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另一半是女權主義者,她很容易不開心

和一個朋友聊到“女權主義”,只是話語裡提到新認識的朋友:“XX也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哦。”

他當時困惑地看著我:“女權主義不是罵人的嗎?”

那是我們喝著酒吹著風,面對面真誠地閒聊的場景,並不是互聯網場景下的一次抬槓。也就是說,在他心裡,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疑問,而這個疑問背後並不指向他認為男女不該有相同地位。

相反地,他作為一個普通的,不怎麼聊起性別話題,但是日常生活裡保有基本善良,不會發表什麼受害者有罪論,雖然會覺得女性結婚要男性單方面買房是常理(儘管有些辛苦),但也認為男女都應該好好工作,努力賺錢,這樣的人,甚至是可以歸納進女權裡的,但他所接收到關於“女權主義”的信息最終是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出來。當時我又震驚又難過,以至於忘了和他好好科普一番。

確實,上網上得多了,產生了一種絕大多數人都有“性別觀點”的錯覺,不論性別觀點到底是啥,卻忘了很多人生活中其實根本沒有,某種意義上也“不需要”有性別視角,吵來吵去的人總是少數,更多人只是看看,在看看的過程裡,蒐集訊息,也不怎麼考究。

於是女權主義者被符號化了,符號首先是一個女性,並極大可能是醜的、單身的、瘋狂的、看什麼都不順眼的、難以溝通的。但,是這樣嗎?

我採訪了2位伴侶自認是女權主義者的人,想聽聽看和女權主義者朝夕相處的伴侶們,是如何評價女權主義的。

我的另一半是女權主義者,她很容易不開心

“她很容易不開心……”

伴侶:C先生。35歲

女權主義者:K小姐 28歲

交往7年

我經常會想,要是我是現在才認識她的話,可能我們沒辦法交往了吧,畢竟“女權主義”最討厭的應該就是“油膩中年男性”了,我現在這個年紀,這種狀態,和她應該最是水火不容的。只能慶幸,還好在她年紀輕輕,還有點“傻白甜”的時候,就已經在一起了。

說“傻白甜”並不是諷刺,當時20出頭的她確實是不問世事,很沉醉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每天只關心什麼東西好吃,什麼地方好玩,聊起對生活的想象也是兒女雙全再養條狗。帶她見父母的時候,對未來可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態度。

但是現在她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她看很多的新聞,對每個新聞都有自己的觀點,新聞裡發生的事情,非常容易讓她不開心,特別是關於性侵、女嬰死亡這類的新聞,她是真的會哭。

前兩年那本《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來的時候,我印象很深刻,凌晨醒來我發現她還沒睡,應該是剛看完那本書,靠在床頭抱著書一直在哭,哭得沒什麼聲音,只是身體在抖動,當時我也不知道怎麼做,只能給她遞一點紙巾。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少數,有時候我也覺得挺累的,我覺得我們的生活還是挺安樂的,可是她總是不開心啊,雖然沒有要我哄她,但是你想身邊有個人總是不開心,自己也很難開心吧。而且我覺得她有時候會把火氣發到我身上。

日常生活也有會有不少轉變,比如她不太願意回我家了,因為我父母和我們在一個城市,以往我每週末都會回去住兩天,頭兩年她也說不上是很願意吧,但至少都和我一起回去,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她突然不願意回去了,說是週末總在我父母家啥也幹不了,想自己乾點別的事。後來就變成我自己回去,她偶爾回去。

不過確實是我的父母,也沒必要讓她總和我一起回去,但是有一次聊起來,她突然對這件事進行了一個長篇大論,說自己以前太逆來順受了。我當時也挺生氣的,又很懵,心想我以前也沒有逼著你一定要一起回家啊,

不知道為什麼她會覺得過去有點被壓迫,現在在努力追求自由。

她的轉變其實也就是最近一兩年的事情吧,有時候她會跟我說一些她的看法和態度,但是更多時候,她還是更願意跟朋友去聊,她說自己總是被我的回答和看法氣到,也很沮喪為什麼那麼久沒有影響到我什麼,總是振振有詞說:“你們這些既得利益者是不會改變的,balabala……”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之間的感情被她的“女權主義”分化了,我開始越來越搞不懂她,也變得很容易惹到她,她好像不再是前幾年那個會貓在我懷裡撒嬌的小女生了,但是更多時候,就像她說的,這是她成長的一部分,她不可能永遠是那個20出頭的小姑娘。

當然也不全都是不開心的影響,她的女權主義也不是沒有由來的。

剛和她交往的時候我就發現了,她不怎麼會“理所應當”地花我的錢,也不在乎我工作到底怎麼樣,是不是“事業有成”。她賺的其實和我差不多,有時候還比我多,在我們交往的這幾年裡,我辭職過兩三次,中間都空了大半年沒有上班,要是前女友可能要瘋了,但是她好像一點都不在意,也從來不催我上班。

我有過一些比較瘋狂的想法,比如換一個完全沒做過的行業,從很低薪開始,她也表示支持,覺得只要是自己想做的,去嘗試嘗試挺好。她曾經就說過,要求男生一定要賺錢這事很不合理,大家各自養活自己就挺好。

她也不怎麼因為我的女性朋友或者是前任而生氣,當然我自己也沒有怎麼樣哈,只是說她好像根本不在意這些事情。有一次她說,覺得男性在這個社會下,不太能表達自己,如果都是同性朋友,有時候也挺難聊一些能安慰到彼此的話,有女性朋友蠻好的,以此鼓勵我多交女性朋友。她還說過,根據她的觀察,女性朋友多的男性,多半還是比較溫柔和讓人感到舒服的。沒什麼朋友的男性則更“直男癌”一點。

有時間覺得她說的很像那麼回事,有時候又不知道她哪裡來的歪理,總之,比起女權主義,我更覺得她像一個浪漫主義,自由主義的人。

還記得有一次我和她的朋友們一起吃飯,她們聊到了一個什麼社會話題,其中一個女生說到最近和伴侶就這個問題聊過一次,但是沒有達成一致,還吵了一架,最後達成共識暫時不聊這件事了,當時另一個女生說,怎麼可以這樣就不聊了呢?應該再積極溝通表達呀,

這樣太不女權了吧!

緊接著另一個女生又說,不是啊,她們已經聊過了啊,但是沒有達成一致,不是沒有積極溝通表達,是溝通無果選擇求同存異,這很女權好嗎!難道非要一方被另一方說服嗎?

那個場面令我印象挺深刻的,她們都把女權主義的標籤打在了自己身上,但是她們一樣各有各的處理方式,追求性別平等是共識,卻不是每個人都用一樣的方式。

但儘管我依然相信男女既然作為不同的人被自然創造,自有理由,也懷疑根本不可能有平等的一天,但那天的畫面還是挺敲打我的。

我的另一半是女權主義者,她很容易不開心

“我們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時候,他又會說出很直男的話”

伴侶&女權主義者:H小姐 24歲

女權主義者:T先生 26歲

交往時間:2年

剛認識男朋友的時候,並沒有感覺到他是個女權主義,畢竟沒事很少有人會去聊性別話題,在網上熱鬧非凡彷彿人人關心的事情,到了線下就成了小心翼翼、儘可能不去觸碰的話題。畢竟講不好就會分分鐘撕破臉。大家不是同事就是同學,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犯不上。

直到有一次在電梯間看微博,忍不住發出一聲“臥槽”,而他在旁邊幽幽地說了一句怎麼了,你也看熱搜了之後,我們才互相確認了身份。

然後我迅速get了一個女權主義男性交往好處。過往和其他男朋友會吵得頭破血流的話題,再也沒有爭吵了。我們最常乾的事情就是轉發彼此一個什麼新聞,然後一起大罵,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他比我更敏感,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更細膩。這是我常常會覺得喜歡他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時,曾經遭遇過伴侶性別暴力而落下陰影的我,也不必擔心會遭到來自他的暴力,當然我也不會暴力他。

但除了女權主義這個身份,除了對性別比較敏感,對男女不平等的現狀比較有看法之外 ,他其實也就是一個普通男生,愛看超級英雄電影,愛打遊戲,愛運動,家裡有個對他千依百順並總盼著抱孫子的媽媽。

我的一個觀察是,當我們單獨相處的時候,我們可以就很多性別問題展開討論,也會相處的比較,怎麼說呢,“新潮”吧,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念頭跑出來,但是一旦我們進入社會環境,比如和他的家人一起吃飯,和朋友一起旅行之類的,他又會說出一些很“直男”的話,同時也會希望我表現的更像一個小女人。

可能還是在面對外界眼神的時候,會有壓力吧。因為在一起之前,就已經就性別問題聊過許多次,我也曾經天真的以為,我們會一直這樣和諧相處下去,但是真的相處之後才明白,

女權主義和女權主義也是不同的,以及性別觀念上一致,並不意味著我們完全的一致了。

比如有些女權主義可能同時是不婚主義,出於相信現代婚姻制度是性別不平等的,但同時也會有人覺得,結婚沒什麼,生孩子就不行,因而是丁克。但再同時,還可能有人覺得這些都沒什麼,我們都只有一輩子可以過,結婚生子也可以女權,比起私領域的抗戰,更關鍵的還是zheng治權利的爭取。

我和男友的主要矛盾就在於是否結婚,他還是會希望能進入婚姻,但可以不生孩子,他會覺得比較有安全感,也可以讓家人稍微不那麼多話,而對我而言,既然不生孩子,又為何要進入婚姻呢?不過我們都還算年輕,暫時沒有爭論出結論倒是也不急。

我還有一個觀察,也許因為性別實在滲透了生活太多方面,決定了很多事情的態度,以至於每件事底下都有“女拳警告”這種話,在女權主義的基本概念都還沒有被科普成功的情況下,反而是更多誤解先傳播出去了。人們不僅要求完美的受害者,也要求完美的女權主義。

但肯定不會有什麼完美的女權主義,就像我男友也有很多我自己都能說得上的槽點,我自己也是,比如他如果給我錢花,我拒絕的話,他會生氣,他還是會覺得如果我暫時沒有收入,他作為男朋友應該給點錢。那我就會覺得,既然他願意,我收了他也高興,那我就收了吧。

抓到這點大概會被瘋狂辱罵,曾經也有朋友因為這樣而覺得我並不女權,認為我無論如何不該花他的錢。

但是我覺得這是我私領域的事情,我有錢的時候我也會給對方花,說到底,人們還是不敢去罵那些真正被剝奪了受教育權、財產繼承權的事,反而更容易被一個自稱是女權主義者卻收了男人一個包這種事激怒。

但不能否認他非要給我錢的背後是否還是有他認為男人應該多承擔經濟這樣的念頭,又或者我潛意識有沒有呢?都不好說。大部分時候,其實我們不會把女權主義放在嘴邊,也不會天天去討論它。女權主義其實是一個很大很寬泛的態度,我們相信兩性應該平等。但具體的細則,其實它沒有任何規定,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答。

這個世界上的“主義”很多,大部分的“主義”都不過是某個人的生活哲學,素食主義、不婚主義等等等等,但很少聽到某個主義大面積的,全方位地被惡評,我想人們容易對女權主義產生比較強烈的刻板印象也可能是把一切事物都性別化了,這在我看來,恰恰是很不女權的事情,男女之外,世界上其實還有很多的事情,還有很多別的觀念可以發展。

你身邊有沒有自稱為女權主義者的夥伴呢?可以描述一下你對ta的印象嗎?

我的另一半是女權主義者,她很容易不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