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次疫情,你是否突然明白了什麼?

凡塵相望


通過這次疫情,我明白了以下幾點:

一.儲蓄的重要性。

宅家一個月,原本期待的收入沒有像計劃中的那樣如期到賬,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家裡的水電氣,通訊費用是每天都會產生的,對於沒有充足存款的我來說確實讓我倍感焦慮,每天期盼的就是什麼時候能上班,我的房貸,花唄都還等著我呢。所以,這時候我就會想,以前如果節約一點就好了,打開衣櫃一看,那件1800多買來的羽絨服其實也沒有那樣急需;整理鞋櫃時,發現那雙運動鞋好像全年都不會被“翻牌”;收拾首飾盒時,年前給自己添置的項鍊也還一動不動地躺在那裡……如果當時能再三考慮它們會給我帶來的真正價值,或許取而代之的便是一小筆存款吧,或許就不會像現在一般不安。媽媽那句“錢要花在刀刃上”還是有道理的。餘生謹記吧。

二.有一份可以提供可持續性收入的副業重要性。

很大部分同胞可能跟我一樣,一直從事著傳統的實體行業。這次疫情對實體的衝擊是巨大的,很多地方政府提倡房東減租,如果碰上能遇上為你減租的房東,那是何其的幸運,可現實是房東或許也會有房貸,車貸需要償還。所以,當代的青年如果有一份線上的掙錢門道,掙得多少無所謂,如果能維持生計未嘗不是讓旁人非常羨慕的呢。不過提醒大家在尋找或者發展副業的過程中擦亮雙眼,謹防上當受騙。


Mantuoluo182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有一些感想吧!

從小跟著父母外出打工,父母忙,我也年紀小,身處他鄉,人生地不熟的,常年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所以從小就獨自玩耍習慣了。

後來,隨著父親的意外離世,跟著母親相依為命,依然在異鄉生活。雖然前期父親和母親努力攢下了一套房的家業,但並沒有改善我對親情朋友的感官、看法。相反,人走茶涼的道理,使我更加記憶猶新。孤兒寡母在異鄉的生活,並未使我有多少孤單與失落。相反,從小就對孤單習以為常的人生,使我覺得並未有什麼大的變化,只是最親近的人,少了一個。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也逐漸長大成人。經歷了娶妻生子的正常人生,再到如今的夫妻不睦、家庭的分崩離析,特別是在這次的疫情之中,讓我感覺到從未有過的親情缺失。

婚變已有三年了,但前兩年也沒什麼感覺。生活歸於平淡,年三十家裡就又成了我和母親兩人。雖然一如既往地的沒有親戚、朋友串門拜年,但我已習慣這種“與世隔絕”的狀態。我可以在家睡覺、看電視、玩手機,無聊了可以去商場、超市逛逛。悶了就去人流大的地方看看,心情也就坦然了。但這次不同了,窩在兩室兩廳的商品房中,整天除了面對愁容不展的母親,就是靜的發涼的屋子。我突然發現,我的家,沒有一絲生氣。缺少了人氣,特別是孩子的吵鬧、玩耍,更加使這種靜,靜的心慌。因為無法外出,所有的娛樂就只有手機和電視。

每天除了吃、睡、上網,基本無所事事。原先單純以為已習慣了這種孤獨,但當真正的處於一個“靜”的環境中,你會發現,這很淒涼,很悲傷。

所有我很感慨,三十年的人生,形形色色的人接觸不少,書也一直唸到大學畢業,同學、同事也結交了很多,為什麼就沒有一個真正談的來的呢?

有時我會反省自己,是因為自己太孤僻了?回答,沒有。我吝嗇?不可能。那原因呢?我很迷茫。

不過總結來說,未來結交朋友,還是很有必要的。


扒一扒我的心


我明白了很多東西。

最關鍵主要當然是錢的問題。

首先,疫情期間由於無法工作,沒有收入進賬,但是人活著得吃飯得喝水,電費水費網費哪個都得錢。坐吃山空。有存款的還好些,像我這種沒有存款且不說,還欠著花唄和白條,真的是如熱鍋上的螞蟻,做如針氈。若是真的被感染了,死掉了,那就要帶著債務死去了,死後還要連累活人遭人唾罵。所以我下定決心打死都不欠賬,花唄還完立即銷戶,現在京東白條已經還完銷戶完畢。以後只要不是生死攸關就絕對不欠錢,無論是人的錢還是分期的。


其次,就是工作這一塊。視頻會議,網絡授課,網上兼職,這一大塊深深吸引了我,原先也是聽說過的,蠢蠢欲動,卻遲遲未動。這次疫情,我開始著手進行,希望以後也可以進入其中,作為一員。

再就是小小矯情一下,中國雖然沒有外國人這麼民主那麼自由,但是我們集中制度的好處在這種危機關頭就極大的顯現了優勢,對比明顯,顯而易見。無論是2018年的地震還是今年的疫情。

最後就是高瞻遠矚。我一向都不看新聞,不關注時事。由於這一原因,我的口罩儲存告急,後來連為了維持基本生活的必帶口罩出行都沒有了,太慘了。以後還是要多多關注新聞。

還有一點就是,我很胖,由於疫愛衣服很費勁,所以減肥呀呀


小白


人說沒就沒了,什麼也帶不走,珍惜身邊人,過好每一天


不在山水不在山


通過場疫情,讓我認識到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到來,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計較太多,該放下的放下,餘生好好生活,善待世間的一切,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為父母養老送終,把孩子撫養成人。

這次疫情,給人太多的感想,人生短暫,何必斤斤計較恩恩怨怨。人生難測,何必在意患得患失。人生無奈,何必計算壽長命短。經過苦難的人,更加懂得生活的辛酸,經過疾病折磨的人,更加珍惜生存的美好。善待自己,善待生活,善待生命,善待野生,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算什麼,連微小的病毒都鬥不過,一場疫病,又奪走了成千的生命。疫情尚不能預測什麼時間過去,災難不知何時又臨人間,活好今天,不想明天。

疫情過後,我最想跑跑步,到熟悉的公園散步,到大自然中欣賞青山綠水,享受陽光沐浴,享受月光撫摸,享受人間的百態萬象。



小浪影視FX


這次疫情讓我深刻明白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有人說我在吹捧,事實證明共產黨黨章裡那句“有危險黨員先上”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這次疫情的最大功臣,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組織,中國共產黨。

不論是98年大水,03年非典,08年汶川大地震,還是如今的新冠,在中國人民陷入危險的時候,第一個挺身而出的是中國共產黨。用了兩週時間完成了全面封鎖,動員相關人員趕赴第一線,保證了人民安全,維護了社會穩定,給我帶來了極大的安全感。

無論鍾南山、李文亮還有那些逆行者,正是他們的負重前行,才讓我們有這美好生活,他們都是讓人尊重的人。中國加油,世界加油!


一坨大團子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


手機用戶50875327648


通過這次疫情,你是否突然明白了什麼?

一是安全。人在自然災害面前如此脆弱,在疫情面前如此不堪一擊。查看下疫情數據,看著是一堆數字,其實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我們總以為天第一,我第二,但現實是如此殘酷。所以生命高於一切,在危及到我們的安全時,可以停止一切社交。

平時多備醫療防護用品,防止用時抓瞎。

二是陪伴。平常工作忙沒有多少時間陪在家人身邊,疫情期間讓彼此多了一些時間陪伴,多了一些溝通。

三是副業。疫情之下人人待在家裡沒有收入,如果再加上房貸車貸,口袋都要被掏空,乾著急是不行的,那隻能想辦法做副業,這樣就有兩份收入,即使有一份不能正常收入,那還有一份收入能保障自己日常開銷,以後凡事做兩手準備,不被陷入被動。

四是力量。疫情發展如此兇猛,但在國家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共戰病毒後,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如今更是多個省區實現零增長,讓人們焦躁的心得以平穩。


放飛自我的蝸牛


通過這次疫情,我明白了人的價值不是自己得到了什麼,而是你讓別人得到了什麼,幫助了多少人。


shangshanruosshui


發生在武漢的新冠肺炎,最後還是演變成了這場災難。

網絡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經歷過這次疫情,你有怎樣的感觸?

最戳心的一個回答是:活在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沒什麼比生命重要,沒什麼比活著更好。

過去的一個多月,是中國人最深刻的一次集體修行,疫情不僅改變著社會,也在改變著你對生活的態度。

它深刻提醒著我們好多淺顯明瞭但又常常被我們忽視的道理應該要被重視起來。

健康才是第一生產力,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別忽視

此次疫情再次給出了最明顯和直白的道理:健康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能力。

尋常日子裡,我們為了生活到處奔波勞碌,生活改善了但身體卻很少有人在意。

渡盡劫波才發現,強大的健康力才是最堅實不破的硬實力。健康才是一切平淡或者跌宕的資本。

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一定要留有應急的錢

切記啊

這次疫情中,哪些人最難受?除了被感染者,還有就是沒有餘錢或者存款的人。

漫長的假期,復工遙遙無期,固定的收入變得不可預期,但車貸,房貸等依然還在。

沒有存款,每天的開支就是對生活餘額的透支,讓人變得恐慌。

我們和這個世界,有時候僅僅只是依靠金錢聯繫著。就是這麼簡單和直白。

只存不花的金錢觀不予評價,但只花不存的思想一定要改改了。

風險意外無處不在,生活需要規劃,未雨綢繆一定好過亡羊補牢。

17年前的非典結束後,鍾南山院士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用意志和智慧。鮮血和生命取得了抗擊SARS的重大勝利,當硝煙消退,我們仍在反思。叩問:為何SARS幽靈會突如其來?我們的星球怎麼了?我們的社會機體還缺少什麼?我們要如何完善自身,實現自我超越?

2020年的今天,我們仍然要總結和反思。

我們要尊重自然,保護環境。

我們要科學地認識病毒,理性地對待病情。

我們要有更多的危機意識和防範意識。防患於未然才是最好的保護手段,不要總是到最後時刻才想起亡羊補牢。我們的一生中有著無數的意外和疾病的風險。請不要再抱著僥倖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