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館不打烊,藏品線上賞(之五)貴州省博物館藏二十世紀黔籍畫家作品賞

步入二十世紀,中國進入了最紛繁複雜、變化多端的時代。歐風美雨的浸透從器物以至思想,無孔不入。政治經濟如是,文學藝術亦然。中國的傳統繪畫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繪畫的衝擊。是固守傳統,還是順勢變革,成為上世紀中國繪畫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就在西學西藝澎湃東來,中國文化風雨飄搖之時,貴州畫壇主流,仍沉浸在高山流水、溫和雅緻的纏綿夢鄉之中。以孫嗣煃、桂百鑄等為代表的黔地畫家仍醉心傳統,沉吟詩歌。他們或以畫竹名世,或精工花鳥、或寫意山水,但都講求詩詞文章、金石書畫相通,對僅作為遣懷之物的繪畫追求著傳統文人含蓄空靈的意境之美。不能不說,彼時的貴州畫壇在紛紛擾擾的二十世紀初,仍如空谷幽蘭一般,遺世獨立。(圖1、圖2)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圖1 孫嗣煃墨竹圖立幅 1957年

孫嗣煃(1882——1967),字竹孫,原籍雲南呈貢縣,生於貴陽。清末著名書畫家孫竹雅之孫,亦擅翰墨丹青,其墨竹能繼祖父畫風。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圖2 桂百鑄山水圖立幅 民國二十四年(1935)

桂百鑄(1877-1968),字詩成,號蓬頭陀、百蕙堂主人等。貴州貴陽人。精於書畫、詩詞、古琴。繪畫以山水見長,曾任貴州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貴州分會主席。

令人意外的是,旅居省外的黔籍畫家,如姚華、邱石冥等人,雖得風氣之先,卻不為時風所染,依然靜守傳統。邱石冥為貴州石阡人,曾師從齊白石、姚華、王夢白,而齊白石乃是與黃賓虹、吳昌碩並譽為傳統中國畫領域最後的輝煌者。邱石冥專攻花卉,筆墨秀逸,有明賢遺意。因有較深的書法功底,故而用筆簡練,線條富於變化,有韻律感,使書法與繪畫融為一體。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期,中國畫壇掀起一場“新國畫”之風,鼓吹以西洋畫法改良國畫。邱石冥不以為然,堅持現代國畫當於傳統中求變。(圖3)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圖3 姚華菊花荔枝圖立幅 民國十九年(1930)

姚華(1876-1930),字一鄂,號重光、茫父、蓮花庵主。貴州貴築(今貴陽)人。清末民國初著名學者、詩人、書畫家。繪畫擅花卉山水。有《弗堂類稿》刊行於世。

這批傳統型畫家憑藉著自己深厚的學養,用畫筆延續著中國文人的審美意趣,自成風景,構成了二十世紀貴州國畫界的一大特色。至二十世紀末期,以潑墨大寫意山水畫而聞名於世的劉知白,沿襲婁東、虞山畫派的蔣夢谷等人繼續踐行發揚文人畫的傳統。(圖4、圖5)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圖4 劉知白“賞秋圖”立幅 1986年

劉知白(1915—2003),原名庭坦。號白雲、如蓮老人等。安徽鳳陽人。書畫兼工,尤擅山水,晚年以大寫意潑墨山水見長。抗戰時期來築定居。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圖5 蔣夢谷山水圖立幅 1957年

蔣孟谷(1905-1986),原名啟生,號石庵。江蘇常熟人,書畫兼修,1948年移居貴陽。曾系美協貴州分會會員。

1937年抗戰爆發,地處大後方西南腹地的貴州,從文化邊緣之地,一躍而成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希望之所在。“國家不幸詩家幸”。文化人與文化機構萬里投荒轉徙西南,短短八年,卻鑄就了貴州文化史上的一段傳奇。當時,內遷西南的藝術院校有國立北平藝專、上海美專、杭州藝專等。紛沓而至的藝術家們舉辦畫展,開設講座,普及推廣現代美術思想。他們在貴州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從法國學習西畫歸來的黔籍畫家楊秀濤繼陳恆安後出任貴州省立藝術館館長,他將西畫的技巧與中國畫的筆墨結合,與徐悲鴻等人一樣,成為融合中西畫法的先行實踐者。(圖6)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圖6 楊秀濤山水圖立幅 民國三十五年(1946)

楊秀濤(1896—1979),貴州江口人。中西畫皆能,曾留學巴黎,專習西洋古典油畫。歸國後,進入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任西畫系主任、教授。回黔後,任貴州省立藝術館館長。

中與西的相遇,古與今的碰撞,讓寂寥的貴州畫壇,如陽光下的湖面一般,剎時斑斕起來。各類繪畫形式彙集一堂、競相爭豔,不僅給黔地畫壇吹來了新風,更把在中國繪畫領域的新舊之爭帶入了這片沉寂的土地。

抗戰結束後,大批外來畫家留寓黔省。黔地旖旎秀美的山水風光和神秘古樸的民族風情給畫家們提供了靈感的源泉,讓他們實現了“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繪畫理想。這些省外留黔畫家與本土畫家經過抗戰文化的洗禮後,熔鑄古今,兼採中西,共同奠定了貴州國畫界的新路徑。其中,宋吟可、王漁父、孟光濤、方小石四人更被並稱為黔中畫壇四傑,為貴州現代畫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宋吟可曾任商務印書館美術部主任,見識廣,畫路寬,人物、花鳥、山水,皆能自成一體。他的山水花鳥畫一改傳統文人畫的悽清孤傲,頗富生活情趣。他的人物畫更是將西方的解剖學理論融入傳統國畫之中,以現代人的審美眼光來表現女性的形體之美,形成獨到的畫風。(圖7)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圖7 宋吟可“漁村傍晚”圖立幅 1985年

宋呤可(1902-1991),原名蔭科。江蘇南京人,著名畫家,擅畫人物、花鳥。抗戰時期流寓貴陽,逐定居。曾任貴州大學藝術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貴州分會副主席等職。

王漁父早年受教於姚華、王夢白等,後學習嶺南畫派,改良傳統花鳥畫法,擺脫傳統束縛,自創新路,將西洋技法融入傅彩用粉的繪畫技巧之中,創造出獨具一格的花鳥畫新風。(圖8)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圖8 王漁父桃花錦雞圖立幅 1960年

王漁父(1907—1974),原名柳汀。河北涿縣人。精工花鳥。抗戰時期來到貴陽,後於此定居。先後於貴州大學藝術系、貴州省藝術學校、貴陽師範學院任教。

孟光濤師從著名山水畫大師黃君壁,中西兼善,更趨於新。他將西畫中對光色、塊面、形體的理解與中國畫的技法相融合,創造出新體的山水畫。(圖9)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圖9 孟光濤苗嶺圖立幅 1983年

孟光濤(1917-1987),貴州仁懷人。擅畫山水,尤長寫石。曾任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學院教授,貴州國畫院副院長。

方小石詩詞書畫皆通,精攻寫意花鳥,以書入畫,用筆用墨極為講究。尤其在用色上,他融入西畫技法,以色彩寫出圖象的濃淡厚薄,極富質感。(圖10)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五)贵州省博物馆藏二十世纪黔籍画家作品赏

圖10 方小石紫藤雙雀圖立幅 1984年

方小石(1911-2012),原名崇智,又名曉石。貴州貴陽人。擅書畫,喜篆刻。繪畫尤擅花鳥。曾任貴州省立藝術館館長,貴州省美術家協會理事,貴州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誠然,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然而藝術的本質卻在於創造美。百年回眸,守舊也罷,趨新也罷,昌明國粹也罷,融貫西學也罷,昨日種種皆似過眼雲煙。歲月如浪,披沙淘金。真正偉大的藝術品總有一種氣定神閒的美,傲然睨視星移斗轉滄海桑田。二十世紀的貴州國畫家們用他們的生命見證了一個劇烈變動的革命時代,也用他們的筆墨創造了一個魅力永恆的藝術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