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你知道30年前的中國有多好吃嗎?

最近發現了一部寶藏紀錄片,豆瓣評分9.2,由日本醬油廠在八十年代末拍攝,片名是《中國之食文化》。

封面看著就挺有感覺的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這是一部乾貨滿滿的美食番。

沒有煽情,不扯情懷,全片從頭至尾沒有一幀被浪費,帶著日本人一貫的嚴肅與精緻,真實再現了80年代末中國的美食文化。

紀錄片一共四個部分,分別以北京、廣州、四川和江南(江浙滬)四個地區的飲食為主題。

其中的第一集,就是圍繞著被稱為“美食荒漠”的北京展開的。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對於當時的北京人來說,他們的一天從隆福寺小吃店開始。

晨起到公園溜溜彎兒、打打拳之後,便來到這個經濟實惠的小店,吃剛炸出鍋的油條或是焦圈兒。


酥黃焦脆的油條,配上加了砂糖的甜豆漿,這是食客們最愛的人氣組合。

那時候還沒有地溝油,豆漿也都是用大豆現磨的。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當然了,豆汁兒也是早餐中必不可少的。

舀上一碗,就著剛炸好的焦圈兒吃,滿滿都是老北京的味道。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小店裡可選擇的不止這些。

加了辣椒油香味十足的豆腐腦,把紅豆熬製得軟糯濃稠的小豆粥,也都是食客們的心頭好。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還有顏值超高的兩色饅頭~

白裡透著粉的可愛小饅頭,蒸過之後會像花朵一樣綻放開,看起來還挺少女心的。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各種各樣的小食,洋溢著新鮮的香氣和誘人的食慾…

像這樣的小吃店,在當時的北京隨處可見,也是平凡老百姓們日常生活中幸福感的來源。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探完了民間小店之後,北京篇的第二部分,則是探尋那個年代的高端料理,記錄烹飪技術的巔峰。

坐落北海公園一角的“偽膳”(模仿御膳房之意)飯莊,不僅保留了傳統風格的建築,同時也傳承了宮廷風味的精細與柔和。

以過篩蛋白豆腐製作的一品豆腐,便是其中的名品。

一道菜就像一幅畫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還有各種看著就食慾值up的小糕點…據說曾是慈禧太后的最愛。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除了精緻的“宮廷之味”,說到北京美食,烤鴨和涮羊肉更是不可或缺。

每當朋友聚會或是接待遠方來客,全聚德會是人們的首選。

大家圍成一圈坐在圓桌旁,一邊吃著前菜,一邊看廚師將烤得焦脆流油的烤鴨片出來,再用薄餅捲起或配芝麻燒餅吃。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那一口咬下去,甭提多快樂了。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老北京涮羊肉也是經典。

和如今的羊肉大多都用機器刨不同,那時的東來順羊肉,都是由手藝高超的師傅們一片片切出來的。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其中肩膀肉最好吃,每一片都肉質柔軟、肥瘦相宜。

夾入銅鍋中用水灼幾秒後,馬上夾起離水,再沾兩下必不可少的醬汁,入口即化。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除了銅鍋涮肉,另一種人氣羊肉料理,就是烤肉宛的烤肉。

將羊肉加各種調料醃製後,再用百年的鐵板加熱,加入香蔥和雞蛋,最後灑入麻油增加香氣…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夾一口滿嘴流油,分量也相當感人。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不是我說,30年前的北京,分明就是“美食綠洲”啊……無論是平民小吃還是精緻料理都做極好,用的全都是真材實料。

那如今被戲稱“什麼都吃”的廣東人,30年前是什麼情況呢?

帶著對廣東美食的好奇,拍攝者來到了省會廣州,一個常年帶著暑熱的城市。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作為“全中國最熱愛飲食的地方”,這裡有用陶罐遮光種植的韭黃、河裡人工養殖的草魚、還有香韌軟糯的糯米……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在廣州農村,糯米飯是人們常備的一道美食。

將炒好的魷魚香菇、臘腸,以及大頭菜粒、蔥、魚餅粒和筍,一起加入剛蒸熟熱乎乎的糯米飯中翻攪。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最後再加上油炸花生,一鍋溫熱多料、營養豐富的糯米飯就做好了~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那時的廣州自由市場人流十分密集,好像每個人都以美食作為人生的幸福目標。

市場裡的食材多種多樣,進去走上一圈兒,很容易就挑花了眼。

作為廣州主要產物的生薑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菠蘿、蜜柑、香蕉、木瓜和除了澀的柿子……

四季水果這裡都有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除了這些鮮物,廣州的海產乾貨也是很有名氣的,在當時是中國乾貨的集散地。

醃製的鹹魚無論是配米飯還是粥,都別有一番風味。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說到粥,廣州人對粥的執念是出了名的,哪怕在30年前也不例外。

他們通常會在粥里加入新鮮魚片或是魚丸,耐心熬製一段時間,這樣出來的粥才會晶瑩清香。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出鍋後撒上提味的蔥花,配著鮮香的炸物,既大大滿足了味蕾,同時也溫暖了胃。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早茶是廣州美食文化最核心的部分。

對於廣州人來說,他們的早晨都是從這裡開始。

天剛矇矇亮,酒家的房間就已經被訂滿,連庭院裡的桌子都坐滿了人。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一邊悠閒地聊著天,一邊食用點心和小菜,偶爾端起茶杯,再抿幾口無糖的紅茶。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紅米腸粉、蝦餃、叉燒、醬蘿蔔糕、炸雲吞……除了這些經典菜品,糕點也是早茶中的必點美食。

在溪泮酒家裡,最受歡迎的就是這塊奶油百篇糕。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用蓮子製作,像梅花般盛開的嫣紅梅花餅。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馬蹄糕、鵪鶉千層酥、綠茵白兔餃、娥姐粉果、蟹黃燒麥……

除了早市,廣州人在中午和晚上也都喝茶,可以盡情享用這些精緻的點心。

慕了,“食在廣州”說得一點也沒錯。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正如杜牧所詩,江南是猶如山水畫般的象徵。

和北方的乾燥不同,這裡綠意盎然,擁有豐澤的土地,連飲食都帶著其獨有的細膩和風雅。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拿上海人對蟹的各種吃法來說,就足夠展現江南菜系的獨特風格。

芙蓉蟹鬥,混合雞蛋和蟹肉灌入蟹殼中,加上蛋白泡蒸制而成。

外形有點像小杯子蛋糕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炸得酥香鬆脆的蟹球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看起來就很貴吃不起的炒蟹黃油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還有用紹興黃酒精心醃製的醉蟹……看著就讓人直流口水。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除了做法多樣,上海人對吃蟹也極為講究。

他們會在味道最好的蟹黃部分,加入一勺醋。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再用小錘子敲開蟹螯,露出裡面雪白滑嫩的蟹肉,慢慢地品嚐。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最講究的莫過於食用完畢後,要用菊花瓣水洗手,再拿手帕擦乾手上的水。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聳立於西湖畔的樓外樓菜館,是當時杭州有名的美食聖地。

而其中的名菜之首,便是聞名中外的西湖醋魚。

先煮魚撇去浮沫,再勾芡酸甜可口的醬汁,最後趁熱淋在魚上。

動動筷子,胃口大開。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再嚐嚐江浙菜的另一個代表作——叫花雞。

用秘製香料醃製過的雞肉,包裹在西湖採摘來的大荷葉中,用紹興酒罈封口用的黏土密封起來,入爐烤個三小時以上。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雞肉滑滑嫩嫩的口感,伴著荷葉帶來的陣陣清香。

就連每一根骨頭,都是寶藏啊~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還有蘇州的松鼠桂魚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虹橋贈珠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金華火腿和桂花製作的“蜜汁火方”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鎮江的水晶餚肉和黑色香醋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要麼說江南是富澤的寶地呢,美食真是說都說不完,怎麼看怎麼饞。

紀錄片的最後一站去了四川。

30年前的四川美食都有哪些?在如今“川菜佔領全國飯館”的情況下,很難不讓人對此產生好奇。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成都的自由市場,是讓拍攝者最為好奇的地方。

到處都是關於“麻辣”的佐料,嗨椒、花椒、八角、白胡椒……還有各種的豆豉、豆瓣辣醬和榨菜。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用這些佐料製成的菜品,最有名的就是麻婆豆腐。

鮮香麻辣的豆腐,無論在30年前還是30年後,都是妥妥的下飯神器。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和我們對川菜的固有印象“麻辣”不同,那時候川菜,講究的是“百菜百味”。

也就是比喻一百道菜裡,每一道味道都各不相同:

有工序繁雜、鮮爽辣勁的水煮牛肉。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甜鹹可口,風味獨特的成都醬鴨。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清淡鮮香的雞湯豆花。

在這裡,不僅飯店的美食各種各樣,民間高手也比比皆是。

大名鼎鼎的回鍋肉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家常豆瓣魚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還有吃之前要用硬物敲打的棒棒雞 ↓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在四川,幾乎家家都有泡菜壇,其中的酸豆角更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酸辣口味的泡菜,總是讓人很有食慾。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真的好羨慕30年前的人們啊……

紀錄片一共兩個小時,算是比較久的時長,畫質也非常差。

可儘管如此,卻還是看得人口水嘩嘩直流。

大概是因為足夠真實吧。

而且比起美食,當年各地時代氣息的鏡頭紀錄更為珍貴,從某種程度來說,它是一部80年代中國風貌紀錄片。

那時候的大師傅刀工都很厲害。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那時還沒有塑料袋,買菜都是用稻草捆起來。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那時候用的秤,還是鐵疙瘩的款式。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那時候的醬油,真的是“打”來的。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那時候的人們衣著樸素, 對任何事的追求都單純又認真, 處處洋溢平和的幸福感。

30年前的中國人,都挺會吃啊

這是最“好吃”的年代,也是最具有煙火氣的年代。

是對於每一個經歷過的人來說,珍貴無比的,最好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