;妖、怪本也入仙道,若做善事、行善果,被天庭冊封,為星君。(民間主要的妖有蛇、狐狸、黃鼠狼、老鼠、刺蝟,若只做壞事,就算擁有仙之異能也只能是妖、魔,若行善事得到認可、受人祭拜則為仙,蛇為柳仙,狐狸為狐仙,黃鼠狼為黃大仙、老鼠為灰仙、刺蝟為白仙。因冊封可為山神等職。這裡再說一下怪和魔,怪主要指植物或無生命的東西經過修行或吸收了天地靈氣而具有異能,和妖一樣,好怪則為仙,成仙也就有機會受冊封為神。妖、怪包括已經擁有異能的人專幹壞事,走邪道也就成了魔,魔的破壞力要遠高於妖怪。)。 仙:1、指通過修煉而具有異能,通過天庭認可,可以自由往返於三屆的動物、植物或無生命的物質,比如八仙、鎮元子、民間五大仙、花仙子、孫悟空(石猴)。2、人或動植物死後,因生前功勞或通過修煉而被天庭認可封為仙,可以不入輪迴,逍遙於三界,服從於天規,為鬼仙。 綜上所述:神和仙的共同點和區分,1、神也是仙,但仙不一定是神,神於三界內各司其職,仙可以往來於三界,但沒有職位。2、除了上古之神,要成為神或仙必須由天庭冊封。3、神和仙都必須遵守天規。4、神和仙同樣,有的有軀體、有的無軀體。以上是個人愚見,僅供探討,請海涵。


春三半月


其實神與仙有一個特別容易的區分方法,神都是有職位的,也就是公務員,比如水神,火神,龍王,天上的有職位的都是神,而沒有職位的就是仙。而有沒有肉體並不是區分神與仙的標準,所以二郎神有肉體,但他是神,哪吒沒肉體,他也是神。玉帝也是有肉體的,他是全家一起被太上老君接到天上的,玉帝也是神。由於神與仙的區分標準是是否要幹活,神有職責的束縛,而仙則自由自在,所以封神演義中眾仙稱上封神榜是“厄運”。實力並不是區分神與仙的標準,所以某小說中“上仙”修煉之後變成了“上神”的說法是錯的,仙有法力無邊的,比如三清(盤古所化,創造世界,有無上法力),也有法力低微的,比如最普通的仙家為人做保家仙才能比較快的修煉。神也有法力高強的,比如玉帝,二郎神,也有法力低微的,比如一些土地神,每家都有的灶王爺等等。

最後請同學們注意,中國神話體系本質上是道教的神話體系,中國的佛教傳說已經被本土化也就是道教化了,比如佛教中的菩薩已經都搬家到了中國,所以一些並沒有被道教接受的傳說並不是中國神話,比如阿修羅等等。

還有西遊記電視劇在中國影響太大了,所以很多人認為孫悟空太厲害了,玉帝太無能了。其實在中國的傳說中,地位最高的是三清,注意三清是仙,並不需要有什麼職責,玉帝是六御之首,是地位最高的神,但玉帝是太上老君扶植起來的。孫悟空都沒有打進南天門,並沒有打到凌霄寶殿,玉帝請如來來只是上級命令下級辦事而已,如來是五方五老之一,地位比玉帝低很多,西遊記電視劇表現的好像如來比玉帝厲害很多的樣子。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所以很多隻看電視劇的人才有為什麼孫悟空前期那麼厲害,後來那麼孬的疑問,其實一直就沒厲害到哪裡去。


LeoMath


一,《莊子-逍遙遊》有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山海經-大荒西經》也有關於神人的記載:“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說明神人不吃凡間的五穀,只吸風飲露,但是,他們能夠騰雲駕霧,御龍在天。

二,仙是凡人經過煉氣、築基、結丹、元嬰、化神、煉虛、合體、渡劫、大乘,而煉就成道。有的神話書中說明仙有多種:地仙、天仙、金仙、大羅金仙、玄仙、九天玄仙、仙君、仙帝、仙尊、神人等;其修行層面分有: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五種。

三,道教的神系:自然界有風雨雷電、山川河嶽之自然之神,雷神、水神、火神,天官、地官、水官,北斗星君、南鬥星君。

道教的一氣化三清:元始天尊、道德天尊、靈寶天尊。

神是有司職體系的,比如雷部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上通天,下通地,化身三界救苦救難;玉皇大帝統御十方三界、四生六道;

因此,我們要尊重天地、尊重自然、敬愛我們的國家。





路人粉莉莉


封神演義裡的神和仙,有什麼樣的區別?

小劉侃封神

神仙,一般都是拿在一起說事,因為他們都擁有悠久的生命,都是高高在上凌駕於凡人之上。

但是在封神演義這本小說裡,把神和仙的定義卻完全的分開了。

神,是天庭的打工仔,有可能享受到天庭的福利。

仙,是自由自在修道的閒人,不歸天庭管轄,卻能享受天庭的福利。

比如王母娘娘的聚仙旗,是專門用來聚仙的,然後在瑤池開會,吃蟠桃喝御酒。仙人不幹活也能享受這種吃蟠桃的福利。

可是神,就未必能享受了。就算能享受,也是幹活之後才能享受。

這麼一比較,神直接就低了仙一等。

女媧娘娘的招妖幡,是強行召喚妖怪,妖怪不聽話還有縛妖索來管轄。但女媧娘娘聚仙旗只是給仙人發個聚會的信號,然後仙人可以自行選擇是來還是不來。而且來了也不是有什麼任務,是來吃喝玩樂,看仙娥跳舞的!

曾經,鴻鈞道人對人闡截三教主說了一番話,“當時只因周家國運將興,湯數將盡,神仙逢此殺運,故命你三個共立‘封神榜’,以觀眾仙根行淺深,或仙或神,各成其品。”

鴻鈞道人的話中,並沒有說明神和仙誰的等級高,只是說他們依據根行深淺各成其品。

元始天尊曾經對通天教主說道:“三教僉押封神榜,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淺薄成其人道,仍隨輪迴之劫。”

很顯然,元始天尊已經確認,仙人的根行是最好的,神道其次,人道最垃圾,要陷入無邊的輪迴之中。

封神演義裡神和仙的區別,還有一個,便是神是死後封神,他們沒有實際的身體,只剩下了靈魂,要受打神鞭和封神榜的制約。而仙,是擁有身體的。

仙可以成神,比如楊戩哪吒等七人肉身成聖。也即是說他們是仙體但獲得了天庭神位,也算是一個神。

但神,永遠不可能成仙,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了身體。

封神演義裡不止描述了被天庭約束的神,還有一些不受天庭約束的上古大神。

女媧娘娘是上古神女。水神共工怒觸不周山。

有水神,自然就有火神,一般所謂火神便是祝融。

既然有火神,那麼便會有風神、雨神、雷神等等一系列的神靈。

所以,封神演義裡的神,其實是分為兩種,一種是上古大神,他們修為未必很高,但資格都很老!他們的地位比仙都要高。

另外一種,便是死後封神,受天庭轄制的神。這種神,比仙可要低上一等。

小劉侃封神,請關注!


小劉侃封神


簡而言之,創世生民者為神,修身煉心者為仙。

久讀中國古代神話,相信大家都會有著同樣的疑問。為何我國的神話中,存在著"神","仙"這兩種看似相同,但卻又有著天壤之別的神話人物形象存在呢?而"神"和"仙"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究竟是修為還是誕生方式呢?今天在這裡,將會一一解答。

首先,咱們要從誕生早且無宗教意義的"神"講起,這是中國神話的起始,也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精神支柱。

一、創世生民,先天造化——神

1、神話之始——創世造人

自母系社會起,創世神或可稱之為開闢神的神之始祖的形象便出現了。而因為當時的社會原因,創世神的形象是作為女性存在的。《大荒西經》曰: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由此可以看出,神話雖然記敘簡略,但從中仍舊可以隱然看出:它反映了原始母系社會以女性為中心的婚姻關係和生育情況。造人神話,又見於漢末應劭的《風俗通義》,佚文說她"摶黃土作人"。至於補天,仍首見於《淮南子·覽冥篇》,說她"煉五色石以補蒼天"。雖此二書問世較晚,但所記錄的神話仍當是產於這個時期的,更晚些才出現了盤古開天闢地以及盤古化生萬物的神話。隨著母權讓位於父權,最早出現的開闢女神女媧的形象也開始為盤古讓位。自此以後,男性的神和神性的英雄開始受到注意與歌頌。在這個階段的神的形象擁有著凡人無法想象的超越自然的力量。且神乃是天地孕育,自誕生之日起便擁有著莫大的神力與至高的神格,他們不需要後天的修煉便可以直接擁有開天闢地的法力,並以作為創世神的胸懷將其用於黎民蒼生。


2、壯麗詩篇——征服自然

之於創世神話而言,征服自然之神話顯得更加真實。但又無時無刻不體現出我國先祖對於自然災難所表現出的,頑強的鬥爭精神,以及浪漫自信的勇氣。而在這個階段,由於母權社會讓位於父權社會,神話中出現的主人公與神的形象大多是男性神與神性英雄。如鯀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話都是描寫了上古先民及其所擁護的神與神性英雄征服自然的故事如《海內經》對鯀禹治水神話做了一個簡短精煉、概括性大、相當完整的記錄: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據此節所講,鯀為天帝座下臣子,作為一個神違抗天帝命令,雖為治水卻因觸犯法度最終被斬殺。許是治水之志未竟,作為男性神的鯀誕下禹,禹生而為神,擁有著超乎想象的神力與智慧,且繼承了鯀治水的意志。在治水的過程中,禹大量滅殺山精水怪等為禍一方的妖物,如無支祁、相柳等為禍一方的水怪盡數被禹以其神力所斬殺。如《大荒北經》:“共工臣名曰相柳,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柳,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因是以為臺,在崑崙之北。”而為了徹底平息水患,又需要丈量天地,瞭解華夏的山川河流走勢。據《海外東經》:帝命豎亥 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 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豎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此處敘述並不完全,而在《淮南子·地形篇》又有更完備的補充,禹命令太章與豎亥兩個神人,一個從東極到西極,一個從北極到南極同時測量大帝,測量的結果都是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洪水淵藪也有二億三萬多個,於是“禹乃以息壤填洪水,以為名山”。由此兩處,禹作為天神與主宰的神格展露無遺。


3、慷慨壯烈——先祖戰爭

在上古神話中,還有描寫氏族戰爭的故事,其中描寫最為壯烈的便是皇帝與蚩尤之間的戰爭。《大荒北經》曰:"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鄉。有人衣青衣,名曰黃 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此間描寫的黃帝與蚩尤兩位上古大神作戰的場景,一方呼風喚雨而另一方則是有神女聖獸應對,展現出戰爭場面的宏大與兩位天神的力量。

而這便是上古時期所誕生的神,他們或創世開天,摶土造人,或是移山填海,呼風喚雨。相較於後世仙人與神魔小說中出現的神仙形象相比不知高到哪裡去了。而這也是古代神話的發端。也是文中所講的神的最直接體現。

二、心性修持,克己飛昇——仙

關於仙人的概念出現的比神晚很多,而且是伴隨著道教的興起一同出現的。可以說仙這個概念是中國獨有的,且是道教獨有的一種說話。在道教的理論下,避世無為作為修行的基礎,也是成仙的根本幾乎是必不可少的。故,在後世的昇仙故事中,大多數的仙人都是經過了長時間的修煉才從人轉變為仙人的。

1、仙人之始——老子

老子即道教中的太上老君,他崛起於微末,以凡人之身修煉成仙。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

"道"無始無終,無形無名,無邊無際,無師無上。"道"者,虛無自然,難名之神,強名曰道,尊稱太上。

老子不僅煉丹修道,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諸界,傳教度人,弘揚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變,誰能識真?"著有震古爍今的萬經之王《道德經》。

2、修持飛昇——赤松子

赤松子相傳為晉代得道成仙的皇初平。據晉葛洪《神仙傳》載:丹溪人皇初平十五歲時外出牧羊,被道士攜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餘年不復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尋索,歷年不得。後經道士指引于山中見之。問羊何在,初平叱白石成羊數萬頭。初起乃棄家從初平學道,"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歲,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無影,而有童子之色。後乃俱還鄉里,親族死終略盡,乃復還去。初平改字為赤松子,初起改字為魯班"。宋張淏《雲谷雜記》卷二引作"黃初平",並雲:"今婺州金華山赤松觀乃其飛昇之地。"從這裡看,赤松子作為古代著名的飛昇仙人,也是經過數十上百年的修煉而得道飛昇的。

3、黃石得道——黃石公

黃石公,秦漢時道家,別稱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後被道教納入神譜。《史記·留侯世家》稱其避秦世之亂,隱居東海下邳。其時張良因謀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於下邳橋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後,授與《太公兵法》,臨別時有言:"十三年後,在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公即我矣。"張良後來以黃石公所授兵書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並於十三年後,在濟北谷城下找到了黃石,取而葆祠之。後世雲黃石公乃一黃石得道,修煉成仙,為助漢室現化賜書。

由此可解後世所述之仙人,一言以蔽之。皆乃凡人或靜物修持,歷經飛昇之苦從而得道昇仙。由此可以看出,神與仙最本質的不同便是神乃天地初開或自降生以來便受天地鍾愛擁有莫大神力的。而仙則是崛起於微末之中,憑藉自身心性與機緣以凡人之軀登仙路的。


一往文學


中國神話體系雜亂而龐大。由原始崇拜圖騰及祖先和自然力混合而成。

夏商時期主要神話人物有盤古、女媧、伏羲、以及祝融、共工、夸父、嫦娥、西王母……等。

後來又把部落首領和長壽之人神話,黃帝、炎帝、大禹、彭祖、赤松子……

春秋儒家興起,儒教《禮記》中規定的“皇天、上帝、社稷、寢廟、山林、名川”、風雨雷電以及宗廟鬼神。神仙分為“天、地、人鬼”三個類別。

同時道教除了三清,大多數來自儒教,品級也與儒教類似,天神比地神尊貴,也比人神尊貴。神分為天神、地神、人鬼三類。天神中地位最高的是上帝,或者叫天尊。宋代以降,道教把北極星當作上帝崇拜,也就是玉皇上帝,圍繞北極星進行崇拜。“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勾陳中,其神曰耀魄寶,即天皇是星,五帝乃天帝也。

在戰國儒教和道教未興盛的時期,方士把持了神仙的來源,提出了宋毋忌、正伯僑、羨門子高、安期生……等神仙。

等到西漢至明清儒家興盛,道教成型時,儒道在神仙的組成上相互借鑑和吸收歸納,對神仙有了新的解讀。

道教供奉的神靈都是以“道”化身。“神”是先天地而生的,自然存在,為先天尊神。例如: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鬥姥、玉皇大帝、太乙救苦天尊等等。他們都是“道”的化身,由炁聚形而成。《老子想爾注》說:“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另也有後天因為善功而封的神靈,此是後天神,比如土地、城隍等。

儒教百神,組成像人間官僚系統那樣的等級體系。每個神的品級、爵位,一般說來,是由儒者規定的,並載入國家祀典。平素,它們依照規定,享受一方祭祀,如同諸侯的有封地和食邑;大祭時,則依品級配享、從祀於天壇之上。不入祀典的,被稱為“淫祀”。“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寢廟、山林、名川之祀”。天上的星星,地上的山河湖海,原則上都是儒教的神祇。各種自然現象,風雨雷電等,也是儒教的神祇。那些對人有益或者與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植物,也可以成為儒教的神祇。各種著名的人物,也都可以作為儒教的神祇。但是他們成為神祇,必須得到國家的認可,納入祀典。否則被認為是“淫祀”,即超出規定的祭祀。這樣的祭祀遭到儒教的反對,認為它不會帶來幸福:“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

而仙,成了道教的專屬,不被儒教認可。“仙”作為道教在中國的神話中的最高境界,一向有著很高的地位。 道教謂人人皆含道性,“我命在我不在天”,皆可修道成仙。

從“仙"的來源和屬性分類的話,“仙"能被分為五類,《鍾呂傳道集》論"仙有五等"。鍾曰:“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仙"擺脫了世間萬物被輪迴所制的枷鎖,超越時間和空間遊蕩於宇宙之間,他們無生無滅,無所不能,與天地同壽。“仙”或稱“仙人”,那是天地開闢以後,肉身的人經過修真學到而成的。例如:張天師、許真君、薩祖師、呂純陽等等。《說文解字》有“僊”,“僊”就是“仙”,釋文說,“長生、僊去”,就是因修道而獲得永生,成為仙人。

明清以來,小說的傳播加速了神話人物的系統化,比如《西遊記》、《封神演義》,並提出了諸如鴻均、陸壓等儒道兩教都不承認的神話人物。

綜合看來,神和仙有以下七點不同。

區別一: 神是死後轉生,仙是修長生者。數量極多。

區別二: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於天地未分之前,也稱先天之聖,是先天就存有的真聖。而仙是後天在世俗中修煉得道之人,也稱後天得道仙真,凡是通過長期的修煉,最終達到長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

區別三: “神”和“仙”的含義是不同的,他們的區別,質言之,由天而人的是神(人鬼之神例外);由人而天的謂仙。神多為先天的,而仙多是後天的。”

區別四:神是天上有官職的,受人管制的。而仙則沒有官職,不受人約束,自由自在的住在自己的仙山上。

區別五:神是死後轉生,仙是修長生者。仙和神真正的區別在於,仙是生修,神是死授。仙往往與道家有關聯。至於神,就是死後才成神的。

區別六:神是傳說中天上固有的統治者,超自然的天神,仙則是凡人通過修煉達到的一種超越生死,超自然的人。神在天上,仙在山中。一般說神的級別大於仙 有種說法是在天則稱為神,在地則稱為仙.。

區別七:神的力量是天生的,仙的力量是修煉來的,這是神和仙最大的區別。神擔任神職接受信徒的祈禱,給信徒們祝福。仙與天地同壽,逍遙於物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