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誤是什麼?

用戶98788548726


諸葛亮的能力毋庸置疑,他的戰略遠光也是在整個三國時代,屬於頭一檔的人物,初出茅廬,就以隆中對,鎮住了老司機劉備。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為蜀漢集團續命,可謂勞心勞力死而後已,但是諸葛亮在用人上的一次錯誤,使得原本很有希望的北伐,付諸東流。這件事情就是派出他的小兄弟,同樣來自荊州集團內部的弟弟馬謖,去鎮守戰略要地街亭。

馬謖,這一個人戰爭經驗也有所欠缺,從來沒有擔任過一軍主帥,驟然成為整場戰役的勝負手。就像中國國足,在世界盃預選賽關係到出線權的比賽中,中國隊的中後衛換成了一個19歲以下青年隊的球員。儘管這名球員天賦異稟,但是在這樣關鍵的比賽中,驟然挑大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覺得放心。

在馬謖的人生經歷中,他只是作為參謀人員,參與謀劃了一些戰役。但是作為參謀和作為主帥,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體驗參謀人員只需要將想到了的計策告訴主帥,所需要做的就是將自己的計策優缺點闡明清楚楚,以供主帥選擇。

而作為主帥,身上的壓力完全不同,他一個人扛著整隻軍隊兄弟們的身死,干係重大。他需要在謀士的幾個方案中選出最優秀方案,稍有差池,就是人頭滾滾。而很顯然,從一個參謀到主帥,從心態上要做出巨大的轉變。而馬作為一個20來歲的年輕人,很顯然缺乏這種應變的能力。

而且馬謖這個人沒有太多的軍事經驗,他所掌握的軍事知識,基本上都是從書籍中學來的,沒有在實踐中真正的獨立應用,這個很容易犯軍事上的教條主義錯誤,事實也是如此。

從失街亭這場戰役中,我們看到馬謖的表現,驟登大位從一個小參謀成為了獨當一面的大將,一個年輕人的心態失衡了。他犯了很多年輕人都會犯的錯誤,要麼盲目自信,要麼妄自菲薄。

作為一個新人主帥,他急於立威,他不知道作為一個軍人,威信是要通過戰場上的勝利來取得的,他採取的方式是固執己見,根本不聽從老行伍王平的意見,盲目的相信書本,沒有做到因時因地,靈活機變。

他沒有戰陣經驗,沒有辦法從以往的經驗中汲取養分,就拒絕聽取其他人的意見,做出了錯誤的選擇,結果被經驗豐富的曹軍大將張郃,瞅準時機打得大敗。

這使得原本很有希望的北伐遭到失敗,這就是諸葛亮人生中最大的失敗。

諸葛亮這樣做是有私心的,他想培養一個荊州派的小兄弟,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他沒有想到這樣起到了拔苗助長的作用,從而毀掉了帝國的希望之星。


歷史評說


諸葛亮是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輔佐劉備在亂世中建立蜀國,一生豐功偉績,被後世稱讚!

諸葛亮有功績也有失誤,而且一生中失誤也不少,畢竟諸葛亮也是人,並不是神,失誤在所難免。

但他有一個致命的失誤,可以說是導致蜀國滅亡的其中一個原因,那就是老來得子!

看到這裡,或許有的朋友就說了,老來得子是好事,這算什麼失誤!別急,我們仔細看一下。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典型的忠臣代表。

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隱居隆中,後來劉備被曹操攻擊,得司馬徽與徐庶指引,得以拜訪諸葛亮,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說出了聞名天下的隆中對策!這裡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才智過人之處,未出門便知天下三分!

隨後出山跟隨劉備四處征戰,運籌帷幄,屢出奇謀,為劉備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

更為可貴的是孤身入吳,參與赤壁之戰,而這一切也都是為了劉備,順應當時局勢。可以說在跟隨劉備的時間裡,諸葛亮任勞任怨,忠心不二!

後面幫劉備在巴蜀建立政權,一心治國。再來後的先帝託孤,輔助少主,更是殫精竭慮,後來的多次北伐,更是為了匡扶漢室,讓劉禪入主中原,成就大統!

可以說諸葛亮的一生,幾乎一直在征戰,輔助劉備父子兩代人,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他們,無私偉大,忠心耿耿!

但是到了最後,諸葛亮的才智權謀,入世經驗,都沒有後代來繼承,平白的將他的智慧給浪費掉!

之前諸葛瑾將自己的兒子諸葛喬過繼諸葛亮,算是他的第一個兒子吧。諸葛亮視如己出,管教甚嚴,恨不能將他培養成下一個自己。

只可惜被諸葛亮悉心培養的諸葛喬英年早逝,沒有將諸葛亮的才華給繼承。

諸葛亮是年近五十才有了自己的兒子諸葛瞻,也許是基因足夠強大,諸葛瞻倒是從小就聰明絕倫,被當時人所稱讚,認為只要諸葛亮能悉心教導,日後必定會是下一個武侯!

但是命運卻不這樣安排,諸葛瞻剛出生,諸葛亮就開始了北伐!試問如何能悉心教導諸葛瞻?

也許是缺少了諸葛亮的教導,年少的諸葛瞻雖然聰明絕倫,但還是過於早熟,讓諸葛亮開始擔憂。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寫到: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也是在這個時候,諸葛亮對於兒子諸葛瞻才開始重視起來,但為時已晚,當年仍然在繼續北伐,可能想過回來後悉心教導諸葛瞻,但卻在五丈原去世,沒能再見諸葛瞻一面。

而留給諸葛瞻的《誡子書》則是教導兒子怎麼修身立志,雖然將愛子之意通過這封家書體現出來,也將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跟無限期望都包含在裡面,但是諸葛亮一生的智慧卻沒有來得及教給兒子!

而諸葛亮在他的時代事必躬親,事無鉅細的做法,在他突然去世後,讓整個蜀國亂了陣腳。

姜維雖得諸葛亮軍事真傳,但他也繼承了諸葛亮北伐的大志!但是蜀國此時卻已經經不起再次北伐,致使國力越來越弱!

朝廷裡面沒有諸葛亮的壓制,各個牛鬼蛇神都開始往外冒。最出名的就是黃皓,十足的奸臣小人,將整個蜀國搞得烏煙瘴氣!

姜維跟黃皓兩人的舉措,都使得蜀國越來越疲憊不堪,身為武侯後人的諸葛瞻卻是力不從心,一沒有能力來掌控軍權,二沒有能力來穩定朝局,可以說是跟諸葛亮之時是天壤之別!

以至於在後面抗擊魏國時諸葛瞻憤怒的大喊:“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何面而返!”率兵出擊,被魏軍所殺!

蜀國此刻也岌岌可危,隨後便被魏國給滅了。

如果諸葛亮能早一點要孩子,早一點用心教導,哪怕只是留給後代幾成的智慧謀略,都可以幫助蜀國繼續在亂世中支撐一段時間。

但是一生疲於征戰的諸葛亮卻並沒有這個計劃,致使自己在最後一段時間才有了孩子,卻無法將自己的本領教給他,也無法為蜀國留下強有力的能臣,算是諸葛亮這一生最大的失誤了!


歷史小廚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誤就是出山,輔佐劉備。

未出茅廬就知天下三分的諸葛亮,難道就看不出漢室已經名存實亡嗎?

匡扶漢室難道不是一句空話嗎?

看不出劉備跟曹操、孫權一樣,想得是自己圖謀霸業稱帝嗎?

追隨劉備,難道就因為劉備姓劉,是漢室宗親嗎?

曹丕稱帝后,封獻帝為山陽公。劉備就認為獻帝已經被害,於是在成都為獻帝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然後稱帝。

能掐會算的諸葛亮就不清楚這一切的意圖嗎?

劉備漢中稱王,關羽心灰意冷,一意孤行發動襄樊戰役,即使不能匡扶漢室也要殺身成仁,諸葛亮就不清楚嗎?

劉備寧願不要荊州,也要做皇帝,諸葛亮不清楚嗎?

這一切的一切,只能說明諸葛亮出山的目的大有深意,絕不僅僅是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感動了他,而是他期望成就劉備的同時,更要成就自己。

這也是劉備在世,諸葛亮一直得不到被放手使用的原因所在。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但我更傾向於認為諸葛亮是張良、范蠡。

諸葛亮沒有野心,但有超強的理想追求;

不貪圖榮華富貴,但一定要留名於世。

比如五出祁山造木牛,六出祁山造流馬,諸葛亮精力過剩,就希望有生之年給後世多留下點東西。更多的是留下他的名聲,到現在也沒人知道木牛流馬是咋個原理。

一個真正的發明家,是希望造福於後世的。

即便出於政治、軍事的需要,暫時保密,但也應該想辦法流傳下來。

但諸葛亮想得最多的是留名,是否惠及後世,還在次要。

諸葛亮的確是聰明無比,但對於後世的貢獻還真不大。比起奸雄曹操來,差距很大。

司馬徽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難道諸葛亮就不清楚嗎?

《隆中對》令劉備茅塞頓開,但我認為,即便沒有諸葛亮的預見,劉備取得荊州和益州也沒啥大問題。因為在這個具體的過程中,諸葛亮並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其一,諸葛亮建議劉備取襄陽,劉備沒聽;

其二,劉備派遣諸葛亮遊說孫權,即便沒有諸葛亮,孫權也會抗曹;

其三,取西川,龐統是始作俑者,諸葛亮只是後期的介入。

諸葛亮真正發揮作用,還是在劉備病逝以後,維持了蜀漢苟延殘喘四五十年。

儘管對益州有一些經濟建設的貢獻,但與導致中國歷史三百年的混亂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如果諸葛亮不出山,蜀漢就不會持續這麼久的時間,曹魏就可能儘早統一天下。

或許司馬氏家族就沒有機會,也就沒有西晉之後長久的南北朝混亂的局面,百姓就不會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三百年。

縱觀歷史,誰做皇帝不行呢?對百姓好一些就行。

曹丕明白禪讓究竟是咋回事,現在後世都明白了是咋回事。

禪讓有啥不好呢?

如果不是隋文帝楊堅接受禪讓,中國混亂不能統一的局面,啥時候會結束呢?

張良協助劉邦取得天下,畢竟開創了東西漢四百年的統一王朝;

范蠡跟隨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滅掉了吳王夫差又如何呢?僅僅就是成就了自己的英名而已。

范蠡幾次成為首富,又幾次散盡所有財富,無非就是想證明他不僅能從政,而且下海經商也是高手而已。

諸葛亮出山也無非想證明,這個世界我來過,而且有一些經典傑作。

把諸葛亮的一生,放在整個歷史長河中看待,其實名不副實。

如果諸葛亮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於著作或發明創造,惠及後世,一樣流芳百世。

如此,或許諸葛亮更偉大。

這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誤,他沒有能跳出“學而優則仕”的窠臼。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通俗的說就是累死算了,反正也沒有個啥結果,盡上力留個名吧。

不喜勿噴,歡迎睜眼看歷史。


豹眼看歷史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睡錯一個人就是諸葛亮睡了那個人,可能古代的審美跟我們不一樣,諸葛亮並不覺得他自己的妻子漂亮。


第二信錯了一個人就是諸葛亮相信了馬謖。

第三就是諸葛亮跟錯了劉備,在諸葛亮沒有跟隨劉備之前,名聲也是非常不錯的,就連曹操都為他感到頭疼,但是曹操也是對劉備有讚賞之心。但是真當諸葛亮追隨劉備之後才發現並不像傳聞中的那樣。


可以說諸葛亮也可以稱作臥龍先生這個人大家聽到都不會陌生,他的聰明才智足以讓劉備當初三顧茅廬。而草船借箭也是出現在現在很多的學生的課本上,但是很多人只知道他的光亮的地方,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黑暗的地方,就像諸葛亮也有,而且不止一件。

每個人的生命中總要經歷一些本該自己經歷的,就算再優秀也會遇到一些自己感覺到遺憾的事情。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很有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甚至很多他的相關介紹,現在很多書上都有,就不需要介紹了。而他其實也是有三件比較蠢的事情。


像諸葛亮娶的那個妻子,在很多書上都很少提到,其實很多人都可能認為諸葛亮是沒有家室的,但其實是錯誤的,諸葛亮其實也是有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只不過他妻子可能長得並不好看,所以說也是睡錯了人,但是他的妻子非常有才華的。

還有就是信錯了人,因為本來非常好的機會,諸葛亮卻沒有聽取別人的意見,用了自己非常相信的馬謖。最終也是導致失去了那場戰役的勝利,而最後也是有了揮淚斬馬謖的這個故事。


但是說到底,這個失誤還是他自己的失誤,馬謖也是隻會紙上談兵。


第三就是諸葛亮跟錯了劉備可能說劉備在很多書上都寫他非常好,但是諸葛亮可能在跟隨他之後就發現了劉備的真實面貌,感覺劉備其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心中一直提防著諸葛亮,對此諸葛亮也是非常的傷心吧。


江水趣談


在中國歷史文化中,諸葛亮幾乎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完美的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蜀漢復興大業。他死後身無長物,一身清白,後世把諸葛亮當作是一個忠君愛國的典範千古流傳。但諸葛亮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誤,諸葛亮的一生中也犯下了不少錯誤,例如錯誤的把關羽放在了鎮守荊州的主將位置上,讓馬謖去守街亭,不聽魏延的勸說兵出子午谷直撲長安等等。但是有一個錯誤卻是超級致命的,那就是太急躁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ef20005e4bd09c2a94f\

動如脫韁兔


個人認為,諸葛亮最大的失誤就是在赤壁之戰後,派遣關羽守住華容道!

後世好多學者認為,這正是諸葛亮的聰明之處,只有保證曹操活著,才能提供“三國鼎立”的必須條件,才能讓勢力最弱到必須寄居於東吳才能生存下去的劉備成為“三國”帝王之一。

那麼,為什麼是諸葛亮的失誤呢?

首先,關羽會不會因為放走對自己有恩的曹操,而被軍法從事?

兩家聯合,共同抵抗強大的曹魏,沒有嚴明的軍紀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是聯軍的先決條件。赤壁之戰快要結束的時候,吳蜀兩家已經出現了裂縫,對於軍紀的要求則更為嚴苛。對於赤壁之戰的主犯曹操,勢力比蜀國強大很多的吳國方面肯定會嚴加搜尋,誓要將其斬殺,才能實現自己一家獨大的局面。那麼諸葛亮故意讓關羽設伏華容道,就這能保證放走曹操的關羽不會被軍法從事?如果關羽被殺,那麼蜀國的軍事力量會被嚴重削弱,再想成為“三國”之一的概率就會發幅度降低。

再者,吳國和魏國比起來,哪個更難扳倒或者更難形成“鼎立”之勢?

將曹操放走,三家形成鼎立之勢,是諸葛亮對天下大事的理性分析,但是如果將曹操斬殺,只剩下吳國和蜀國兩支軍事力量,後果會如何?

如果吳蜀兩家在曹操時候立馬形成對峙狀態,就赤壁之戰的具體情形和諸葛亮的謀算,蜀國被完全消滅的概率很小,最差的狀態也只會是勢力削弱,兩家分道揚鑣。那麼,蜀國在諸葛亮的帶領下,胡東山再起,而且會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魏國。以吳蜀兩家的綜合實力和諸葛亮的謀算技能來看,蜀國稱霸中原地區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吳蜀兩家在曹操死後,有一個較長時間的“蜜月期”,以諸葛亮的“統戰”手段,將吳國將士同化的情況也會非常成功。那麼,蜀國一舉吞併吳國都說不定。

和後期的強大的魏國比起來,吳國應該能容易被蜀國消滅。如果將諸葛亮數次北伐的軍事行動用在對付吳國上,那麼蜀國建立統一的封建王朝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我認為,讓關羽守住華容道,放走曹操,非但不是英明之舉,反而是諸葛亮的失誤。


正說清代十二朝


諸葛亮這個人,喜歡的人把他吹成了多智近妖的天人,不喜歡的把他貶低成蜀漢的罪人。那麼歷史上諸葛亮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憑心而論,諸葛亮確實是三國時期一個難得的人才。其在內政和經濟領域的才能及時在三國那個能臣輩出的時期,也屬於名列前茅者。但除此之外,一直被人狠吹的軍事能力,他真的很一般。事實上劉備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託孤諸葛亮。而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無休止的北伐。諸葛亮的北伐硬生生的拖垮了整個蜀漢,這才導致蜀漢後期根本無力抵抗曹魏的進攻,因此第一個退休三國曆史舞臺。

諸葛亮北伐本身無錯,但錯就錯在了諸葛亮無休止的北伐。本身蜀漢就是三國之中實力最弱的一個國家。蜀漢由於地理因素限制,導致蜀漢在人口,經濟等領域全面落後於東吳,更別說曹魏這個龐然大物了。荊州丟失後,蜀漢就等於被困在籠中的野獸。諸葛亮想要打通一條對曹魏作戰的通道,這個值得稱讚。但諸葛亮不顧蜀漢的實際情況,無休止且毫無成果的北伐,導致原本就孱弱的蜀漢,更加的病入膏肓。說諸葛亮加速了蜀漢的滅亡都絲毫不為過。

而且諸葛亮北伐也就算了,其看人,用人的能力簡直讓人肝疼。首先對於魏延的問題上,諸葛亮就犯下了致命的錯誤。諸葛亮首次北伐時期,大將軍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襲之計,率領五千精兵由子午谷快速到達長安城下,一舉拿下長安,由諸葛亮率領大軍由斜谷趕到長安支援。但諸葛亮認為有些冒險,所以置之不理。就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諸葛亮首先識人不明,他眼光不行,這就影響了魏延奇策難以實施。而且更加證明了諸葛亮軍事才能不行的這個推斷。兵者詭道也,打仗哪有不冒險的。當年韓信不冒險,他又如何帶領漢軍走出川蜀之地呢?正因為諸葛亮的目光短淺,導致首次北伐無功而返。

其次就是在使用馬謖的問題上。這個諸葛亮十分重用並且看重的人,但實際上就是一個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劉備早就勸過諸葛亮,他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但諸葛亮根本不聽,結果呢?諸葛亮北伐曹魏時,需要一個先鋒人選,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應該選擇老將魏延、吳壹等戰場經驗豐富之人。而諸葛亮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結果馬謖自作聰明擅自修改作戰方案,結果被張頜擊敗,蜀漢先鋒大軍盡損於敵手。先鋒一折損,蜀漢大軍士氣大跌。馬謖死了不要緊,結果導致了蜀漢的北伐失敗。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誤就是無休止北伐,而在北伐中諸葛亮又不斷的犯錯。這才導致蜀漢數次北伐毫無成果,反而錢糧損耗無數。致使蜀漢國力折損嚴重。最終加速了蜀漢的滅亡。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劉備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託孤諸葛亮的原因。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杯酒談笑間,腦洞闡史觀。俗話說,諸葛一生唯謹慎,沒錯,諸葛亮一生小心謹慎,事必躬耕,就怕出錯,然而諸葛亮是人,又不是神,怎麼可能不出錯呢?而他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對關羽的縱容以及對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縱容。待會闡史君會解釋的,不過再次之前先駁斥幾個觀點。

有人認為諸葛亮的最大錯誤是北伐。我不同意。理由有一下原因:

一、因為蜀漢本質上來說是一個有政府的軍隊,不打仗單搞發展,不僅內部矛盾會增多,而且也比不過魏國發展。

二、蜀漢存在法理就是滅掉魏國。魏國篡漢,劉備以漢自居,蜀漢的法理就在於滅掉篡漢的魏國。這不僅是“隆中對”所提出的戰略目標,而且也是益州所有人所關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就在劉備準備成為皇帝的時候,還有人上書說劉備應該先滅魏再登機。其次,當時孫權沒有慶賀,後來劉備問孫權的使者為什麼不來承認他的稱帝行為,使者答道:“曹操父子終奪其位,殿下即為宗室,不荷戈為海內率先,而於是自名,未合天下之議。”可見北伐是所有人關注的,爭法理是有依據的。



那麼諸葛亮的最大錯誤為什麼是對關羽的縱容呢?且聽我分析。

一,諸葛亮如何縱容關羽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諸葛亮是這樣縱容關羽的,當年劉備正在打益州,馬超前來投奔。遠在荊州的關羽聽說之後,問諸葛亮馬超可比何人?諸葛亮這麼回覆的:

孟起(馬超)雄烈過人,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逸群也。

關羽看了信之後,非常得意,還把信給部下傳閱。——這是第一高帽。



還有第二個高帽。劉備稱漢中王之後,黃忠被封為了後將軍,諸葛亮和劉備都知道關羽必然不同意,於是他們就想了個辦法,派費詩去做工作。費詩詩怎麼做工作的呢,還是戴高帽。他是這麼說的:

黃忠啊,他雖然立了功勞,被封為將軍,但是不能很您關將軍比,您與主公“譬如一體,同休等戚,福禍共之。”

這馬屁拍的很響亮,於是關羽“感悟,受敗。”

二,諸葛亮縱容導致關羽更加自大

史書上記載了這兩件諸葛亮給關羽戴高帽的事,而現實中恐怕此類事件不止一次,而關羽本身就是一個驕傲,甚至可以說是剛愎自用的人。

諸葛亮沒有去善意的提醒關羽去注意這一點,反而還給他戴高帽,這讓關羽更加飄飄然,由他把諸葛亮的信給手下傳閱這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來。

此後,關羽都做了什麼呢?他拒絕了孫權為他兒子的求婚。《三國演義》中,說關羽罵孫權的使者說:“虎女怎能嫁犬子?”這句話不見得有,但是關羽“不許婚”這件事卻極大的激怒了孫權。

而《典略》記載,襄樊之戰時,孫權遣使者想與關羽聯合,然而關羽不抓住機會穩定孫權,反而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耶?”那意思是說,打下樊城,就幹你孫權。這一下更加激怒了孫權,孫權決定要反擊。

三,縱容關羽,荊州丟失,《隆中對》戰略破產

正是由於關羽的自大,導致孫權趁機拿下荊州,關羽敗走麥城。

跨有荊州和益州,是隆中對的既定目標。正所謂“天下有變,則令一上將軍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然而荊州丟失,讓這一既定目標泡湯。



失掉荊州,深深的影響了蜀漢的發展,基本奠定了蜀國偏安一隅的歷史局面。古代史學家黃恩彤就分析說:

諸葛亮北伐,屢出祁山。功卒不就,則以荊州既失,宛洛路梗。

這意思是說呀,諸葛亮屢次北伐都沒有成功,就是因為失去了荊州,假如益州和荊州兩路兵馬北伐,或許就可成功。

此外,關羽丟掉荊州之後還引發了夷陵之戰,導致劉備兵敗。

而這一切的起因都是諸葛亮對關羽的縱容。你說,這是不是諸葛亮最大的錯誤呢。


腦洞闡史觀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誤是先勸劉備進位漢中王,又主張讓關羽出兵取樊城!以致造成以後敗績!〇第73回,曹操漢中敗走,劉封王平等攻取上庸諸郡。此時劉備得兩川兼荊州上庸之地,此時應向荊州增兵添將,以劉備守西川,孔明以荊州為大本營北伐曹操…。但孔明並沒有這樣做!反而力勸劉備稱王漢中。表到許都曹操大怒,欲起傾國之兵伐蜀,後用司馬懿之計派滿寵去東吳,聯合孫權出兵取荊州。本為吳蜀聯合變成吳魏聯合,關羽聽命先出兵取樊城襄陽,犯驕兵之忌,先勝後敗失荊州而陣亡!〇後有劉備以私廢公出兵伐吳,也犯驕兵之錯,亦先勝後敗,託孤於白帝城,蜀國元氣大傷!國家政權入後主手中,不思進取,從此蜀國便走上下坡路。可以設想,若荊州不丟,關羽不死,劉備不伐吳,沒有全軍覆沒之敗,劉備再執政七八年,勵精圖治,前途必然可觀!○造成以上的敗績,都是由劉備先稱王,又命關雲長主動出兵取樊城,這些錯誤的行動造成的![而產生這些錯誤的實質是,孔明劉備都過於輕敵。]


張永科38


關羽守荊州,劉備與諸葛亮用人失察,導致荊州失守,吳蜀交惡,斷送了諸葛亮出山時定下的兩路進軍中原的東路軍,以及連吳抗魏的既定策略。這也直接導致了以後孔明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劉備攻打吳國,諸葛亮作用不大,沒能勸阻出兵,最終劉備兵敗身死。六出祁山,算是諸葛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一個夢想,耗盡了諸葛亮的生命,也耗盡了蜀漢的國力。沒有為蜀漢培養好後繼人才,導致他死後人才斷層,除了費禕蔣琬姜維魏延等人,治國理政軍事謀略之才很少。諸葛亮作為丞相,不能存大體而舍細務,導致精力耗費在本不該他來做的事情上,這其實是上一個事情(沒有人才)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