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部電影在美國打敗過世界大片前十名的《飄》,在新加坡連放120天,是什麼電影?

旦青石


196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今長春電影集團公司)在廣西桂林拍攝電影《劉三姐》,是中國大陸拍攝的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是導演蘇里代表作。


主演是1943年12月1日出生於廣西桂林市永福縣的黃婉秋,她14歲就登臺演出,1961年扮演了劉三姐而一舉成名。

電影《劉三姐》在華語地區和亞洲廣受好評,香港放映時曾和好萊塢電影打擂臺,連映數十天創造至今無法突破的票房奇蹟,在新加坡上映時,也創下了連續兩次各上映120天的電影放映紀錄,在馬亞西亞,這部影片被評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

影片《劉三姐》在美國放映時,曾打敗世界名片《飄》的紀錄。

電影的拍攝地陽朔也因此一夜成名。

關於電影《劉三姐》中的背景人物“劉三姐”的傳說:

新興女子劉三妹者,生唐中宗年間,年十二,通經史,善為歌。三妹解音律,遊戲得道。遇某種人,即依某種聲音作歌。與之唱和,某種人奉之為式。三妹亦稱歌仙。凡作歌者,毋論齊民與俍、瑤、僮人、山子等類,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錄焉,不得攜出,漸積遂至數篋,兵後,今蕩然矣。


王正峰


首先關於你這問題,我查了一些資料,著實沒有找到符合標準的。

第一,《飄》是一部小說,根據它改編的電影叫《亂世佳人》,而《亂世佳人》在美國電影協會的前一百名中,先是排第四,現在排第五。

第二,《亂世佳人》的上映時間是1940年,而這個時期的中國電影行業正在接受最慘烈的戰火影響,在當時的國際電影市場上並沒有什麼電影拍攝。

第三,如果要論早期中國電影中,對外國影響最大的,特別是對亞洲國家的影響,那就只有可能是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了。

但是《少林寺》是在1982年才開始公映的,顯然不可能跟《亂世佳人》進行一個什麼年代對比了。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真有什麼中國的頂級大片被我遺漏了,這也是說不準的。


娛影閒探


是電影《劉三姐》


196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今長春電影集團公司)在廣西桂林拍攝了一部描述壯族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劉三姐的電影,是中國大陸拍攝的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影片以廣西特色的彩調劇為片中的歌曲藍本,是著名導演蘇里代表作。


主演黃婉秋,1943年12月1日出生於廣西桂林市永福縣,14歲就登臺演出,1961年在電影《劉三姐》中扮演了劉三姐而一舉成名。


該片在華語地區和亞洲廣受好評,香港放映時曾和好萊塢電影打擂臺,連映數十天創造至今無法突破的票房奇蹟,在新加坡上映時,也創下了連續兩次各上映120天的電影放映紀錄,在馬亞西亞,這部影片被評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


此外,影片《劉三姐》在美國放映時,曾打敗世界名片《飄》的紀錄。


電影造成的拍攝地陽朔也因此一夜成名。


附:劉三姐的傳說

清代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記載:“新興女子有劉三妹者,相傳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年間,年十二,淹通經史,善為歌。千里內聞歌名而來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三妹解音律,遊戲得道。嘗往來兩粵溪峒間,諸蠻種類最繁,所過之處,鹹解其言語。遇某種人,即依某種聲音作歌。與之唱和,某種人奉之為式。嘗與白鶴鄉一少年登山而歌,粵民及傜、僮諸種人圍而觀之。男女數十百層,鹹以為仙,七日夜歌聲不絕,俱化為石。土人因祀之於陽春錦石巖。巖高三十丈許,林木叢蔚,老樟千章蔽其半,岩石有石磴,苔花繡蝕若鳥跡書,一石狀如曲幾,可容臥一人,黑潤有光,三妹之遺蹟也。月夕輒聞笙鶴之音。歲豐熟,則彷彿有人登巖頂而歌。三妹今稱歌仙。凡作歌者,毋論齊民與俍、瑤、僮人、山子等類,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錄焉,不得攜出,漸積遂至數篋,兵後,今蕩然矣。”


注: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被譽為“嶺南三大家”之首。

萬里長空夜未央


中國只有一部電影是能用經典二字的,劉三姐!還有就是周星星大話西遊


寧財爺


據我瞭解,當時打敗過世界大片前十名的《飄》,在新加坡連放120天的電影是——1960年,黃婉秋主演的戲曲電影《劉三姐》。這部電影從一上映,就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風靡全世界,併成為當時拷貝發行量最大的中國電影。

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這部電影。

《劉三姐》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由喬羽編劇,蘇里執導,黃婉秋主演。

電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著名的旅遊風景區灕江取景,風光秀麗、景色怡人,因此《劉三姐》也成了我國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

劉三姐是唐代壯族農家女,傳說當時的皇帝下聖旨封她為“歌仙”,因此在廣東和廣西一帶名氣很大,各地至今都修著她的廟宇。

其實劉三姐就是古代的歌星,傳說她從小就有音樂天賦,十二歲能自己編歌曲自己唱,其歌聲婉轉動聽,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電影中的劉三姐不但能歌唱,還天生一副硬骨頭。她遭到了地主的迫害,逃難來到桂林灕江,得到打魚的老漁夫和兒子阿牛的收留。

但當地的地主莫懷仁害怕劉三姐的到來會動搖他的根基,在威逼利誘無果之下,又想出了和她對歌的手段想要將她的氣焰壓下來。

劉三姐從容不迫,和地主請來的秀才對歌也不落下風。最後莫懷仁氣得失足掉進河裡洋相百出。

之後,莫懷仁又派人將劉三姐綁架,想要把她軟禁在家裡逼她屈服。

好在有阿牛的解救才化解了一場危機。最後劉三姐和阿牛在大榕樹下用一首《藤纏樹》互訴衷腸,兩人終於走到了一起。

《劉三姐》上映時的確轟動一時,片中那些優秀歌曲至今仍然非常流行,說它影響了一代人一點都不為過。

當時,甚至有一位香港觀眾,寫了99封信給主演黃婉秋,並且還看了99場《劉三姐》,可稱為是最早的“鐵桿粉絲”了吧。


電影爛番茄


這篇電影是《劉三姐》,由《讓我們蕩起雙槳》詞作者喬羽和東北電影製片廠導演蘇里,在柳州賓館花12天寫的劇本,並在1960年夏天在灕江拍攝。主演劉三姐有四個人分別是:黃婉秋、傅錦華、張桂蘭、關秀。她們分別完成劉三姐的形象、山歌、普通話和水性。

拍成後先後在世界50多個國家上映,據說在華人圈引起轟動,當年《大公報》報道過,當時香港看《劉三姐》電影的情況說:有的人看了再看,有的人上映15天就看了6次,票房每天是香港冠軍。

在新加坡據說也達到了連續兩次放映120天的記錄,在馬來西亞被評為世界十大影片之一。對它的認可度是很高的。2012年《劉三姐》舞臺劇登上了新加坡春節舞臺。李顯龍到訪中國時也去桂林當地看《印象·劉三姐》。

據說在美國也受到歡迎,據報道在美國華盛頓、北維吉尼亞、亞特蘭大、奧本市和哥倫比亞等城市在2008年演出時,出現了五城演七演的現象。

電影《劉三姐》是被周總理點名肯定的對我國對外文化交流貢獻大的電影。舞臺劇《劉三姐》也5次進過中南海,四次進過懷仁堂。

對95後以前的的人應該不陌生,當時錄音機流行的時候,剛開始聽的就是劉三姐。我對它有印象大概是2000年左右。小夥伴們,你們呢





小筆說電影


那個年代符合條件的可能是天涯歌女或者馬路天使。就是趙丹周旋演的電影。新加坡應該有大量華人觀眾喜歡他們。


重頭再來8582


不是李連杰的《少林寺》?


王瑜影視


是《劉三姐》。當時的熱播引起了新加坡當局的濃厚興趣。他們認為影片中無黃、賭、毒、暴,卻能受到年青人的追捧,很值研究思考。如今何嘗不是?其中很少受人注意的主題是弱勢群體爭話語權與擺脫體制束縛的問題。這在資本與市場全面壓制下的現代社會里也是個焦點,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天倫35


《亂世佳人》1939年公演轟動世界,它那個年代已是彩色片了。而且費雯麗和奇勒基寶的精湛演出,無與倫比。這是一部寫實主義的影片,世界電影中的經典,可以讓人觀看多遍不厭。

《少林寺》是40年後的一部武打片,故事本身並不吸引人。打打殺殺、哈哈笑笑,最多表現一些高強武藝。不管喜愛不喜愛武術,看了一次也足夠了,毫無引人回味之處。

一部是史詩般的影片,一部只不過是在影院消磨下時光、看了隨即也忘了的製作尋常的影片。

二者毫無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