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賞石藝術中的水盤置景,在表達上常發生哪些失誤?

盤友俱樂部焦立廷


  • 盆面上矗立山石變成高峰後,留白位置少後導致變現出水景,從而原本秀麗的山水風光暗淡無光澤。
  • 盆面密佈山石無層次感,土壤掩蓋山石面層主次不分明,失去山石盆景的山體壯觀感。

【藝術家夏兆錦作品】

  • 山石與微型樹樁木所構建的山石樓空處融合不協調。導致水與旱地不明顯分佈,從而無現出石頭變現出山體特點。

【藝術家夏兆錦作品】

  • 盆面全景式山水盆景因組合較多,易“遠、中、近‘’的3個結合不巧妙後,導致“主、輔、賓”凸顯無層次感,也就是主賓不分,疏密無秩,高低繁亂。從而無法展現萬水千山的盡奇和盡秀。

【藝術家夏兆錦作品】

  • 盆面山水盆景切記“丈山尺樹寸馬豆人”這個原理:以山石險之為體,山石奇之為骨,綠衣樁木層次要分明,綠草毛髮局部要點飾,山石切記血脈要引水,只有這樣才盡現山之秀麗。
  • 盆面山水盆景的藝術術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要交融。主客觀要分明,虛實互映,繁簡相宜,外露內藏,剛柔相濟,形而有神,比之似平顯奇,似之則似也,對立統一,高低起伏。

【註明】圖文插圖為原創「藝術家夏兆錦」


曙藝文化傳播


關於水盆景觀製作方法之淺見

水盆景觀以山水景觀為主,這裡就以山水盆景景觀製作為例。

山水盆景是源於中國傳統的園藝造型藝術,它師法自然,以盆做框,全景式構圖,將曠野林木蒼老的姿態,自然山水秀麗風光縮小,它立體感強,有生命,是一門獨特的藝術。

在製作盆景選材要量材施藝,不同的石料,不同的外形,不同的姿態角度,不同紋理,色彩,會出現不同的構圖效果,根據材料條件因石制宜,設想完美造型,下面我們以砂積石為例簡單談下製作方法:

一、前期準備,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選料,以砂積石作為山石盆景的創作材料歷史悠久,由於其吸水性、儲水性好,適於各種植物生長,因此,深受歷朝歷代文人墨客以及人民群眾的喜愛,由於砂積石產地遍佈各國各地,品種繁多、品類繁雜,其質地疏密、軟硬、吸水性、可塑性各不相同,所以在選料時既要考慮以上這些因素,同時還要考慮作品完工後,後期的植物種植、栽培、養護、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因此經過多年總結的經驗,我在選料時主要注重以下兩個方面的考慮;

①軟硬適度、疏密適度、材質紋理清晰、顆粒度好、有一定硬度而且質感強,因為這樣的材質可塑性強,雕琢時可突出局部特點(細微之處)而不易損壞。

②材質的吸水性克弱些,但儲水性一定要強,因為在北方氣候乾燥的環境下,儲水性強的材質水分不易揮發,易於後期的植物栽培養殖。

2、審石,選好料後首先要審石,所謂審石就是對材質進行審視、觀察,通過這個過程加深對石材的瞭解,對材質本身的優缺點做到胸中有數,以便製作時合理利用,充分發揮材質本身的優點,克服缺點和不足。

3、裁料,對石材做到胸中有數之後,下一步就是根據創作主題的需要對石材進行剪裁(裁料),第一步首先是平底,第二步是裁剪,去掉多餘的部分,同時對作品外部的大體輪廓進行裁剪,為下一步雕琢、刻畫打下一個基礎。

二、雕刻

首先確定主題,然後在創作過程中始終圍繞突出主題這一要點進行創作,比如:我創作的這個主題,突出的事祖國的壯麗河山、大山大川的氣勢和雄偉壯觀的長城景觀,製作過程主要分以下七個步驟來完成;

①對於主峰的刻畫,注重突出主峰的雄渾蒼厚,除此之外,通過增強主峰與周圍群峰的大小、形態以及高低落差的配合,使之主峰形成強烈的對比,以此襯托主峰的雄偉高大。

②對群峰的塑造,主要是注重形態要富於變化,或堅韌挺拔或婀娜多姿形態各異,因此,既要突出個體山峰堅硬挺拔的特點,同時還要注重群峰、山巒的起伏變化,突出抑揚頓挫的旋律美,使之與主峰的雄渾厚重形成鮮明的對比。

③通過對虛體空間的塑造,拓展作品的空間感,使之產生無限寬廣、無限深遠的效果和氣場,具體操作時,主要是對山中溝、壑的塑造,重點在一個"虛"字上下功夫。

④通過峰與峰、巒與巒、山腳與山腳的交叉、錯落、咬合、掩映,增加景深,增強作品的透視關係。

⑤注重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如,在對山峰的雕琢上不僅要給後期添加的長城預留位置,還要考慮長城走向的合理性,以及長城隨山峰高低的起伏變化,使之即雄偉壯觀有富有線條流暢優美的韻律感。

⑥造型與造景同時注重,做到形與景的有機配合,比如對山峰進行塑造的同時,還要考慮近景的山崗、山坡、山腳、中景的平臺、山坳、山洞,以及遠景的山巒線條等等不同景觀的塑造,只有這樣才能使作品有型有景,型景交融,才真實完整有生機,才可居可遊,當然了在對這些局部進行創作時,不能忘了突出主題這個大前提,細微之處不著意刻畫,一帶而過,點到為止,粗略笨拙之處反倒顯匠心獨具。

⑦對於雕刻後期配件的擺放位置,植物品種、種植的位置,都要提前考慮預留出來,以便後期進一步加工創作。

三、組盆,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到了組盆這個環節,就是按照立意和構思,將已經雕刻好的山的各個部位,組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件完整的作品,組盆的過程也是一個造景的過程,就是用實體的山型對虛體空間進行分割塑造,使之產生江河湖泊,丘陵灘塗,灣 島嶼等各種景觀,通過組盆進一步突出主題,做到主次分明,剛柔並濟,動靜結合,聚散有致,虛實相宜。

2、組盆時注重近、中、遠景的有機配合、對比和變化,通過組盆,利用實體山型通過分割空間,塑造江河湖泊,進一步增強透視關係和縱深感,具體方法一般是使近景水面相對開闊,給人一種湖光山色的感覺,對於中景一般是創造一條或多條大江大河(有主有次),蜿蜒曲折伸向遠方,對於遠景的處理,一般是在大江大河的盡頭是遠方的山巒,遠方山巒的作用,一是將大江大河的正面擋住,給人一種江河的盡頭流向大山後面,或是江河的源頭在遠山的後面流出的感覺。二是通過遠景山巒增加層次的同時,還要突出遠景山巒輪廓線的起伏變化,通過輪廓線條抑揚頓挫的韻律感進一步增強人對美感的享受。

四、增加景觀

完成組盆以後開始製作添加各種人文景觀,添加景觀,一般都有現成的配件,如果沒有理想的配件也可動手製作,製作添加景觀難度比較大的當屬長城,在這裡我就不多贅言。

另外,植物栽培、管理是一個再創做的過程,根據預先的設計,選擇合適的植物和樹種,精心栽培,修剪,通過植物栽培進一步起到增加層次、增加景深,擴大空間感的效果。對各種植物的後期養護管理,也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內容。

一件作品的創作除了上述這些內容以外,還有對於盆的形狀、大小的選擇、搭配,使之與山石作品形成統一的整體。

以上是我在山石盆景創作中總結的一點心得體會,很粗略也很膚淺,不對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山水盆景依峰數和峰形可分為孤峰式、偏重式、立山式、斜山式、橫山式、懸崖式、峽谷式、開合式、群峰式等九類

斜山式,在山水盆景的表現別具一格,獨特的表現形式常用來表現自然界江河峽谷的景色,山峰的重心向一側傾斜,看似危險卻屹立不倒,山峰如呼嘯的排浪,湧流而上,畫面感很強,靜中有動,動中寓靜。

開合式的盆景,表現力強,規模比較宏達,層次豐富,一景一石,意境深遠,這也是小葫蘆比較喜歡的表現形式,三組景物的結合,不同角度的佈局,通常以兩組景物在前,一左一右分佈,具有開的特點,另一面又有一組景物在後,聯絡於兩景物中間,起到合的作用,這樣一開一合,一遠一近,渾然一體,把近中遠的景緻置於一盆之中,小盆景大世界,最是妙哉!

群峰式,層巒疊嶂的旖旎景觀,由多山組成,構圖比較複雜,層次豐富,遠景近景,山林樹木,層層疊疊,整個盆景取景廣闊,氣勢恢宏,非常的大氣。還有橫山式、懸崖式、開合式這些表現形式,這裡小葫蘆就不再一一詳細的講述了,山水盆景製作時,選取的石材、植物、盆中的景物和石紋要一致,必須要符合自然景觀,有山有水,山水結合,相映成趣。

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喜歡盆景的朋友,可以留言,你想了解關於盆景哪方面的知識?(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佈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王遂寧


一,選沙有誤,是對水盤置景藝術形式理解上的偏差。

具體分析如下:

  • 水盤置景所採用的水盤沙,要具備五個特性:一是透水,即具備吸水的特點;二是不鎖水,即水可以迅速蒸發;三是亞光不刺眼,不影響對景石及置景作品的欣賞視線;四是儘量選顏色純正雜質少的天然沙;五是沙的硬度適中。硬度太大可能傷及石皮,硬度太軟會導致置石不夠穩固。
  • 比如:石英砂不僅硬度太大,且有賊光,不是水盤置景的理想用沙。
  • 再如:選取兩種顏色以上的沙,用以代表陸地和河流的具象表達方式。這種具象寫實的表達是想法太多,想表現的太多,唯恐別人看不懂,其結果是讓作品失去了意象的無垠。

以上種種所反應的主要問題是:

初學者沒有理解水盤置景噴水賞玩的意趣所在。

其帶有儀式感的賞玩形式,與心藝雙修的目的息息相關,唯實踐中慢慢體悟。


二,鋪沙不平,心緒不寧。

  • 初學者往往忽視鋪沙的重要性,以為只要石頭好,其他不重要。
  • 沙平為靜,石出為動。善於營造靜,才能彰顯動。是多年來水盤置景的實踐總結和重要原則。
  • 鋪沙,看似簡單,對於修習石藝而言,卻非常關鍵。鋪平沙面,不僅有利於突出景石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平復心緒,寧靜內心。

立廷為北京某藝術館5米沙盤置景

鋪沙不平,不僅沒有營造出肅穆靜寂的空間氛圍,也沒有起到石藝修習安適心境的效果。

學習水盤置景,從鋪平一盤沙開始,是所有實踐者的真切感受。


三,相石不讀勢,置石不精準。

  • 水盤置景,不僅要具備相石能力,還要具備讀石之勢的功夫。
  • 水盤置景不僅需要選取一方好石頭,更為重要的是:把握景石在水盤空間的走勢和張力尺度及範圍,構建整個作品的空間協調與均衡,達到以石及景,以景及境,韻滿空間的藝術效果。
  • 一方好石和一個成功的置景作品之間,需要我們做空間的舞者,相石讀勢,收放自如,一置景成,一置境生。

立廷收藏置景

相石不懂勢,往往在置景中造成全局失衡的遺憾。再好的景石,也會失去她本該應有的更大魅力和光彩。


四,配飾過多,雜亂而相互衝突。

其表現為:

小船人物涼亭瓦屋過橋樹木一股腦兒擺在石上,盤中。

其結果是:

  • 喧賓奪主,弱化了景觀的存在感。
  • 大景變小景,遠景變近景。
  • 旱地行船,人在水中。
  • 侷限了置景作品的主題和意境。

立廷收藏置景

需要謹記的是:每多一個具象的配飾,就是對相對的無限時空的大大縮減與侷限,導致置景作品的想象空間越來越小,以至庸常直露,毫無意趣。


五,盤石不合,直接影響置景效果。

  • 識器如相石。說的是水盤置景實踐中,配盤與選石不僅同樣重要,而且內在的原理相同。
  • 器石合一,是指石的意蘊和水盤的氣質相契相合,是水盤置景作品成功的保障。
  • 學習水盤置景,要學會識器。對水盤的器型,色彩,線條所體現出的氣質、情緒逐漸體悟。
  • 通常腰圓盤適合圓融的靜態的景石,長方盤適合陽剛感的景石。有時,盤石之間形成剛柔相濟的互補也是很好的表達形式。

立廷收藏置景


結語:

水盤置景是賞石藝術中獨特的表現形式。多多體悟其“靜、雅、正、簡、淡、遠”的意境追求,就會在實踐中逐漸掌握方法,漸入佳境,進入石藝表達的新階段。

立廷收藏置景



盤友俱樂部焦立廷


棒!轉發了!


老華wu


景物常被水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