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道路上你是如何汲取育兒知識的?

悅雨育兒


你好,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老大三歲多點,老二兩週歲。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希望我的經歷能夠帶給你幫助。

1、首先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比較新鮮,也第一次當媽媽,從孕期就比較關注,買了一整套的崔玉濤育兒的書,但是這只是生理層面的,可能每一個媽媽首先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健康吧,加上年輕,心也比較浮躁,也沒有看其他類的書。再回過頭來看應該空閒時間少刷劇,多看點育兒方面的書,比如正面管教、不吼不叫、非暴力溝通.....還有關於夫妻關係的書,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原生家庭,比如親密關係。還可以關注一下育兒app,比如育學園,這樣就不用買書了。個人認為買的那整套書,用處不是很大。



2、現在兩個孩子正是用人的時候,沒有過多地時間。我選擇了聽書。平均一天一本。雖然聽書不如看書來的印象深刻,但是真的也幫自己擴大了視野。也對自己育兒路上有很多的指導和借鑑。說實話,其實育兒方面的看個三五本,就夠了。靈活運用,找到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方式。


3、再就是藉助一些網絡平臺,比如頭條號、知乎。都能夠搜到一些下精準答案。比如我要找一下孩子三歲的餵養注意事項、或者補鈣問題。甚至一些孩子英語啟蒙的方法。都可以。現在是信息高速充斥的時代,有答案時,最好用筆記一下,加深印象,並且落實到生活中。要不然就改成無止境的刷視頻,都忘記搜啥了。


育兒的過程也是自己成長的過程,從孩子身上咱們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後反思、學習、共同成長。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熱愛生活,喜歡分享,歡迎關注我,共同成長哦。@奔跑的寶媽媽

奔跑的寶媽媽


懷我家老大時我都聽父母和婆婆的,後來訂了一本育兒書,書名我忘了,反正就是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養第一個孩子時年輕沒經驗,孩子不光瘦,還老愛生病!幾乎每個月都往醫院跑,除了感冒就是拉肚子!那幾年的生活,想想都是淚啊!現在大兒子長大了,身體也壯了。雖然生活給予我的除了健康的兒子還有絲絲白髮,但我還是很欣慰。所以懷老二時,我除了增加營養,還通過微信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現在二寶出生了,我能自如的去照顧他,每天的生活也安排的井然有序,再也不是雜亂無章的日子啦!所以說想當媽媽的年輕人學習育兒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1棵有故事的樹


育兒路上我是這樣來汲取育兒知識的:

聽取長輩的育兒經驗,對於初做媽媽的我,沒有一點教育孩子,照顧孩子的經驗。那時候的我全部依靠媽媽。那時候媽媽就是我的知識庫,孩子有個不對勁時,我就不知道如何是好?全部都有我的老媽媽來照顧我和女兒。

不懂不會了就問百度,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網絡這樣的發達,兒子出生在這個時代,我開始有啥不懂的就上百度搜搜。現在,孩子的學習知識都非常的深奧,有些題不懂了就去搜百度。有些事不明白了搜搜就有答案了,搜搜就明白了。現在百度可是個知識庫,要啥有啥,真是方便。



最好的知己是我最好的育兒老師,在兒子的教育問題上遇到了難題,我的好朋友(親如姐妹的知己)就會來幫助我。妹妹她好學,拿到了好多證書,她知識淵博,教我好多跟孩子相處更融洽的方法。妹妹她是我育兒路上的一個老師。當我的兒子學相鄰數時,怎的孩子就學不會。妹妹她教我把數字比喻成人,兒子是2爸爸在左邊就是1媽媽在右邊就是3,媽媽爸爸都是兒子的相鄰數。我這樣教給兒子,兒子一聽就明白了。我在這裡受到的啟示,教不會孩子是用的方法不對。不能孩子學不明白就著急,大人越是著急孩子就越是學不會。



育兒的經驗不能照搬,要看自己的孩子適合與否,別人家的育兒經驗放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是否合適?要三思而行。


貝樂媽成長記


第一,自省。就是在我兒時父母對我的教育中,他們那些讓我討厭的教育方法,我不會用。從我的角度出發,那時候我需要什麼,我便以大致相似的滿足孩子。(但大部分都不是他要的)

第二,學習。當然,學習的途徑很多,育兒文章、教育家演講、育兒視頻等等,但我選擇看的內容,一定是最適合孩子的。我家的兒子性格開朗,和我們也無話不談,所以我看的文章都是怎樣可以讓孩子更好的發展,如何引導等等。

除了這些以外,一些心理學的書也蠻管用的,理解孩子某些行為中的潛在動機,會讓我在教育孩子上更加得心應手。


古月凡58


家裡有一個兒子,從開始照顧孩子開始便開始了學習。

第一,自省。就是在我兒時父母對我的教育中,他們那些讓我討厭的教育方法,我不會用。從我的角度出發,那時候我需要什麼,我便以大致相似的滿足孩子。(但大部分都不是他要的)

第二,學習。當然,學習的途徑很多,育兒文章、教育家演講、育兒視頻等等,但我選擇看的內容,一定是最適合孩子的。我家的兒子性格開朗,和我們也無話不談,所以我看的文章都是怎樣可以讓孩子更好的發展,如何引導等等。

除了這些以外,一些心理學的書也蠻管用的,理解孩子某些行為中的潛在動機,會讓我在教育孩子上更加得心應手。


寶貝集結號官方


我的女兒7歲2個月,兒子8個月。生完老大,我是邊看書邊諮詢身邊有經驗媽媽們,在老大一歲時我們進行了早教,倒不是一定要讓孩子學到點什麼,早教畢竟人家比較專業,對於我來說還是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的。例如音樂,我和寶爸都五音不全,可以說沒有一點藝術細胞,在上完早教,我有意識地在家裡讓孩子聽聽相關的音樂🎵寶貝在上課時也會很有感覺地跟老師互動。早教中心每隔一段時間會有家長沙龍,專家會做不同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從中我瞭解到了很多以前不曾瞭解的信息,比如早期閱讀,所以在老大一歲多開始悅讀繪本,同時我自己也重新來過一遍童年,我們一起讀了近千本繪本,名家名作基本都已讀遍,讓我和孩子汲取了很多知識。我在育兒的同時也時常反思自己和孩子成長的過程。在女兒的強烈要求下,在她六歲半的時候生下了弟弟。我結合養育老大的經驗,自打出生起就每天聽音樂,每天聽英語童謠,每天讀繪本,老二也煞有介事地看著書,有滋有味。以後的育兒之路還很長,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和孩子們一定有所收穫。


Shirleybon


這一路育兒走來,感覺最有收穫的其實是自己,因為育兒讓我不停的在不同領域去學習去吸取,陪著孩子成長了自己。

最開始,子玲也和大多數爸爸媽媽一樣都是小白,這個時候,我和很多爸爸媽媽一樣都是從自媒體、大V們那裡瞭解了一些育兒的常識,但是,這種信息都是碎片的,只是停留在“哦,我知道了。”這個層面上,對於指導育兒,尤其是系統性的、符合孩子發展的科學育兒還是有段距離。

然後呢,子玲會去找很多的書來看,先是從崔男生、鄭玉巧、張奶奶的入門級開始,慢慢的,開始看國外的育兒書籍,一邊看一邊學,慢慢也就看完了一書架的育兒書了。

書籍最大的好處是打開了眼界的大門,這個時候,子玲能分辨出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對的,可以說認知由點上升到了面,但是,還不夠系統化、科學體系化,怎麼辦?

參加各種各樣的專業培訓,比如子玲讀了兒童心理學的在職研究生,參加了0-3、3-6的蒙氏教師培訓、參加了感統指導師的培訓、參加了營養師的培訓、參加了早期教育指導師的培訓、參加了多元智能測評師的培訓,這些專業的培訓又幫助我把面的認知提升到了體系化的認知。

但是!這些都是外因,最終,你所學到的育兒知識能不能實踐還取決於你有沒有親自帶孩子。親自帶孩子、觀察孩子,你會發現,其實,真正幫你理解、觀測、踐行那些育兒知識和理論的是孩子,也就是說,是孩子成為了你的“老師”,他通過自己的成長讓你豐富了你的育兒知識。

所以,育兒道路上,多觀察孩子、多留心分析孩子的行為、多和孩子互動交流、多陪伴孩子,這是一本你永遠學不完的育兒書!

謝謝,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三個好媽媽


看育兒書。有心教育孩子,育兒書是要看的,雖然教育源於生活,但我們畢竟沒有經驗,生活實踐結合書本知識,容易找到育兒方向,比較不會盲目。當然,好的育兒書很難找,所以多網上查查,多提問這方面的,聽別人的介紹,多看評論,還是能找到好書的。我順便推薦兩三本吧:《卡爾威特的教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早期教育與天才》,《俗物與天才》,《斯賓塞快樂教育》等,這些書我個人覺得很好,實用性強。

最好的知己是我最好的育兒老師,在兒子的教育問題上遇到了難題,我的好朋友(親如姐妹的知己)就會來幫助我。妹妹她好學,拿到了好多證書,她知識淵博,教我好多跟孩子相處更融洽的方法。妹妹她是我育兒路上的一個老師。當我的兒子學相鄰數時,怎的孩子就學不會。妹妹她教我把數字比喻成人,兒子是2爸爸在左邊就是1媽媽在右邊就是3,媽媽爸爸都是兒子的相鄰數。我這樣教給兒子,兒子一聽就明白了。我在這裡受到的啟示,教不會孩子是用的方法不對。不能孩子學不明白就著急,大人越是著急孩子就越是學不會。

書籍最大的好處是打開了眼界的大門,這個時候,子玲能分辨出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對的,可以說認知由點上升到了面,但是,還不夠系統化、科學體系化,怎麼辦?

學習的途徑很多,育兒文章、教育家演講、育兒視頻等等,但我選擇看的內容,一定是最適合孩子的。我家的兒子性格開朗,和我們也無話不談,所以我看的文章都是怎樣可以讓孩子更好的發展,如何引導等等。



卓昱名


家有兩寶,說說我的做法:

1.自身學習。先審閱一下自身的問題,看看有哪些問題是不能讓孩子學的,尤其一些表面上的不良惡習,孩子很容易模仿。慢慢的再提高自身的內在修養,也就是與孩子共同成長,與孩子成為成長中的勵志夥伴。

2.看育兒書。有心教育孩子,育兒書是要看的,雖然教育源於生活,但我們畢竟沒有經驗,生活實踐結合書本知識,容易找到育兒方向,比較不會盲目。當然,好的育兒書很難找,所以多網上查查,多提問這方面的,聽別人的介紹,多看評論,還是能找到好書的。我順便推薦兩三本吧:《卡爾威特的教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早期教育與天才》,《俗物與天才》,《斯賓塞快樂教育》等,這些書我個人覺得很好,實用性強。

3.網上學習,比如看今日頭條,這裡就有好多人分享育兒經驗,很好的一個平臺,相互學習,交流經驗,再好不過。

4.聽取老師意見。孩子進了學校,跟家裡不一樣,要讓孩子適應環境,儘量多聽聽老師的意見,當然也不是全聽,主要是說老師是經過一定培訓,有一定經驗,方法什麼的也會比較可行,所以可以多和老師交流,請教。

5.陪伴。用心的陪伴孩子,就是很好的一個學習過程,因為用心了,你就會發現孩子的很多問題,很多心思,你就會去想辦法幫助孩子教育孩子,配合孩子。

6.家庭和睦。儘量少在孩子面前吵架,少影響孩子的心情,不利於孩子成長。在孩子面前儘量說些正能量的話,做些正能量的選擇,儘量樂觀待人,這也是以身作則。





囉嗦育兒與人生隨筆


每一個媽媽教育和養育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育兒經,這些都是我們一路成長,一路進步,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1.長輩,如婆婆或者朋友親戚的傳授。懷孕和坐月子時候,孃家和婆婆會幫忙照顧孩子,雖然時代不同,有些育兒觀念會有分析,但是母親和婆婆的一些經驗還是可以拿來用用的。

2.朋友,親戚的分享。現在有萬能的朋友圈,彼此之間可以互相共享育兒趣事,育兒路上一起成長。

3.醫院,和育嬰專業人員。從孕期每月孕檢,醫生就會給我們普及各種育兒安胎知識。產後更會有護士醫生的不斷檢查,傳授。

有些家庭會有月嫂或者保姆,經驗也會比較豐富。


4.書籍,網絡育嬰平臺。

書店會有專門的育兒書籍專區,同時手機應用中的各類公眾號或者朋友圈。

5.育兒或者教育機構。一些媽媽會帶孩子參加一些教育或者活動。早教中心,游泳館等,這些地方的人員都會經過專業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