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稱它“辟邪翁”,古人用來做香囊,現在15一斤成藥材

著名詩人王維有一首詩叫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在詩中有一句叫做“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記得在以前上學的時候,一直不理解所謂的茱萸是什麼東西。直到長大之後,才在農村地區見到了這種植物。在我們當地,茱萸的俗名叫做“艾子”,在我國江浙一帶,茱萸的學名叫做“越椒”。在現代,聽過茱萸的人可能較多,但見過茱萸的人卻少之又少。但在古時候,茱萸可是有名的香料,既可以治病,也可以當作香囊。

民間稱它“辟邪翁”,古人用來做香囊,現在15一斤成藥材

在我國山東一帶,曾有“插茱萸”的習俗,在每年九月九日的時候,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有著闢除惡氣、禦寒的作用。根據記載,歷史上劉邦的夫人到了每年九月九日的時候,就會折茱萸插在頭上。在唐宋時期,插茱萸是非常流行的習俗,在那個時代,茱萸被人們當作一種驅邪植物,民間甚至稱它為“辟邪翁”。不過這種習俗在宋朝之後,就漸漸的不再流行,到了現代,幾乎已經沒有了這種習俗。

民間稱它“辟邪翁”,古人用來做香囊,現在15一斤成藥材

茱萸是一種帶著香味的植物,因此可以用它來做香囊。特別是在古代的時候,用茱萸製作的香囊非常受歡迎,幾乎所有達官貴族都會佩戴它。

到了現代,茱萸一般當作一種藥材,用來製作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這些類似的藥材。在過去的時候,茱萸也曾在民間被用來治腰膝痠痛、眩暈、耳鳴等病症。

民間稱它“辟邪翁”,古人用來做香囊,現在15一斤成藥材

在南方地區,野生的山茱萸不僅被當作一種藥材,還能當作一種水果食用。有人將它稱為“肉萸”“棗皮”等等。它的外層表皮可以食用,吃起來有一股酸酸的味道,它的果肉除了吃之外,也可以用來當作藥材使用。

在近些年,茱萸被當作農村的一種經濟作物,用來當作藥材的原料,在我國南北地區,均有農民依靠種植茱萸賺錢。和其他藥材相比,茱萸的種植簡單,生長週期較短,同時價格較高,為很多地區農民增加了收入。

民間稱它“辟邪翁”,古人用來做香囊,現在15一斤成藥材

上面就是人們採摘的茱萸果子,將它曬乾之後就可以直接出售,在中藥材市場上,野生的茱萸能賣到15一斤,而人工種植的茱萸價格相對較低,不過都能給農民帶來收入。各位農村朋友,你們見過野生茱萸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