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之三十六】比我們更難的“他們”

作者:黑龍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三科副護士長、黑龍江省援安陸醫療隊隊員 李陽陽

【戰“疫”日記之三十六】比我們更難的“他們”


  2月16日一早,一個“小黃鴨”出現在我的視線中,那麼嬌小的她原來是我們即將迎戰的感染七科護士長,她叫陶大歡,而我更喜歡稱她“桃姐姐”。我們沒來之前的感染七科加上桃姐姐只有八名護士、四名醫生,這十二人撐起了44名病人的整個醫療護理工作,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而我即將有幸跟他們一起工作,走進他們的生活。


  第一天我認識了周秋迪護士,一個胖胖噠喜歡戴面屏的小姐姐,一起工作不到一天,她就被調到發熱門診。劉珍護士,我跟這個瘦瘦的姐姐接觸不多,但是聽所有的護士姐妹都稱讚她,無私無畏,勇於奉獻是她的代名詞。郭秋謹護士,一名95後,高高的個子,麻利的動作讓我想起了“漢俠女兒秋瑾”。徐君利護士,很熱心的小姑娘,熱心的她還搞出了一個小笑話——支援的張姐眼睛被消毒液刺痛了,她沒看清什麼原因,以為是女生的生理期,急忙忙的送來了熱寶,但是張姐以及我們支援的所有同志都非常感動。陳程護士,沒來得及見面她就走了,對她保留一份神秘。雷宇護士,是一位姐姐,對工作認真負責,年紀略大,但是也同各位妹妹一樣不辭辛苦的為病人服務。汪萌護士,一個管家婆,嘮嘮叨叨的她對工作有一份執著,心內科出身、CT室立業、感七科臨危受命、“小湯山”勇往直前。這就是感七科的七名護士。


  易華斌醫生,一度懷疑他是假的湖北人,長得高高大大的,怎麼看都是跟我來自一個地方的,明明就是我們東北老鄉嘛!蘭薇醫生,作為醫生團隊裡的唯一女性代表,剛開始跟她接觸稍微有些牴觸,害怕不好相處,但現實恰恰相反,空閒時間她都在拿著一本書在看,認真的樣子真美!李勤醫生,很搞笑的醫生,在病人群裡把他誤認成了病人,結果他語重心長的回覆我說“我是跟你一起共事了好幾天的李勤哥”。張徵主任,胖胖噠、忙忙噠、熱心噠,治好了我的牙疼病,開的甲硝唑口服,痔瘡膏(龍珠軟膏)外敷牙痛對應的體表處,買回痔瘡膏的時候大家都用異樣的眼神看我,我就當他們是嫉妒我有這麼好的醫生為我看病!


  最後說說我的桃姐姐,聽護士姐姐們說,感七是疫情發生以來她組建的第三個科室,起初我沒認為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當我們來到“小湯山”組建第四個科室的時候,我知道了她的不容易。新建科室什麼都沒有,多方協調,要應對病人的護理、需求,要應對領導的慰問、檢查,要應對護士們的排班、管理,一切的一切都要她一個人去完成。前幾天剛剛知道,

她生完二寶才9個月,疫情發生的時候二寶剛戒奶,年三十她與她的醫生愛人都是在醫院度過的,已經好久沒回過家了,產後的身體還沒有恢復好,就一直在一線上工作。看了她以前的照片,白嫩的皮膚,滿臉的笑容,可是現在的她,笑起來的時候能看到眼角的細紋,那麼愛美的她,是有多累了,才能這麼不顧形象。最讓我敬佩的是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中,我沒聽她說過一句累、喊過一聲苦。


  “小湯山”成立第二天,為了方便與病人溝通,她交代夜班護士讓病人進群,下了班還沒吃飯,她就去為病人採購物品。等我洗澡消毒以後,拿起手機看到病人說我們建群后就是為了減輕工作量,而沒人管他們的需求時,我哭了,我哭著回答他們的問題,桃姐姐那麼努力的在為大家跑物資,為什麼還要受這麼大的委屈?可是等到十一點多,桃姐姐跑完物資,回答大家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大家辛苦了”,其實最辛苦的是她啊!


  大家都說來支援的醫護苦,但是當地的醫護更累,支援的苦在不適應溫度、飲食,當地的累在長時間的疲勞戰鬥。不管當地的醫護,還是支援的醫護,為這次疫情都盡了最大努力,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哪有什麼歲月靜好,總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我想說在稱讚支援醫護的同時,別忘記了還有一群一直在你我身邊的“當地醫護”,她們付出的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