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如果派趙雲或王平去守街亭,能守得住嗎?

楊健


任何一個人去都可以守,或者說誰也沒有那麼快失守。因為是戰略要地,諸葛亮應該是有第二套準備方案,唯獨諸葛亮用錯了一個馬謖。這個馬謖應該不是笨蛋,也不是沒有軍事知識,他有,應該說還是比較有辦法有能力的人,否則諸葛亮不會重用留在身邊的呀。對這件事情唯一的解釋就是,馬謖這個人沒有主心骨,沒有主見,平常做事你按排什麼事,只要有明確指示,他都可以按步就班去做好。但是這種人有個特點,如果沒有人給他下任務,那他反而不知從何下手。就是說,換到責任重大的時候,他慌手慌腳的,擔不得重任。這種人平常很多見。馬謖肯定就是這樣的人,諸葛亮不知道,因為諸葛亮太專政了,事事親力親為去按排好一切,馬謖在他身邊根本就不用擔責任,照做好。所以馬謖出事,其實也正是諸葛亮本身性格上的缺點出事。抓的太緊了,不懂得培養人才,諸葛亮死後人才缺乏,可見諸葛亮並不完美。



愛國客家人乙乙


在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橋段,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只因那馬謖大意失街亭.馬謖是諸葛亮的親傳弟子,可是卻因為諸葛亮的決策失誤,最終導致第一次北伐的失敗.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換成是趙雲的話,他能夠守住街亭嗎?

先說說街亭之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期是相當成功的,關羽的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損失了幾乎全部的有生力量及戰將,特別是在劉備死後,曹魏就認為蜀漢沒人能打仗了,但是諸葛亮卻進行北伐大出曹魏集團的意料,曹魏政權根本就沒有想到,非常意外.主力防備都放在了孫權一方,而雍涼地區防備很少.

馬謖失街亭,導致諸葛亮的北伐失敗!如果換成趙雲守街亭,那麼答案是肯定的,街亭不會丟失!首先,趙雲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將領,善於聽取別人意見.所以當他守街亭的話,他會聽取諸葛亮的建議駐紮在山上.而且經過前面很多次戰役,他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不會去質疑諸葛亮的決策!

然後,趙雲作為一個征戰多年的將領,他到達街亭後,肯定會馬上勘測地形,找出最好的駐紮點.

就算沒有諸葛亮的建議,他也會聽取王平的建議,然後一起商量,不會像馬謖這樣,不聽王平的勸告!最後,趙雲的武藝超群,不是馬謖所能比較的,張郃曾和趙雲對打,幾回合就完敗!所以如果是趙雲的話,張郃多少有點忌憚,不好輕易出擊!而趙雲明白街亭的重要性,所以他不會像馬謖這樣,不聽諸葛亮的建議駐紮與山下!所以,如果是趙雲守街亭,根本就不會有失街亭的出現!因為趙雲不是馬謖,只會紙上談兵!

後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斬馬謖是諸葛亮在為自己的失誤背鍋嗎?其實諸葛亮負首要的責任.諸葛亮為治世能臣,卻並非合格的三軍統帥.為何諸葛亮當不了主公,從他用人就能夠看出來了,馬謖在街亭之戰中一再放出狂言,可是這都沒有引起諸葛亮的注意,這就是失察.如果換成趙雲來守街亭,許多專家認為,此人是能夠守住街亭的,從他在箕谷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雖然失利,但是趙雲能夠迅速的將部隊聚攏,甚至是撤退時,趙雲都是身先士卒,親自斷後,最終雖然戰敗,卻沒有讓自己的部隊受到太多的損失.

趙雲畢竟是一位實戰經驗相當豐富的猛將,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這些都是趙雲親身經歷過的,後來又是獨自統率三軍,指揮了漢水之戰以及入川之戰等等戰役,若是讓趙雲來守街亭,只需固守險要,十萬曹軍也不一定攻下街亭.可惜的是蜀漢後期沒有太多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趙雲也是分身乏術,畢竟吸引曹真主力這個任務也是相當重要的.








富士康一哥



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混戰中的一場阻擊戰役。曹魏的目的是,通過街亭隘口,以最快的速度支援到隴右地區。諸葛亮的目的是,阻止關中方面的援軍,給隴西的主力攻堅隊伍拔取城池,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戰役結果:馬謖違背了諸葛亮的戰略部署,主動捨棄了水源,依南山(孤山)紮營。魏將張郃圍而不攻,絕其汲道,馬謖軍不戰自敗。連帶著混戰下的各條戰線,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諸葛亮被迫宣告北伐失敗。

顯然!由於馬謖的作戰失誤,導致了北伐失敗的最終結果……


那麼?如果換作趙雲、王平二人駐守街亭,能守得住嗎?

我的觀點:街亭之戰中,如果諸葛亮派趙雲鎮守街亭,最終的結局仍然會失敗,甚至會比之前敗的更慘。如果派王平鎮守街亭,形勢相對之前會好一點,但仍然是失敗率大於成功率。

逐一分析,先說趙雲:

如果把趙雲安排到街亭隘口,那就不是能不能守住的問題了,而是有沒有街亭可守的問題。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趙雲在幹嘛?趙雲率領了一支偏師出斜谷道,佯裝攻打右扶風地區,作出吞併關中之勢,吸引了曹魏方面的主力大軍曹真所部。之後才是諸葛亮平取隴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風而降。

這是諸葛亮的“聲東擊西”之計……

且看原文: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據之。——參考,《三國志·諸葛亮》

趙雲並不是到了隴右之後而分兵,而是諸葛亮平吞隴右之前,先讓趙雲分兵斜谷道,吸引了曹軍的主力部隊。

趙雲壓根就沒有去過隴右地區……

如果讓趙雲駐守街亭。只有兩種情況:第一,放棄箕谷的疑軍;第二,遣馬謖或者鄧芝統領疑軍。

這兩種情況,諸葛亮都無法拿下隴右諸郡……

第一種情況:一旦沒有疑軍吸引曹真,隴右三郡在支援充足的情況下,不可能不戰而降。當張郃、曹真所部進入隴右地區之後,望風而逃的只會是諸葛亮。跑得太慢,都有可能全軍覆沒。

第二種情況:讓馬謖、鄧芝去統領疑軍,這兩員毫無作戰經驗的小將,被曹真識破是早晚的事。一旦兩人騙不到老油條曹真,諸葛亮直接可以宣告北伐失敗。

到了那時候,還談什麼守街亭啊!壓根就沒街亭給趙雲守了。

所以讓趙雲鎮守街亭,是不現實的……

另外一個,如果換作王平呢?結果會不會好一點?

確實要好的多……相比紙上談兵、言過其實的馬謖來說,王平的軍事能力至少要高出好幾個檔次,而且作戰經驗豐富。

正面駐守街亭,王平應該強於馬謖,應該比馬謖守的更久。

但是!有一點不可忽略,此次大戰,是一場極度混亂的大型混戰。街亭只是其中的一條戰線,除此之外,還有二三四五,甚至六七八九很多條戰線。

任何一條戰線崩了,都會跟之前的街亭失守一樣,連帶著各條戰線都陷入劣勢。

毫無疑問,王平鎮守街亭,失敗的概率仍然大於成功的概率……


或許我們可以來看一下,混戰下都有哪些戰線:

  1. 諸葛亮的主線任務:拔掉隴西據點,主力大軍正在努力攻堅隴西。
  2. 街亭方面,輔助隴西主線打援,極力阻止關中援軍介入到隴右混戰區。
  3. 柳城方面,是關中軍入隴的第二條通道,上邽郭淮部也在極力攻城,試圖支援隴地。
  4. 南安方面,涼州刺史遣金城太守攻城,也想介入到隴右混戰中。
  5. 箕谷方面,趙雲佯裝攻打右扶風地區,吸引了曹魏的主力大軍曹真。
  6. 廣魏方面,城池堅固,資源充足,廣魏太守躍躍欲試。
也就是說,諸葛亮必須在一個月之內,保證前五條戰線都沒有失誤。同時,他還必須安排一隊軍馬,防備廣魏太守的突襲。

其中最薄弱的一個點,在於趙雲的箕谷疑軍。短時間內騙住曹真沒問題,時間一久,勢必被曹真摸清底細。到時候曹真也會支援到街亭,無論王平的軍事能力有多麼強悍,都不可能擋住曹真、張郃的合兵一處。

第二方面,南安城池,很有可能在一個月內失守。因為南安太守面對的,是涼州的一州之地,整整一個州的兵力。相比於諸葛亮圍攻隴西城池,南安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接下來,柳城的高翔,兵力非常有限,壓根就不是郭淮的對手。這點是得到證實的。

最後,隴西攻堅,說是一個月,但一個月之後,到底能否拿下城池,誰也說不準。

綜合來看:讓趙雲駐守街亭,完全不現實;讓王平鎮守街亭,失敗的概率大於成功的概率。


愛尚文史


雖然趙雲當時年過七旬,但是能守住街亭!


逢春太郎


趙雲去的話如果在山上紮營結果會和馬謖一樣,如果在五路口的平原紮營,兩萬五幹蜀兵硬抗司馬懿,張郃的二十萬中央軍的反覆衝擊,肯定完成不了任務,諸葛亮規定的是須必堅持十天以上才能敗退。


迦太基戰象飼養場員工


趙雲、王平和魏延守,都可以守得住。

現在談論什麼事,都以國力、GDP、地盤大小、人口多少說事,忽略了人類歷史長河中比比皆是的此消彼長、小國滅大國、小民族奴役大民族的客觀事實。

守街亭,守夠必要的時間即可,因為蜀漢主力一旦得手,街亭守軍就變為另一支進攻主力。

三國演義的哲學和歷史意義在於,在基本客觀歷史基礎上,頌揚了正義和理想主義,堅決鄙棄了宿命論,肯定了生命和事業的無限空間。後世的鐵木耳、努爾哈赤、朱毛紅軍都由小變大,戰勝強敵,一統華夏,就是明例。企業界的華為阿里騰訊,起初也都小微企業。

時勢造英雄,蜀漢其中一種可能是,挺到司馬炎後的晉亂,你說有沒光復大漢的機會?!


北方-


諸葛亮一生有兩次大錯,一是不應該讓關羽守荊州,換成黃忠更好!二是不應該讓馬岱去守街亭,只需要王平一個人為主,另外再給王平派一兩個年輕的小將就可以了,畢竟王平的主要任務是拖延時間!


夢成真153394675


三國志上對情況說的太粗略了,如果按演義上的來,除了守衛街亭的2.5萬士兵,在街亭附近還駐紮著魏延和高翔共小兩萬兵力。

只要趙雲或者王平在路上安下大寨,及時呼叫魏延、高翔的援軍,以逸待勞,完成拖延時間的任務是毫無壓力的。


走耳小學生


三國志對於失街亭粗略是作者借題發揮,趙雲必有重任在肩,從武藝上來說是張郃的對手,但以少擋重兵在陣只是權宜之計,軍事著作顯示作者水平演義也是發揮餘地,況且以弱示強本就不易,三國演義七分真三分虛你能分清嗎?


南川貝子


趙雲把張頜打的尿褲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