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港珠澳大橋

1100億修建的港珠澳大橋,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人民的港珠澳大橋

前不久港珠奧大橋修建完成,開始通車,那港珠奧大橋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修這座大橋用的1100億,香港方面拿的最多,出了大頭,然後澳門,然後才是內地。

內地包括珠海,包括廣東,包括國家也給一些錢,大概是這樣一個構成。

看得出這座橋,其實真正的主導者是港澳。

人民的港珠澳大橋

所以這座橋,實際上在裡面釋放出來更多的是,香港未來的一種戰略意圖。

其實這才是核心問題,香港人不會做賠本買賣。

雖然說這個橋可能要50年,100年才能收回成本。

但是它可不是一般的橋,橋裡面所積累技術,那個三部曲的技術,三家國營企業合併在一起,這種技術本身是非常珍貴的。

算一筆總體賬,如果要德國人,丹麥人造這個橋的話,即使這個錢可以賺回來,技術積累就沒了。

人民的港珠澳大橋

而且這橋可以輻射到惠州東莞,經濟輻射帶來的價值,帶來的收益,目前不好計算,但是這是非常非常龐大的,這個空間非常有想象力。

以前有個定律叫90分定律,就是一個人到達特定的地區,如果超過90分鐘,他就不怎麼願意去了。

如果一個地方,半小時以內可以到達,那他出行的頻次就很多。

而且整個技術的提升非常關鍵,在建這個大橋之前,中國建橋的技術大概只掌握30%的水平,建完橋之後可以掌握100%的水平。

因為這裡面牽扯到大量的研發,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科技創新。

它的價值甚至高於高鐵,因為高鐵有競爭,還要面對日本的技術,這個沒有競爭。

而且中國現在的技術.速度.精度.超過丹麥,在荷蘭至少一倍以上。

人民的港珠澳大橋

其實這個大橋他在立項之初,就已經明確,這是一個公益項目,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

所以在立項之初,資本金的籌措,原來考慮通過商業途徑,後來調整為通過政府的資金來出資,然後剩下一部分資金,是通過銀行貸款來解決。

因為畢竟還是一個商業的項目,銀行貸款就跟收費相關,現在收費的目的,也不是要回收這個項目,整個投資的成本(三地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資金投入)

現在收費只是償還貸款利息,貸款的本金。

還完之後會大幅降低收費的標準,這麼算應該是沒有多少年了,目前國家給的收費期是不超過30年。

所以正常來講不出現什麼特殊情況,應該在30年之內就可以達到預期的財務效果。

再一個關於資源整合,或者技術整合,經濟整合。

港珠澳大橋的特點是,粵港澳三方第一次合作的一個大型跨境基礎項目。

六年前的前期準備工作是由港方牽頭,中國香港政府,它有非常好的國際視野,提供了荷蘭的一些技術支持。

在項目開始實施的時候,項目牽頭方轉為內地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在當地的資源協調各方面,有比較好的優勢,為這個大橋創造了比較好的條件。

但在這個過程中,解決了很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包括關鍵的施工工藝,沉管接頭的工藝,包括大型的關鍵設備這些東西。

如果這些技術不掌握的話,讓丹麥荷蘭這些公司來做,造價可能是目前的2~3倍,遠遠超過1100億,可能最後造價超過2000億3000億。

中國掌握這個技術之後,成本就有很大的壓縮。

而且掌握了這個技術之後,現在可以用到別的項目上,現在正在實施的深中通道,就可以運用。

還有德國到丹麥的海峽通道,建設方基本上每年都會到港澳珠大橋去參觀,溝通,向中國學習。

人民的港珠澳大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