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搶地!中海地產宣佈2020年尋地合作計劃 聚焦海口、三亞

高調搶地!中海地產宣佈2020年尋地合作計劃 聚焦海口、三亞

新冠肺炎疫情並沒有改變龍頭房企的預期,新一輪的“土地搶收”正在路上,這一次發起衝鋒的是擅於“逆週期發展”的中海地產。

3月13日,中海地產通過官方公眾號宣佈了一個“野心勃勃”的尋地合作計劃。

中海地產表示,誠邀各界合作伙伴就股權收購、資產轉讓、國企混改、城市更新、聯合開發等業務範疇進行全面合作,城市範圍包括但不限於全國一二線城市及強三線城市。

這一計劃涵蓋了中海地產旗下華東、北方、華南、華北和西部區域,以及專攻二線以下城市的中海宏洋。

中海喊出的口號是,“中原逐地,海納百城”,不過從各個區域公佈的計劃主要合作城市,中海依舊偏好於發展潛力大的城市。

例如,中海華南區域宣佈的拿地計劃包括了“四省十城”,就聚焦於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福州、廈門、長沙、海口和三亞,均為發展能級較高的城市。

這是中海地產在土地市場上,又邁出的一大步。很長一段時間,中海地產的土地儲備都來自於兼併其他央企的地產業務,在公開市場交投都不甚活躍,一定程度上錯過了規模躍進的機會。

顏建國掌舵後,中海地產在風格上有十分明顯的轉變,表現在土地市場上,即是具有更強的“進取心”。2019年全年,中海地產的拿地金額是1034億元,僅次於萬科、碧桂園和保利發展。

儘管這幾年投地積極,但中海地產在規模上依舊沒有十分明顯的進步。熟悉中海地產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中海地產極少(和其他開發商)合作項目,如果從權益金額的比例來看,中海是很高的。

不喜歡合作或許還有另一個原因:中海地產對成本、利潤等財務指標有著極強的要求,為了保住利潤率水平,中海地產對於合作項目一直謹慎。

因為“挑食”,中海地產這幾年眼看著融創中國通過大宗收併購闖進了前四,又看著世茂集團從十名開外成為自己的有力競爭者。終於,即便有著千千萬種理由來搪塞規模原地踏步,中海終究是坐不住了。

從這份尋地合作計劃中可以看出,中海地產雖然堅守強實力的城市,但已將底線進一步降低:以前不喜歡碰的城市更新出現在合作名單中,股權收購、資產收購也可以談談了。

中海地產能否“後來者居上”,目前依舊是未知數。收併購市場向來“機會多、坑也多”,加之先頭部隊已經收割了一波,當下如何精準地拿到好項目,十分考驗中海的投資眼光。

“好項目肯定有,無非是價格的問題,以及怎麼平衡的問題。”明源地產研究院執行主編、存量地產首席研究員艾振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不過,中海地產向來擅長穿越週期,是這個行業融資成本最低的房企。

據港交所3月3日披露的文件,中海地產於近日在港交所發行了3筆合計10億美元債券。其中,3億美元5年期債券年利率2.375%;5億美元10年期債券年利率2.750%;2億美元15年期債券年利率3.125%。債券利率再刷新低。

中海地產也是房地產行業中負債率控制最為優秀的房企,2019年年中,中海地產的資產負債率是60.1%,淨借貸比是35%,負債率在龍頭房企中最低,意味著其還有很大的加槓桿空間。

現金流水平優秀,意味著即使市場有明顯波動,中海地產的安全邊際也比其他房企高,這就是它的機遇。

曾經有龍頭房企的CEO說過,房地產的未來一定是強者恆強,大魚吃小魚,未來TOP10房企集中度也會進一步提升。

中海地產能不能反應快於其他開發商,能不能“撿漏”?值得關注和期待。畢竟,穩住“利潤王”之位,始終需要一定的規模去支撐、去維持。

截至今日收盤,中海地產股價報25.25港元,微跌2.3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