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馬拉松式的病人救助

作者簡介:劉友法,時任中國駐孟買總領館總領事。

領事保護 | 一場馬拉松式的病人救助

2013年3月2日,我館接到印度卡邦警方電話稱,我廣東籍公民王玲隻身前往印度旅遊,於2月28日在我領區班加羅爾市突發精神病,且伴以嚴重的糖尿病,不省人事。警方已將病人送至當地尼姆漢斯精神病院接受監護性搶救治療。醫院當即成立了專門救治小組,但病人拒絕開口說話,醫院只得通過輸液給藥,通過鼻飼維持患者生命。

接案後,我館本著“以人為本”的宗旨,當即成立王玲領事保護工作小組。劉友法總領事緊急召開碰頭會,商討領事救助方案。領事保護組長盛豐學當即電話約談院方領導,提請對方從中印友好關係大局出發,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積極施救,維持患者生命。

與此同時,盛豐學領事、熊鵬飛副領事在第一時間飛往醫院探視病人,瞭解病情,並與院方協調具體治療方案。在此後兩個多月內,我館定期與院方主治醫生保持聯繫,瞭解王玲病情,協調後續治療方案。

接案次日,我館人員抵達醫院之際,王玲仍處於半昏迷狀態。由於身在異國他鄉,數日臥床不起、不進穀物,病人精神已處於高度抑鬱狀態。無論我館人員怎麼呼喚,病人始終緊閉雙眼,面色冷淡,一言不發。

所幸,我館及時獲得了王玲的護照,據此與其父母取得聯繫並通報了王玲的病情。然而,出乎我館所料,王父回告,王因糖尿病已經離異,並已脫離原工作單位。王父以年事已高、身體欠佳和家庭生計困難為由,拒絕來印度接女兒回國。

於是,我館當即求助於國內相關單位,然而,王已是無業遊民,到底是屬出身地重慶市管,還是戶口所在地廣東省管,兩單位幾經磋商仍未做定論。此時,王玲已入院接近兩個月。最終,在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的督促下,廣東方面同意牽頭,由重慶市協助派員前往印度接王回國。

領事保護 | 一場馬拉松式的病人救助

接國內通知後,我館當即通知院方提供患者最新病情報告,瞭解王玲能否經受長途旅行和起降折騰,索要病人允許乘機證明,催辦病人允許離境證明。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我館人員在辦理相關手續之際發現,病人旅遊簽證已過期。屆時,移民當局若在機場作梗,一切接送工作將無以為續。我館人員迅疾與卡邦移民局官員交涉,並說服對方破例在第一時間為王頒發離境證明。

接下來就是如何處理王的駐院費問題。此際,王玲住院已超過兩個月,院方成立了專門醫療小組,並指派專人看護,各項開支加總起來已是天文數字,王玲個人和家庭均無支付能力,我館幾次做工作,院方終於同意從人道主義出發免收王住院期間的一切費用。

處理好王出院相關事宜之後,如何運送病人成為又一道難題。我館人員懇請院方為王出院、乘機回國準備相應的醫藥用品和營養液併為病人租用好救護車。

與此同時,積極商請國航採取特殊措施,讓病人順利回國;積極與印度駐廣州總領事保持聯繫,提請對方及時為我醫護組人員頒發來印簽證;細心做好病人勸導工作,避免在出院和去機場之際出狀況;提前與機場當局交涉,辦妥一切相關手續。

在印方有關當局配合下,我醫護組一行護送王玲經綠色通道,迅速出境、登機。至此,一場馬拉松式的病人運送回國案全面告成功。

領事保護 | 一場馬拉松式的病人救助

而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印院方向一位素不相識的普通中國公民伸出了友誼之手、天使之手,專門成立了有10名人員組成的醫療小組,每天24小時輪班護理,每天為患者洗澡擦身,既挽救了王玲的生命,還奇蹟般地使之沒有落下褥瘡,併為王順利回國儲備了必備的體魄和氣力。印方醫療小組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值得我學習和借鑑。

- end -

文章摘自《外交官在行動——我親歷的中國公民海外救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