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看待漢語的“難學”?3點淺見,歡迎探討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學漢語熱”。相信這是每一位中國人都感到高興的事。

我們該如何看待漢語的“難學”?3點淺見,歡迎探討

關注過這股漢語學習熱潮的人,可能大都聽到過這樣一種說法:“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

關於漢語的“難學”,筆者想發表一下自己的3點看法,歡迎討論!

一、漢語是初期難學(即上手難),但越學越容易

這一點是相對英語來說的。

漢語在初期相對難學,主要是因為需要學習的漢字比較多;中國的小學生們要學習的漢字就有2500多個。

我們該如何看待漢語的“難學”?3點淺見,歡迎探討

由於漢字的強大“可組合性”,在學習後期只需要將已經學會的漢字進行簡單的組合,就能很容易地學會漢語詞語;再加上漢字的表意能力,更是容易做到融會貫通。這都使得漢語學習的後期,對記憶的依賴程度非常地低。

而英語則不同。英語在初期確實上手容易,學會26個字母和一些簡單的單詞就可以算是上手了;但由於其使用了不斷製造新單詞的構詞邏輯,導致英語的學習一直非常依賴記憶、背誦,需要記憶的單詞越來越多、越來越長,可以說是越學越費勁。

我們該如何看待漢語的“難學”?3點淺見,歡迎探討

英語詞典

所以說,長遠來看其實是漢語更好學,只不過在學習初期需要做好“上手較難”的思想準備。一旦到了中後期,學習者自然會體會到漢語這門成熟語言的妙處

二、初期難學不是弊端,而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關於這一點,可以做一個類比:

  • 開汽車比騎自行車難學;同時,汽車比自行車更高級、更強大
  • 開飛機比開汽車難學;同時,飛機比汽車更高級、更強大
我們該如何看待漢語的“難學”?3點淺見,歡迎探討

這就說明:越是高級的東西,初期的時候就越難學,上手就越困難。

漢語在初期難學、難上手,是因為它是一門更高級、更強大的語言。所以我們應該為此而感到自豪。

三、不要人為誇大漢語的“難學”

筆者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教外國人漢語的人喜歡人為誇大漢語的學習難度。

比如,有人告訴漢語的初學者:英語裡表達“我”這個意思的的單詞“I”,在漢語裡有十多種說法;

再比如:有些針對外國人的漢語試卷,上面滿是些生僻字詞,很多字詞絕大多數中國人一輩子都不會用到;這樣的考卷讓地道的中國人來考都很頭疼。

我們該如何看待漢語的“難學”?3點淺見,歡迎探討

類似這樣的做法,筆者覺得非常不妥當。本來老外就覺得漢語難學,普遍有畏難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再人為地誇大學習難度,只能讓更多人望而生畏。

語言是文明的載體。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希望自己的語言能夠被世界廣為接受,我們中國當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我們需要做的顯然是用漢語的各種優勢吸引別人,而不是將別人嚇退。

我們該如何看待漢語的“難學”?3點淺見,歡迎探討

筆者覺得,我們不僅不應該誇大漢語的難學程度,而且還應該想辦法降低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心理門檻。實際上,漢語作為一門充分進化的語言,省去了其他語言中很多不必要組成部分,比如時態、單複數、比較級等。這其實也大幅降低了漢語在中後期的學習難度,只不過初期難一些罷了。


以上就是筆者關於漢語“難學”的3點淺見,歡迎探討、指正。漢語這門獨特且優美的語言,是絢爛多彩的中華文化的根基,如果能在世界上發揚光大,那將既是中國之幸,也是世界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