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力推全產業鏈復工復產 緩解企業復工復產困難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2020年3月13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支持產業鏈協同有序復工復產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工信部力推全產業鏈復工復產 緩解企業復工復產困難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徐想 攝)

工業和信息化部力推全產業鏈復工復產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會上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採取非常規手段,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後,又及時調整策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序恢復經濟社會發展秩序。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是保持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產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都無法運轉。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維護統一大市場,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切實提高復工復產的整體效益和水平。3月10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暢通產業鏈資金鍊,推動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這些都為我們開展企業復工復產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全力推進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

2月13日成立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復工復產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20條政策措施,召開了全國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經驗交流兩個電視電話會議,印發了《關於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向七個工業大省工信主管部門派駐了聯絡員,推動政策落實落地,協調解決企業的困難和具體訴求。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復工復產呈現出有序推進、積極向好的態勢。全國除湖北外的規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過95%,企業人員平均復崗率約為80%;中小企業開工率已達到60%左右。但還面臨著人員物流不暢、中小企業現金流短缺、防疫物資不足、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不同步,產業鏈整體運轉效率不高等問題。同時,國際疫情的蔓延也對我國復工復產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加大工作力度,堅持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按照“以大帶小、上下聯動、內外互動”的思路,精準有序紮實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努力實現人財物有序流動,產供銷有機銜接、內外貿有效貫通。

  一是以防疫物資、生活必需品、公用事業、春耕備耕、外資外貿、高技術產業等領域為重點,分批梳理形成了大型龍頭企業和核心配套企業名單,以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發展。

  二是著力暢通產業鏈供應鏈,疏通物流運輸堵點,緩解人員流動、原材料及產品運輸問題。

  三是充分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機制作用,推動出臺財稅、金融、創新、社保、就業等扶持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四是按照“省負總責”要求,推動省級聯防聯控機制以縣域為單位,分低、中、高風險三個等級,摸清情況,精準施策。

五是著力增強外貿企業抗風險能力,通過汽車、醫藥、電子等重點產業鏈的固鏈強鏈,提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貫徹落實3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聚焦核心產業鏈,抓統籌協調,抓關鍵環節,抓政策落地,抓動能強化,紮實有序推動產業鏈全面復工復產,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保持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積極與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 緩解企業復工復產困難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經過前段時期的共同努力,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在企業復工復產過程當中,仍然面臨一系列困難和問題。

  一是人員流動存在“痛點”。由於各地疫情不同、防控等級不同,企業反映用工短缺依然存在,一些關鍵崗位員工受困於疫情嚴重地區,出不來。

  二是物流運輸存在“堵點”。“最後一公里”沒有完全解決,疫情嚴重地區物流運輸仍然受到一定限制。

  三是中小企業現金流存在“斷點”。

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但是在一些地方有一些企業反映,這些政策看得見摸不著,還存在一定的“斷點”。

  四是原材料供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卡點”。一些企業原材料不足,部分重要原料企業沒有復工復產。

  五是防疫物資不足的“難點”。防疫物資產能產量雖然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面對復工復產帶來的巨量需求,供給依然存在著不小的缺口。

  針對上述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積極與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推動解決這些困難和具體問題,緩解企業復工復產困難,在政策措施落地落實方面進一步加強。

  一是推動重點產業鏈有序復工。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組建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相關部門參加的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工作專班,協調解決跨部門、跨地區的問題。

  二是下大力氣紓解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充分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協調機制作用,落地落實扶持中小企業的金融、財稅等政策,繼續清理政府部門和國有大型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防止因疫情產生新的拖欠。

  三是切實增強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的動能。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擴大內需,培育新型消費,穩定汽車等大眾消費。促進5G技術場景應用,發展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新業態新模式。

一系列財稅、金融、社保政策措施 幫助中小企業紓難解困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中小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比較弱,受疫情衝擊影響也比較大,復工復產的難度也比較大。作為中小企業的主管部門,在推進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如何幫助中小企業紓難解困也是我們最揪心的地方。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近期各地各部門分別出臺了一系列財稅、金融、社保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幫助中小企業紓難解困,有序推進復工復產。

  第一,減輕稅費,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比如,階段性降低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稅率,階段性免徵中小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階段性減徵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鼓勵各地通過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等方式來支持出租方減免物業租金等,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在這方面,各地都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青島市建立了青島“好房東”發佈平臺,每日發佈產業園區、創業創新基地、眾創空間等各類載體名單和減免租金的額度。截止到昨天,累計有187個“好房東”為8292戶企業及經營戶減免房租和物業費1.6億元。

  第二,加大金融支持,紓解企業資金困境。剛才楊總監也做了詳細介紹,鼓勵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給予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對符合條件流動性暫時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需支付的貸款本金和利息最長可延至6月30日。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並下調再貸款利率,支持中小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投放優惠利率的貸款等。在這些政策的落實方面也有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比如寧波市,寧波銀行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可提供最長30天的免息貸款或低息貸款來快速解決企業臨時性資金需求。

  第三,優化服務,進一步增強中小微企業發展信心。2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導地方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結合實際,分類施策,分區分級精準推進中小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比如像廣東省搭建了線上中小企業訴求響應平臺,截至3月10日,累計響應中小企業訴求1998件,響應辦結率超過98%。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中國政府網推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政策庫,把中央各有關部門、各地方出臺的各項政策詳細列表歸納,通過中國政府網供各中小微企業去查詢。同時我們還組織開發了中小企業規模類型自測小程序,便利中小企業優惠政策的落實和享受。啟動了企業微客線上培訓工作,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指導培訓,截至3月12日,已上線318門課程,總訪問量超過了600萬人次。

  第四,協同配套,暢通產業鏈。產業供應鏈中斷是疫情期間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最大困難,針對不同產業鏈的“斷點”“堵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行業協會和專家梳理摸排了多條產業鏈上50餘家龍頭骨幹企業和7000餘家核心配套中小企業,協調推進產業鏈上的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復產。除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組織推動這項工作之外,各地工信主管部門也紛紛效仿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做法。比如江西,分產業、分區域、分專題組織開展產業鏈專項對接活動,開展了20餘場,及時協調解決省外需求產業鏈復工復產企業64戶,省外供應商65戶和省內供應商26戶企業的復工復產。比如福建省三明市,搭建鋼鐵與裝備製造、新材料、現代農業等產業鏈協作配套平臺,線上匹配生產設備、工廠、倉儲物流或原材料的供需信息;石獅市還舉辦品牌服裝網上的直播專賣節,開幕當天採購金額就達到了5370多萬元,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下一步,為更好地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工業和信息化部還要著手從四方面進一步推動工作:一是要充分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協調作用,進一步加大政策的宣傳和落實力度,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地生效,為中小企業“續命延壽”。二是要充分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牽引作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協同復工復產,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是要充分發揮“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優質中小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各類中小企業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復工復產。四是要充分發揮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優質的、高效的線上和線下服務。

推動磷肥企業復工復產 保證春耕生產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強調要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證夏糧豐收。

眼下正是春耕備肥的關鍵時期,磷肥保供對春耕生產十分重要。為了保證春耕生產,我們主要做了這麼幾項工作:

  第一,加快推動湖北地區磷肥企業的復工復產。大家都知道,湖北是我們國家重要的磷肥生產基地,磷酸一銨、磷酸二銨的產量佔到了全國的1/3,特別是像宜昌這些地方是湖北磷肥生產相對集中的地區,所以工信部很重視湖北省磷肥企業的復工復產。早在2月23日,我部苗圩部長就親自視頻連線宜昌市,瞭解磷肥企業的復工復產情況,研究解決存在的運輸、資金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也跟省政府、省聯防聯控機制進行溝通和銜接,推動湖北省磷肥企業的復工復產。截止到3月10日,湖北省調度的24家磷銨生產企業當中,復產的企業已經達到了19家,磷銨產能已經佔到了80%以上,預計近期還有企業會陸續復工復產。由於湖北省企業的復工復產,預計省內年產能可能會達到1千萬噸以上。

  第二,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提高供給的總量。我們加強了雲貴川重點磷銨企業和全國主要復混肥企業的原輔料供應情況和生產情況的跟蹤調度。比如在原輔料供應方面,對於部分企業提出的原料供應問題,我們幫助聯繫相關生產企業,為企業提供一些備選方案。這家供不上了,能不能考慮從另一家提供給他,相互做好對接和銜接。在運輸保障方面,我們推動協調解決鐵路運輸的問題,比如有一些企業生產出磷肥但是運不出去,我們就及時找到鐵路總公司,幫助協調解決車皮問題。在資金保障方面,我們也推動協調人民銀行幫助解決重點磷肥生產企業的流動資金短缺問題,在這方面,金融機構也非常給力。

第三,通過加強產需對接來填補地區的供應缺口。我們會同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函,請各省農業和工信部門對接本區域化肥的生產情況,對於供應存在缺口的,我們幫助跨區域對接。截止到3月11日,12個省份提出調劑需求。我們在兼顧供需雙方區域分佈、生產企業新接單能力的基礎上,向需求方推薦了部分生產企業,方便他們擇優選擇,有效緩解了一些省份磷肥的缺口。後續我們還將進一步跟蹤全國春耕備肥的情況,在做好生產總量保障的同時,還要做好區域間的協調調配。

有序地推進中國汽車產業復工復產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汽車產業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帶動性強,是一個典型的國際性產業。一方面,中國的汽車企業需要從國際上進口一部分零部件,跨國公司每年也需要從中國進口一部分零部件。大家都知道,每輛汽車大概有上萬個零部件,每個企業都有幾百家一級供應商和上千家的二三級供應商。湖北是我國第四大汽車生產基地,在這次疫情防控過程中,一些跨國公司,比如大眾汽車、寶馬汽車、現代汽車都提出,由於有一些零部件是在湖北生產的,企業的備貨存貨不足,如果不能及時促使這些企業復工復產,他們將面臨著停工和停產的窘境。國內也有一些汽車企業的配套廠商在湖北,比如廣州汽車集團就向我們提出,說國內400多家供應商中有156家零部件企業在湖北。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方面組織湖北的工信主管部門,會同企業啟動庫存緊急保供,解決一些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比如韓國現代在國內的線束生配套企業,有一部分是在湖北,另一部分是在山東,由於線束供應導致現代停產。於是,我們就協商有關省份的企業迅速復工復產,把它作為優先的復工復產企業來推動,很快就把這些企業復產工作的“堵點”和問題解決了,現在企業已經恢復了生產,目前整個生產經營秩序都是正常的。

  另外,我們考慮湖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後,復工復產工作也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我們和湖北省的聯防聯控機制和湖北省的工信部門以及各市州進行了對接和溝通,也希望把汽車產業零部件作為優先復工的產業來考慮支持,也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湖北省聯防聯控機制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從目前來看,湖北省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已經在有序復工復產了。比如東風汽車集團,在我們國家,因為它座落在湖北,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大部分都集中在湖北,所以受影響程度是最大的。但是目前在十堰的卡車生產基地已經復工復產,日產能達到了200多臺。在襄樊的一些零部件企業也啟動復產,在武漢市的兩家乘用車企業、整車企業也已經啟動復產,一個是大家都熟知的東風本田,另外一個是東風自己的乘用車。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國汽車產業的復工復產工作在有序推進,對全球供應鏈的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後續還會進一步跟蹤這些企業的復工復產進程,及時幫助他們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保證國際供應鏈的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