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麼繁華,為什麼皇宮規模那麼小?

論經濟,宋朝在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

十一世紀的北宋汴梁(開封),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城市,人口超百萬,“人煙浩穰,添十數萬眾不加多,減之不覺少”,在那個時代,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個有這麼大規模的城市來,每一日從汴梁城郊趕進城屠宰的生豬,即有萬頭之多(見《東京夢華錄》:“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萬數”)。


宋朝那麼繁華,為什麼皇宮規模那麼小?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經濟繁華的朝代,宋朝的皇宮應該是歷朝歷代中最簡陋的了,只有漢唐十分之一的規模。

你若是在那會站在汴梁的酒樓“豐樂樓”上,就可以俯視宮禁,所以後來官府幹脆禁止市民在豐樂樓的頂層眺望,以免他們“下視禁中”。

宋朝宮城為什麼規模那麼小呢?

主要的原因是,汴梁城是從唐代的州城發展起來的,宮城的前身只是節度使的治所,自然不可跟長安、洛陽這樣的故都相比。


宋朝那麼繁華,為什麼皇宮規模那麼小?


難道宋朝的皇帝不想將皇城擴展得更加闊氣、大氣一些嗎?

肯定想。

但如果這麼做,首先必須面臨一個問題:拆遷。

這是因為,汴梁城跟宋代之前的城市有點不一樣,以前的城市是權力規劃出來的,顯得工整而呆板;汴梁則是自發“生長”出來的,顯得雜亂無章,而又生機勃勃。

宮城之外,都是密密匝匝的民房、商鋪。不論從哪個方向擴展宮城,都勢必要拆掉一大批民居、商店。

拆遷,在宋代,還真有點不好辦。

據《宋史•地理志》,宋太宗可能還曾叫官員去找拆遷徵地範圍內的居民徵詢意見,結果“居民多不欲徙”,大部分居民都不願意搬走。

而宋朝以儒立國,受儒家仁政理想的影響甚深,當時朝野上下有一種共識:奪民私產、逼民搬遷,是很不體面、很不道德的事情。最後宋太宗退步了。

於是北宋就有了有史以來最小的皇宮,相當於一個節度使的府邸。


宋朝那麼繁華,為什麼皇宮規模那麼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