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的草率、粗糙和粗暴

為標語“武漢加油”和“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網民們唾沫四濺,龍應臺也來軋是非,說為什麼別人會寫“風月同天”,而你只會寫“武漢加油”?有原因的,如果集體的語言貧乏、草率、粗糙甚至粗暴,那是因為集體的心靈貧乏、草率、粗糙甚至粗暴……

後來證明,第二條標語也是大陸人寫的——只不過是大陸的留日學生,龍應臺算是打臉了。

退一步說,即使“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日本人寫的,由此說大陸人言語簡陋、心靈粗鄙,也有點武斷。撇開意識形態和立場,僅僅從語文專業上說,龍應臺這樣下結論也失之偏頗。語言有“實用性”和“審美性”之分,前者重信息傳達,後者重過程欣賞——有時故意不讓你一下子讀懂,讓你猜、猜、猜,延長欣賞時間,造成審美對象的陌生化和疏遠感,以便審美效果的發生,美學中的“間離效果”(estrangement effect)即此謂也。這邊疫情火燒眉毛,東西要趕快送,標語要直截了當。日本那邊漂洋過海來看你,更重姿態和象徵意義,當然可以文縐縐的來。因此兩條標語適合各自語境,都是很好的表達。

龍應臺的草率、粗糙和粗暴


龍應臺的草率、粗糙和粗暴

我們毛主席在著名的 《反對黨八股》一文中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南宋吃客林洪有“食無定味,適口者珍”之說——適合我胃口的就是佳餚,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龍應臺女士,一個所謂的“高知”,怎能如此的“草率、粗糙甚至粗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