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了還在拖延不努力,該怎麼辦?

x819969731


1.首先作為父母你要明確孩子的想法。

2.和孩子深度交流,尊重孩子的決定。

3.作為父母是陪伴孩子成長的,孩子未來的人生還是要靠孩子自己去闖的。

4.作為父母一定要明白你和孩子是相對獨立的。

5.時代在發展,孩子未來的世界是你所不能理解的。尊重孩子的決定。

6.只要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特別喜歡的興趣,你就選擇支持他,不管他是想要繼續讀書還是要走另外的路線,你要用心去相信他支持他,不要給孩子講道理,也不要說教,這些都是沒有用的。

7.孩子的現在的狀態是跟家庭教育息息相關的,當你看到孩子的問題的時候,你也得想想作為父母你們做了什麼?

8.加油成長自己,做合格智慧的父母。


超仁教育


已經初三了,還是沒有進入畢業班學習狀態,主要原因可能有三個,對照看看在對症處理:

第一種:沒有認識到中考形勢的嚴峻

首先要知道在目前的初升高考試能考入高中的學生比率(見附圖1),基本上只有50%的學生才有機會上高中,而未來高考一本率又只有四分之一左右。所以中考給自己定的目標決不僅僅考入高中就行,更應該加倍努力,爭取考入重點高中,才能在未來增加考入好大學的概率。

第二種:學科基礎不紮實,複習跟不上,沒用對方法

這種情況告訴學生不要貪快貪多,也不用大量刷題。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針對性補習,注意查漏補缺。重視錯題本,如果沒有錯題本,就把以前的試卷訂起來,重點解決自己以前的錯題,解決一道題爭取弄懂弄通一類題。積少成多,相信這樣做以後,提分空間比較大。

第三種:學習力不能持續保持,信心不足。

給學生看一下(附圖2),要讓孩子知道堅持的力量有多大。比如英語詞彙量,即使以前落的比較多,但距離中考依然還有90多天,把自己記不住的詞彙整理在手抄本上,利用碎片時間,每天記十個,很容易的。堅持到中考,一定會提分。還有錯題也是一樣,每天如果能解決弄懂一道題,那堅持到中考依然是很可觀的。咱們中國有句古話“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更何況後面還有3個多月的時間呢。

加油吧,讓孩子知道,步入社會以後,很多人都才發現,原來“學習才是我們一輩子中最容易自己容易的事”,不要讓自己的人生留有遺憾!




老趙說高考


相信你是孩子的家長才這麼擔心,我想問一下這個孩子平時就是這樣,還是現在才這樣呢?

如果是平時就這樣拖延,現在一時要讓他改有點難了,只要他有在讀,有在複習,你就不要刻意去說拖延的事情,否則可能適得其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而這個習慣其實是慢慢形成的,可能都變成性格了。因為怎麼想就會怎麼做,一直那樣做久了就成了習慣,習慣慢慢就變成了性格,性格就改變了命運。所以如果是長期的拖延以前是習慣或者說是性格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是就不要想著去改變,而應該順勢引導,孜孜不倦,穩中有進就行的。

而如果是現在疫情期間大部分時間在家才這樣拖延,可能就是學習環境改變的影響,或者說可能是我們家長長時間的過高要求,讓孩子有所反抗了。有些家長恨不得孩子整天讀書學習,都是為了他們好,但是沒有考慮到他們的感受。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疏導很重要,一定要及時掌握他們的動向,瞭解他們真實的想法,做他們的解憂好朋友,讓他們能夠輕鬆無思想顧慮地去複習。

總之,我覺得被人逼著做事情,跟自己逼自己做事情,完全是兩碼事,效果也是不一樣的。自己逼自己就是牽引力,被別人逼著走那是推力。我們家長要想辦法為我們孩子加油,讓他們的動力滿滿的。


福建中考英語複習


主要還是思想認識沒到位,對學習重要性認識不足,如果單純是家長認為不努力,可孩子學習很好,那家長就不必那麼擔心了,適當的提醒,還是可以的!如果不是,孩子努力成績就好,那可要做思想工作了!總之,別把孩子嘮叨煩了,那樣就產生逆反了,家長可以陪著一起學習,多關注,少嘮叨,多鼓勵吧!


用戶21456649096


初三還不努力,乾脆別唸了,!


用戶803333959978


讓他好喜歡的吧,學習不好不要緊,只要不傻,就會有出路!


A陳少


孩子習慣的養成關鍵在小時候,如果家長不重視或溺愛孩子,可能讓她們養成壞習慣甚至壞毛病愛,讓我們遺憾終生,所以要寬嚴有度!只有愛沒有規則,只有耐心沒有嚴厲的教育,會讓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沒有快速行動的能力。那麼拖延的原因有無數種,在千曉教育精準樂學導師班課堂上,段麗曉老師讓學員們每個人來分享一下自己平常在制定各種計劃之後的落實情況,學員的回答包羅萬象,很多人的原因都是和拖延有關,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針對這個學生的情況,我帶領她來一點點從心理層面去探索,從調整認知、建立新的信念、挖掘動力、啟動意願,層層遞進,一點點讓孩子的內在發生改變,經過探索我們找到以下幾個方面來治療拖延:

一、認回自己的責任。小時候沒有給自己建立起好的行為習慣,導致長大後拖延磨蹭已經成為事實。現在自己已經是一位十五六歲的中學生,自己完全有能力為建立新的行為習慣負起自己的責任,畢竟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自己要真正去行動起來。

二、想想拖延的後果。觀想一下因為拖延導致事情沒有如期完成而讓自己遭受的慘痛教訓,用心體會一下身在拖延中內心極度衝突、糾結的感受,這種感覺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三、找到榜樣的力量。假如這位學生最喜歡的偶像的一位臺灣的女主播,這位主播非常敬業、刻苦。通過借力法讓孩子借主播的力量來推動自己的行動力,當自己不想行動的時候,想想你喜歡的主播此刻在做什麼?

四、展望未來。半年後她將會是一名高中生,上高中後要開啟全日制住校生活,學會自我管理是從當下就要練就的一項本領,不然高中生活就更難以適應。現在不受的苦將來翻倍回贈回來,你想要吃這樣的苦頭嗎?

五、找到近期想要實現的目標。幫學生建立中考建立三級目標,超常目標、衝刺目標、保底目標。目標清晰後行動就有方向,很多人之所以拖延就是因為沒有目標和方向,就像一艘船在大海上漂游,沒有燈塔做為目標,自然就會隨波逐流,當目標清晰後,行動就會有方向。

孩子的超常目標是省實驗中學中日班,衝刺目標和保底目標都非常切合實際。清晰目標後根據現狀孩子各科需要增分的幅度也就具體、明確。當目標能夠 越來越細化、越來越具體的時候,孩子就知道自己每一步的努力都是有目的和意義的。這是促使行動最有力的措施。

六、找到夢想和願景。樹立非常清晰的夢想。夢想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叫醒一個人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七、樹立利他心、助人心。當一個人有孝心、有利他心,心中裝著他人的時候,他的內在就有了一份責任感,這份責任感也會驅使他去行動起來。就像周恩來總理,當他心中裝著全天下人的時候,他讀書的動力就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八、情誼驅使。其他同學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異,在學校年級排名就非常靠前他們還是朋友。當同學告訴她:長大後咱倆一起環遊世界吧?這個孩子心裡一陣難過,當她說到這裡的時候她就哽咽了,她很珍惜和同學的情誼,但想到自己和同學之間的差距,她覺得同學的美好願望她實現不了。我送孩子一句話:我是如此努力,為的就是想要和你站在一起!

美好的情誼是驅使一個人去行動的力量源泉,有很多高中生因為交往的男女同學非常優秀,於是自己就奮發向上,努力趕超,為的就是將來能夠和自己的同學在一個高度,能夠走到一起。

感情的驅動力更加強勁,所以,激發孩子只要現在開始努力,將來和同學一起環遊世界的就完全有可能實現,孩子的眼睛瞬間被美好的憧憬點亮了!眼裡有光、臉上帶笑,內心擁有喜悅的狀態,人就願意去做自己的該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一個人內心消沉、低落,想讓他去做事,那真是太難了。

當我們給孩子這樣一番探索和激勵之後,孩子關於拖延帶來的愧疚、難受由原來8分的不良情緒,降到了2分。問及剩下兩分的原因,孩子說,兩分是因為我還沒開始去行動, 如果真的能行動起來,這兩分或許也會沒有了。

最後,給到孩子一個建議:從當天開始行動,每天按計劃完成自己的事情後,用心去體會一下內心的感受和之前拖延的情況下有什麼不同?來積累美好體驗,獲取成就感和戰勝自我後的那種愉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